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高一的学生年龄小,经历较少,面对这种情况可能会不知所措,常常在他感至炬大的心理落差的同时,还会给他带来数学学习的压力与畏惧,形成学习心理的创伤,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孩子着急,家长更急!对于高一数学老师来说,首先对这一现象要有高度的警觉性,其次要据此现象有区别地、有针对性地研究学生,研究初高中数学教材、教法,最后,要在高一这个高中学习最重要的奠基阶段,指导引领这部分学生,让他从这种状态中摆脱出来,走出学习的低谷一一这是非常重要而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高一数学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本文尝试着对造成上述学困现象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再根据个人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给出相关建议,愿以此对高一教学中遭遇这一问题的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问题索因
通过多方面的研究,长时间的思索,我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1.教材差异
初中数学教材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高中相比于初中,数学教材,抽象性和理论性更强,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许多同学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对较为抽象的高中数学自然不能适应。学生对高一数学一开始就出现的集合符号、逻辑运算、函数图形等较为抽象的语言表达,不能理解,导致在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掌握;遇到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就更难以接受。
2.教法原因
由于初中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某些重、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甚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学生只要按步骤套上去就行了。因此,形成了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机械的思维定势。但进入高一以来,教材内涵更丰富,教学要求更高,教学进度加深,系统性更强,知识的重难点也就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就可以解决的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容量大,难度大,进度快”的特点,造成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学在教法上的不适应。
3.学生学法原因
在初中,教学内容少,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全面,反复练习。考试前,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就算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般也都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不需要独立地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依葫蘆画样,没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到了高一,数学学习担负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责任。这就要求高一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产生变化。在学习的灵活性、可拓展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高要求。高一学生较难在较短时间就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要求的突变,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二、问题解决
如何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摆脱心理的巨大压力,以避免对整个学习的影响呢?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努力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在教学初始尽可能控制进度,对高中知识要涉及初中内容的,我们要深入研究二者区别和联系,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尽量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延展和提高来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了使高一学生很快从初中方法中走出来,在初始教学中,首先要遵循直观化的原则。例如:高中数学中的“集合”本身是一个原始概念,看似寥寥几个字,但对于刚步入高中学习的高一新生来说却显得很抽象。因此,笔者尝试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引入,引导学生透过一系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事例理解这个概念。首先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指定对象的含义:(1)所有的好人; (2)不超过20的非负数;(3)我们班16岁以下的学生:(4)个子高的人;(5)房间里的物品……让学生对“一般地,指定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归纳集合的三个属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再由学生自己举出一些集合和非集合的例子,达到了由生活向数学的自然过渡。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形成鲜明的表象,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
对于知识含量较大,学生记忆效果不佳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逻辑梳理,作表格化,类化,链式递进的处理等,使内容易懂易记,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演绎、类比的思维能力。
在处理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将目标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让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形象思维沿着小坡度的台阶向抽象思维逐步升华,从而减少学生学生思维发展障碍。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抽象概念形象化,抽象理论具体化,抽象方法通俗化。给学生有一段适应的缓冲过程,让学生尽快地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六个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勤奋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可以使同学们更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我尝试从以下六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要求学生力争课前把教材基本弄懂。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2)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从而提高其听课效率。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习惯。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必须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学生交流的习惯。
(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查漏补缺和及时纠错的习惯。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5)培养学生复习习惯,指导养成及时复习,定期复习习惯,以使对新旧知识联系更清晰,掌握知识更持久,更牢固。
(6)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经常引导他们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从而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是“具体的”, “有用的”,让学生享受到“快乐数学”。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金字塔”理论: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运用该理论的关键是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否则,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笔者主要从几个方面做出尝试:
(1)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积极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2)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和创造性的过程,同时感受数学的严谨和结论的简洁美,形成事实求是的态度以及之一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让他们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索知识的乐趣,让他们找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持续发展。
总之,在高一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索,找到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适当地调节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一老师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相信通过努力,高一数学初始阶段教学工作会走得越来越轻松。
本文尝试着对造成上述学困现象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再根据个人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给出相关建议,愿以此对高一教学中遭遇这一问题的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问题索因
通过多方面的研究,长时间的思索,我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1.教材差异
初中数学教材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高中相比于初中,数学教材,抽象性和理论性更强,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许多同学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对较为抽象的高中数学自然不能适应。学生对高一数学一开始就出现的集合符号、逻辑运算、函数图形等较为抽象的语言表达,不能理解,导致在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掌握;遇到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就更难以接受。
2.教法原因
由于初中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某些重、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甚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学生只要按步骤套上去就行了。因此,形成了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机械的思维定势。但进入高一以来,教材内涵更丰富,教学要求更高,教学进度加深,系统性更强,知识的重难点也就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就可以解决的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容量大,难度大,进度快”的特点,造成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学在教法上的不适应。
3.学生学法原因
在初中,教学内容少,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全面,反复练习。考试前,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就算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般也都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不需要独立地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依葫蘆画样,没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到了高一,数学学习担负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责任。这就要求高一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产生变化。在学习的灵活性、可拓展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高要求。高一学生较难在较短时间就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要求的突变,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二、问题解决
如何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摆脱心理的巨大压力,以避免对整个学习的影响呢?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努力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在教学初始尽可能控制进度,对高中知识要涉及初中内容的,我们要深入研究二者区别和联系,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尽量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延展和提高来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了使高一学生很快从初中方法中走出来,在初始教学中,首先要遵循直观化的原则。例如:高中数学中的“集合”本身是一个原始概念,看似寥寥几个字,但对于刚步入高中学习的高一新生来说却显得很抽象。因此,笔者尝试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引入,引导学生透过一系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事例理解这个概念。首先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指定对象的含义:(1)所有的好人; (2)不超过20的非负数;(3)我们班16岁以下的学生:(4)个子高的人;(5)房间里的物品……让学生对“一般地,指定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归纳集合的三个属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再由学生自己举出一些集合和非集合的例子,达到了由生活向数学的自然过渡。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形成鲜明的表象,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
对于知识含量较大,学生记忆效果不佳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逻辑梳理,作表格化,类化,链式递进的处理等,使内容易懂易记,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演绎、类比的思维能力。
在处理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将目标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让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形象思维沿着小坡度的台阶向抽象思维逐步升华,从而减少学生学生思维发展障碍。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抽象概念形象化,抽象理论具体化,抽象方法通俗化。给学生有一段适应的缓冲过程,让学生尽快地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六个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勤奋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可以使同学们更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我尝试从以下六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要求学生力争课前把教材基本弄懂。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2)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从而提高其听课效率。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习惯。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必须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学生交流的习惯。
(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查漏补缺和及时纠错的习惯。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5)培养学生复习习惯,指导养成及时复习,定期复习习惯,以使对新旧知识联系更清晰,掌握知识更持久,更牢固。
(6)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经常引导他们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从而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是“具体的”, “有用的”,让学生享受到“快乐数学”。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金字塔”理论: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运用该理论的关键是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否则,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笔者主要从几个方面做出尝试:
(1)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积极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2)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和创造性的过程,同时感受数学的严谨和结论的简洁美,形成事实求是的态度以及之一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让他们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索知识的乐趣,让他们找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持续发展。
总之,在高一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索,找到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适当地调节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一老师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相信通过努力,高一数学初始阶段教学工作会走得越来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