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客家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mench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溪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分支,具有独特的本土文化特色,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发展与创新的源头。本着继承和发展的思路,我们立足清溪本地客家艺术资源,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本文从环境创设、一日活动、大型活动、家园共育、社会实践等方面初步探索清溪客家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以丰富幼儿教育内容,弘扬民间艺术文化。
  【关键词】清溪客家艺术;幼儿教育;渗透策略
  民间文化艺术是中国历史发展中逐渐沉淀下来的瑰宝。《指南》中指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教育中,可以进行民间文化艺术的渗透教育,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艺术的热爱,让幼儿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尊重传统、尊重文化。
  清溪客家藝术是清溪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溪镇有着丰富的客家艺术资源,清溪客家艺术包括客家民俗、清溪山水、麒麟舞、客家歌谣、客家建筑、传统手工艺,其中尤以客家歌谣和麒麟舞闻名海内外。清溪镇是“全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清溪麒麟舞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溪客家歌谣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我们将清溪客家歌谣和麒麟舞作为清溪客家艺术的代表,研究其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一、环境育人,创设浓厚的清溪客家艺术氛围
  幼儿园环境包含园所环境和教室环境,对幼儿具有隐形教育的作用,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浓厚的清溪客家艺术环境对于幼儿了解清溪客家艺术十分重要。
  1.将清溪客家艺术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在幼儿园展示。在二楼过道创设清溪客家“美食”区,从清溪客家美食的种类、制作方法、幼儿制作成品几个方面进行循序渐进整合,利用环境的创设,直观的给幼儿呈现了较为全面的清溪客家美食。楼梯以客家竹编为背景,立体展示客家服饰和幼儿作品,直观地让幼儿了解客家服饰的特点及感受客家服饰的美。
  2.设立清溪客家风情角,陈列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清溪艺术物品。如客家服饰、客家生活用品、客家建筑等,努力以环境影响幼儿。
  3.教室里,各班级以主题墙形式呈现清溪客家艺术,积极创设班级区域环境,将清溪客家艺术融入区域活动之中,小班的幸福磨房、客家农庄,中班的客家舞台、南山曾公祠、客家茶馆、客家美食区,大班的客家大舞台等,让幼儿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了解,在了解中认同。
  二、清溪客家艺术化整为零融入一日活动中
  1.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幼儿对清溪客家艺术的兴趣
  学习活动是幼儿深化知识的重要形式。教师通过游戏、谈话、操作、欣赏、表演等多种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感知清溪客家歌谣与麒麟的美,鼓励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力去创造美。如:将音乐活动与语言活动相结合,以童谣为歌词,配上幼儿熟悉或节奏感强的旋律,也可用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将童谣《打掌仔》配上打击乐,节奏感更强,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使用TPR教学法教幼儿《桃花树》,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学会了童谣。
  美术活动则重在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孩子以多种形式呈现清溪客家艺术的美。如美术活动《清溪湖》利用海绵吸水的特点,铺上白布,幼儿在白布上创作云雾中的清溪湖,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由于幼儿认知水平不同,较难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结合清溪客家童谣,将数字与文学巧妙结合起来。例如小班童谣《桃花树》,幼儿在念童谣的过程中感知1和许多的区别。
  2.丰富的自主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自主游戏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兴趣为指引,自主选择,自主开展的游戏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与清溪客家艺术材料的直接操作,体验清溪客家艺术的美与乐趣。如美工区投放制作清溪客家粄类材料、清溪客家服饰与清溪客家建筑素材。幼儿自主选择材料,通过剪、画、粘等方法,形成富有想象、绚丽多彩的作品。再如积木区幼儿根据自己所见,通过计划、选择、操作、合作等过程,利用积木搭建出心目中的客家建筑。最后阅读区投放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自制童谣与经典故事绘本、山歌、经典故事音频等材料,幼儿自主选择,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 创新体能活动,清溪客家艺术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
  体能活动不仅能增强幼儿运动能力,而且是幼儿形成健康体魄、愉快情绪的重要途径。教师结合园内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排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麒麟舞与麒麟游戏,并将麒麟舞动作融入幼儿早操和体能活动中,既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幼儿也感受到清溪麒麟舞的趣味性。
  4. 过渡环节之中渗透客家歌谣
  生活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始末,有入园、进餐、饮水、如厕、睡眠、离园等环节。教师将清溪客家歌谣作为幼儿过渡环节顺利转换的提醒音乐,使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感知。从心理学上讲,这样做也可以使幼儿形成条件反射,将清溪客家歌谣与良好行为习惯相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深化。
  5.客家语言日,创造轻松的客家语言氛围
  教师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结合客家童谣、歌谣、故事,幼儿体验客家语言之美和客家经典故事的精彩。每周五为“清溪客家话日”,所有师生、家长用清溪客家话交流,营造浓厚的清溪客家文化氛围。在开展家长助教活动时,用客家话教授有关清溪客家的经典故事、童谣、歌谣等。幼儿在客家语言的氛围下,耳濡目染,有更多的幼儿会说客家话了。
  三、结合传统节日,感受客家艺术的魅力
  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客家活动,对幼儿进行客家艺术的熏陶。如清明节活动、冬至节活动、元旦活动等,通过节日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清溪客家艺术的特点。清明节活动结合清溪特色食物--艾粄,幼儿亲身操作,感受清溪清明节传统习俗。冬至节活动结合清溪冬至传说,全园幼儿齐齐动手制作萝卜粄、圆笼粄、碗仔粄。感受清溪客家节日气氛。元旦亲子赴墟活动,幼儿和家人一起制作的客家美食到幼儿园进行买卖,感受赴墟的热闹氛围。这不仅使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客家饮食文化的精髓,也进一步将客家艺术渗透到了幼儿的生活中,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让幼儿对客家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程度。   四、挖掘家长资源,形成幼儿园清溪客家艺术人文软环境
  我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幼稚园任何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要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开展家长助教、客家主题晨会、开学典礼、亲子客家文化游等系列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清溪客家艺术的美,不仅让幼儿了解了清溪客家艺术,家长从中也学习了,更好的弘扬清溪客家艺术。
