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go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追求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反映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所以新时代的小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质疑问难、讨论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氛围,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努力。
  一、发展求异,尊重体验
  我们的教育强调整齐划一,忽略乃至抑制个性发展,结果造成人才的个性泯灭,千人一面、万众一声。在这一方面我认为:你就是你,谁都无法代替你。如教学《夹竹桃》的第四自然段时,我因势利导地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我把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先在小组中汇报学习情况,然后全班交流。学生通过读,再讨论交流,汇报了结果:“我读懂了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接着我质疑:“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的韧性的呢?”学生又读课文,再交流讨论。有学生说:“我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开花时间长,一直开,败了再开,很有韧性。”接下来学生的回答更激烈了,从“无不奉陪”,从“写院子里其他的花衬托夹竹桃”都看出夹竹桃的韧性。课上到这里还不能结束,要让学生对夹竹桃精神的认识更深刻,就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发散思维。我设计问题:“请你用学过的成语或一两句话,也可以是书上的话夸夸夹竹桃。”学生说出了“自始至终”、“坚定不移”、“坚忍不拔”……从而将夹竹桃的韧性上升到自己品质领域。在这一课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体验。
  二、团结合作,共同学习
  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探索研究,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不仅是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为教会学生做人打下基础,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战胜困难。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与人为善、与己为善的合作精神,为将来他们优良价值观的确立铺路搭桥。而且,小组合作对每个孩子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有着更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儿童的个性是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同伴之间的交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可以从伙伴那里学到成人那儿学不到的态度、价值、技能、信息。在同伴交往中,通过和他人的比较,逐渐增强自我意识,增强自知之明和自觉性,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在交往中体验承诺和守信。
  2.合作有利于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此过程中对他人的能力形成多维和客观的印象,给予正确的反馈,这种相互使用能使学生成功,更能促使他们自信、自尊。
  3.合作有利于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在合作学习条件下,成功被看做是可能的,因为有支持和帮助。成功被看做是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涉及个人的好处,而且涉及小组利益。同时,个人能力投入和感情投入程度更高,产生的动机更稳定、更持久。
  三、主动探索,解决疑难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教师对学生应做的“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发现真理”。 斯第多惠发展了卢梭的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发现它,独立地掌握它。”又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斯宾塞认为:“发现和自我发现是学习的主要方法,主张教师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讨论、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以上观点无疑都是发现学习、探索学习的基础,通过探索发现学习过程,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认识、理解并掌握相关科学知识,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历来诗文的讲解都让人头疼,诗的语言凝练,思想性强,时间跨度大,学生很难理解。与其讲得学生头疼不如让学生自己学,自己体会诗的意境,不懂的大家一起讨论,换种教学方式。这下,教室里可谓热闹非凡,查资料、找词典、解词义、找辅导、问同学、问老师,好一派繁忙的景象。汇报交流时,一双双小手齐刷刷地举起,一张张小脸自信地看着老师,一声声喜悦的声音在我耳边萦绕:“老师,通过找资料,我知道了作者的生平;老师,我知道了诗句的意思;老师,我明白了作者的想法……”这时候学生是自豪的。可见,学生的自主探索远比教师讲解的作用大。老师要毫不吝惜地赞赏、表扬,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可能一辈子也忘不掉。
  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教师要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尊重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第一,发展求异、尊重体验;第二,团结合作、共同学习;第三,主动探索,解决疑难。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质疑问难、讨论交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会学、爱学、快乐地学习,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世纪合格的人才。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不仅能增进学生健康和体质,还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每一所学校、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当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健康第一”为目标,紧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育,真正发挥体育“育体育心”之道。为此笔者认为,中职体育课改必须从“细”、“严”、“实”和“活”四方面着手扎实推进,从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师生关
对于一些比较难坐果的枣树品种,人们常用环剥的办法促使其结果。如冬枣,需要年年环剥。但环剥对于果农来说操作上不太容易掌握,剥轻了坐果效果不理想,剥重了又 For some juj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它以形势的灵活多样、表现力强为广大师生所喜爱,并且起到活跃课堂、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其最佳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求让学生有兴趣地学语文。如果语文教师已经让学生产生厌倦听课的心理的话,那这位老师就是失败的。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离开自主选择难成为可能。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离开自主选择难以
摘 要: 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然而追求课堂中的趣味是老师必修的基本功,我们要通过精彩的开头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通过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研读文本、探究问题;结尾环节激趣,激发学生由文本上升到对生命的体验和认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趣味性 导入语 创设情境 打磨结语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语文课堂之外的附加任务,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日常教学过程中。因此,语文教学要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在导语中渗透  精彩的课堂,老师常常会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
摘 要: 阅读是培养语感、审美感知力、收集信息和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中学生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记叙文是其他问题的基础,记叙文阅读一直是初中阅读的重要部分,提高初中生的记叙文阅读能力对培养整体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应试技巧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结合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状
摘 要: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本文分析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从明确目标、关注差异、拓展形式、多样评价四个方面探究对策,旨在使语文作业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语文作业 有效设计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常见的途径是完成作业,但遗憾的是当前关于课堂教
摘 要: 言语知觉,是人对言语感知和理解的能力,既受语音物理特性的制约,又受言语环境的影响。在语言类的学科中,言语知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极其凸显。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言语知觉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言语知觉 语言理解 素质教育  言语知觉,是人对言语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语言类的学科中,言语知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极其凸显。小学语文教学中,言语知觉对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知和
摘 要: 对学困生的教育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学校的难题,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真正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虽然学困生人数不多,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却有一定影响。因此,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学困生 转化方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