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性学习使得语文的学科内涵得以增加,学生的知识掌握范围得以拓展。因此,本文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目前阶段面临的问题着手,具体指出一些有关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策略研究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兴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增加语文知识的、提高语文情感体验能力提供了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最终能够卓有成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1.综合性学习在实施方面存在的误区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将教材、教师和课堂作为教学的中心,在新课改之后,逐渐以经验、学生和活动作为教学中心。但是,当下教师教学观念传统,很多教师并未掌握综合性学习的精髓,仍然将教材中的知识作为授课的重点,甚至一些教师直接把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当成课后作业的布置,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未使综合性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事实上,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一个灵活的过程。虽然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是较为固定的,但是通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可以将这些知識点变得更加适合于学生的思维特点,而非让学生去适应这些知识点。初中语文的很多知识都是散布于生活之中的,学生应该通过综合学习去尽情感受生活,才能实现提高学生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2.目标设定不明确
综合性学习更注重于对过程的体验,教学目标也更加偏重于过程化,但这并不表示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结果并不重要。综合性学习也要强调学习效果,教师仍应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而不是用一些比较空洞的词汇,比如学生体验、合作探究、亲身实践等来填充教学目标,这样模糊化不明确的目标,只会使教学内容杂然无序,难以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1.明确主题,纵向深入
在新课标改革之后,教材的设置多以单元或章节为分类的核心,每一个章节或每一个单元都有共同话题,或相似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每一小节的章节话题,或重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同时,以单元学习内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应该采取纵向深入的学习方式,因为每一个单元的综合学习都和本单元的所有学习内容是分不开的,是对这一单元基础知识的反应,因此通过纵向深入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入掌握,通过深层次挖掘,获得新的知识。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古文单元时,首先要掌握这一单元的特点,即文言文的叙述方式。应该认识到学生讨厌文言文,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文言文的接触不多,难以读懂文章,难以产生兴趣。此外,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并不会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厌学情绪。对此,教师应以古代文学、古代文字甚至是古代文化作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可以与学生去一些有着古代园林艺术特点的公园,或是带领学生欣赏当地的一些古迹,让学生体味到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的魅力,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古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学生不仅仅实现了综合性学习,还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大大增加了人文关怀。
2.开发课程,选用信息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逐步展开使得与教育有关的教育部门和教师等各个方面都参与到了课程建设过程中来。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的大国,教师可以加以利用,对学生展开多方位的教育,如:带领学生参观不同的民俗风情,让学生体验到各民族不同的魅力;也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本地的人文景观,让学生领会到中国先民的博大智慧;还可以引导学生观赏各地的自然景象,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壮阔。当然,教师也应考虑到这些资源与教材主题的相关性,从而对这些丰富的资源进行选取,并将其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应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及教学经验,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开发,并逐步筛选最为恰当的资源。第二,教师还应将教材、课外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等充分利用起来,为综合性学习服务。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中《化石吟》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通过这首小诗歌,对化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笔者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去地质公园对化石进行观察,学生们在实地观察之后,普遍反映对于诗歌中的相关描写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会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鲜明的画面。在此之后,笔者还组织小组探讨,并选取两个小组进行资料及讨论结果展示,在幻灯片放映的图片和小组的讲解中,学生们对本篇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综合学习完成之后,教师还要对本次学习结果以及学习过程加以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设置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更加客观地评价,让今后的综合学习中能够扬长避短。在设置评价机制时,教师应将评价标准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方法的科学与否、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综合学习主题的价值高低、综合学习实践可行性、综合学习的最终效果(综合学习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教师便可以在今后组织综合学习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使综合学习越来越能被学生所接受,越来越能够发挥其预期效果。
总而言之,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实践经验,大大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时,做到明确主题、纵向深入,开发课程、筛选信息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使综合性学习能够最大限度上的发挥其固有功能,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4.
[2]覃红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谢方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与实施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策略研究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兴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增加语文知识的、提高语文情感体验能力提供了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最终能够卓有成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1.综合性学习在实施方面存在的误区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将教材、教师和课堂作为教学的中心,在新课改之后,逐渐以经验、学生和活动作为教学中心。但是,当下教师教学观念传统,很多教师并未掌握综合性学习的精髓,仍然将教材中的知识作为授课的重点,甚至一些教师直接把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当成课后作业的布置,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未使综合性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事实上,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一个灵活的过程。虽然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是较为固定的,但是通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可以将这些知識点变得更加适合于学生的思维特点,而非让学生去适应这些知识点。初中语文的很多知识都是散布于生活之中的,学生应该通过综合学习去尽情感受生活,才能实现提高学生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2.目标设定不明确
综合性学习更注重于对过程的体验,教学目标也更加偏重于过程化,但这并不表示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结果并不重要。综合性学习也要强调学习效果,教师仍应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而不是用一些比较空洞的词汇,比如学生体验、合作探究、亲身实践等来填充教学目标,这样模糊化不明确的目标,只会使教学内容杂然无序,难以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1.明确主题,纵向深入
在新课标改革之后,教材的设置多以单元或章节为分类的核心,每一个章节或每一个单元都有共同话题,或相似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每一小节的章节话题,或重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同时,以单元学习内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应该采取纵向深入的学习方式,因为每一个单元的综合学习都和本单元的所有学习内容是分不开的,是对这一单元基础知识的反应,因此通过纵向深入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入掌握,通过深层次挖掘,获得新的知识。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古文单元时,首先要掌握这一单元的特点,即文言文的叙述方式。应该认识到学生讨厌文言文,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文言文的接触不多,难以读懂文章,难以产生兴趣。此外,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并不会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厌学情绪。对此,教师应以古代文学、古代文字甚至是古代文化作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可以与学生去一些有着古代园林艺术特点的公园,或是带领学生欣赏当地的一些古迹,让学生体味到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的魅力,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古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学生不仅仅实现了综合性学习,还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大大增加了人文关怀。
2.开发课程,选用信息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逐步展开使得与教育有关的教育部门和教师等各个方面都参与到了课程建设过程中来。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的大国,教师可以加以利用,对学生展开多方位的教育,如:带领学生参观不同的民俗风情,让学生体验到各民族不同的魅力;也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本地的人文景观,让学生领会到中国先民的博大智慧;还可以引导学生观赏各地的自然景象,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壮阔。当然,教师也应考虑到这些资源与教材主题的相关性,从而对这些丰富的资源进行选取,并将其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应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及教学经验,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开发,并逐步筛选最为恰当的资源。第二,教师还应将教材、课外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等充分利用起来,为综合性学习服务。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中《化石吟》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通过这首小诗歌,对化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笔者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去地质公园对化石进行观察,学生们在实地观察之后,普遍反映对于诗歌中的相关描写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会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鲜明的画面。在此之后,笔者还组织小组探讨,并选取两个小组进行资料及讨论结果展示,在幻灯片放映的图片和小组的讲解中,学生们对本篇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综合学习完成之后,教师还要对本次学习结果以及学习过程加以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设置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更加客观地评价,让今后的综合学习中能够扬长避短。在设置评价机制时,教师应将评价标准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方法的科学与否、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综合学习主题的价值高低、综合学习实践可行性、综合学习的最终效果(综合学习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教师便可以在今后组织综合学习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使综合学习越来越能被学生所接受,越来越能够发挥其预期效果。
总而言之,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实践经验,大大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时,做到明确主题、纵向深入,开发课程、筛选信息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使综合性学习能够最大限度上的发挥其固有功能,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4.
[2]覃红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谢方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与实施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