  教师善于挖掘清溪客家家长资源,将家长助教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逐渐从“要家长参与”到“家长主动参与”,转变家长观念,带动家长了解幼教、理解幼教,到参与幼教。如某大班家长与幼儿舞动麒麟,让幼儿感受麒麟舞的动作美,并在家长共同参与的氛圍中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从而理解幼教。很多家长本身比老师更加了解清溪客家艺术,家长资源就是一份清溪客家艺术资源。有的家长用清溪客家话讲述清溪经典故事《容鸡嫲》,生动、感人,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感受清溪故事的传奇与趣味。元旦主题晨会活动,幼儿以亲子麒麟表演开场,庆祝新年的到来,预祝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同时家长们利用周末、空余时间与孩子一起参观清溪文化长廊、清溪森林公园、清溪大王山公园等景点,并记录美的事物。有了家长们的陪伴与指导,孩子们的出行不再仅仅是游玩,成为了了解清溪客家艺术的活教材。
  五、善于运用社会资源,为幼儿提供情景式学习机会
  《指南》指出:教师应利用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带领幼儿参观清溪麒麟馆、清溪文化馆、清溪客家建筑等,领略清溪客家艺术的无穷魅力,发现和欣赏清溪美的事物,激发了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社会情感。
  结合传统节日--重阳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重阳敬老院慰问活动,幼儿在敬老院主动用客家话大胆的和老人沟通,自信阳光的展示有趣的客家童谣、生动活泼的麒麟舞,从爷爷奶奶合不拢嘴的笑脸中透露着他们对儿孙一代将清溪客家艺术传承的欣慰。
  总之,清溪客家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创设特定环境的熏陶,并将其与现代幼儿教育融合,不仅要考虑形式上的融合,更要从幼儿成长的角度深挖传统艺术的教育价值。以上策略只是清溪客家艺术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的初步探索,我们将继续探索清溪客家艺术对幼儿成长与学习的教育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以概念、理论的学习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讲授法为主,强调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在讲授中无法照顾全体学生,不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的一言堂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以建构主义为教学理论基础,尝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展开互动生成教学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加强师生合作交流、在课堂中构建必要的互动,在交流中建构新的知识,建构出以教师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快乐的游戏  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消除学习中的疲劳,提高学习的兴趣,降低紧张的情绪,使学习心情变得阳光有活力,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学习能力。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他认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让学生克服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作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培养学生自拟作文题目的能力、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积累与分享读书收获等等,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关键词】参与型;创新作文;读写结合;自主作文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
【摘 要】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笔者提出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问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如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能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落实在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及学生家长越来越重视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常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开展教学的形式也逐渐流行。现在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有一些问题待解决,作为班级引导者的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核心人物,需要针对当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采取有效对策展开教学。本文主要研究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具体问题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与对策  
本报综合报道 1月9日,广州市2018年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校长会议在越秀宾馆召开。会议以“新形势、新思考、新发展——高考改革与学校发展”为主题,研究新时代该市普通高中学校改革发展有关问题。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樊群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主持会议。  会议围绕新形势下广州市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广东广雅中学校长叶丽琳、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数学真正走近学生生活。  【关键词】数学;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工作中,我深切感
【摘要】利用初中体育教學可以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德育教育,对学生开展关于思想品德、公民素质方面的教学,可以通过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教学。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体育教学方面,教师逐渐注重将其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现有条件展开各类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进行指导,加强学生对德育活动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活动;综合素养  对于体育教育,不少学生和体育教师对其具有一定的误
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因智力发展水平低,分析、综合和评价等能力缺乏,他们往往反应较慢,接受能力差,因此数学越学越糊涂,思想负担也越来越沉重,甚至出现厌烦、急燥的抑制状态,对数学有一种恐惧心理。所以,探讨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改变数学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  (一)对抗心理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迫切,大量地给学生施加压
教育好学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更是班主任的光荣使命。可见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班主任该如何去创建良好的班风呢?  一、严于律己,成为一名出色教师  班主任要得到学生的理解、信任和爱戴,必须不断加强教学业务的学习,成为一名出色的任课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评判老师的优劣的第一角度就是你的课上得怎样,如果你有扎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