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使我在作业设计中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使我对语文作业有了新的定位,使作业“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承担了“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角色;而身处广阔的农村天地,“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帮我打开了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总之,“新课程”赋予语文作业“新面孔”。
一、活动式作业
即把作业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探究活动之中,让学生情趣盎然地完成作业。这种作业突破了传统作业的形式,克服了简单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摆脱了“写”的单一形式,巧妙结合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紧密联系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富有趣味、吸引力。
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在初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项活动: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参观北大荒的游戏,请大家当游客,请一位同学当导游,按照课件中的图片,进行讲解。介绍时,“游客”可以向“导游”提出问题,回答不出可以请有学问的“游客”来说……活动把观察、复述、质疑、讨论融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设计了一项活动:老师当家长,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说说今天在语文课堂学到了什么。在师生互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家长”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孩子更认真地读书,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情景类作业
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虚拟的情景中完成趣味性较强的作业。对于这样的情景类作业,学生会乐于参与而没有思想负担。
如教学古诗《暮江吟》时,我把学生“带到”古老的运河边观察,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展现夕阳西下时江面的景色,创设了小记者要为这番美景拍照的情境。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通过自学、初读、初步感受了诗人所描写的意境,但体会还不深。现在老师邀请你们一起来到江边,同诗人共同欣赏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景象。(伴随着古筝曲《渔舟唱晚》,播放诗人所描绘的意境的课件)此时此刻,如果你的胸前挂着一架相机,你会把镜头对准哪儿?
生:对准水面。因为这时的水面在夕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波光粼粼,十分美丽。
生:我也把镜头对准水面,这时的水面颜色非常特别,有深有浅,有一片被染红了,就像诗中写的那样:“半江瑟瑟半江红。”
生:我会把镜头对准天空和江面。这时的太阳不再耀眼了,红彤彤的,慢慢往下沉,特别安静。西边的天空仿佛穿上了一件五彩衣,江面上映出它们的倒影,真美啊!
在充分交流后,再让大家写下来。
三、“自助餐”作业
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有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从而限制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宗旨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向全体,就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式作业。
如教学《九寨沟》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分层作业。
1.爱读书的你,不妨阅读一篇小短文《美丽的家乡》。
2.爱朗诵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读出九寨沟的美丽。
3.爱绘画的你,不妨画出九寨沟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象。
4.爱文学的你,不妨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5.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一曲九寨沟之歌给大家听。
6.爱学习的你,不妨写写对九寨沟的感受。
以上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由易到难,知识与能力并重,且课内课外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性化作业
还可让学生自行做作业,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机会,教师不作任何刻板规定。学生自行做作业,可以充分体现民主平等精神,让作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更高层次的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获得生成。这也是“新课程”精神召唤下的一项大胆尝试。
如古诗《凉州词》的作业,我是这样布置的:“读懂了这首诗,老师想请你们当一次小能手,为自己设计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特长的作业并完成它,时间为一星期。”
一周后,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作业:有的在作业本上用硬笔书法认真抄写了这首诗;有的画了一幅画,并在画上题了这首诗;有的交了一盘磁带,里边录了他的配乐诗朗诵;有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了这首诗的意境;有的摘录了有关资料和其他几首边塞诗……各种各样丰富多彩且充满个性的作业说明学生在参与设计中兴趣浓厚,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五、实践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实践性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课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如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建了一个个美丽的公园,但公园的卫生环境维护不容乐观,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这个作业一布置,学生就组成记者团,拍照片,搞调查,写标语,演小品,做宣传……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关注社会的这种态度也得到了肯定。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农村教师尤其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
一、活动式作业
即把作业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探究活动之中,让学生情趣盎然地完成作业。这种作业突破了传统作业的形式,克服了简单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摆脱了“写”的单一形式,巧妙结合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紧密联系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富有趣味、吸引力。
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在初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项活动: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参观北大荒的游戏,请大家当游客,请一位同学当导游,按照课件中的图片,进行讲解。介绍时,“游客”可以向“导游”提出问题,回答不出可以请有学问的“游客”来说……活动把观察、复述、质疑、讨论融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设计了一项活动:老师当家长,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说说今天在语文课堂学到了什么。在师生互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家长”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孩子更认真地读书,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情景类作业
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虚拟的情景中完成趣味性较强的作业。对于这样的情景类作业,学生会乐于参与而没有思想负担。
如教学古诗《暮江吟》时,我把学生“带到”古老的运河边观察,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展现夕阳西下时江面的景色,创设了小记者要为这番美景拍照的情境。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通过自学、初读、初步感受了诗人所描写的意境,但体会还不深。现在老师邀请你们一起来到江边,同诗人共同欣赏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景象。(伴随着古筝曲《渔舟唱晚》,播放诗人所描绘的意境的课件)此时此刻,如果你的胸前挂着一架相机,你会把镜头对准哪儿?
生:对准水面。因为这时的水面在夕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波光粼粼,十分美丽。
生:我也把镜头对准水面,这时的水面颜色非常特别,有深有浅,有一片被染红了,就像诗中写的那样:“半江瑟瑟半江红。”
生:我会把镜头对准天空和江面。这时的太阳不再耀眼了,红彤彤的,慢慢往下沉,特别安静。西边的天空仿佛穿上了一件五彩衣,江面上映出它们的倒影,真美啊!
在充分交流后,再让大家写下来。
三、“自助餐”作业
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有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从而限制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宗旨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向全体,就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式作业。
如教学《九寨沟》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分层作业。
1.爱读书的你,不妨阅读一篇小短文《美丽的家乡》。
2.爱朗诵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读出九寨沟的美丽。
3.爱绘画的你,不妨画出九寨沟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象。
4.爱文学的你,不妨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5.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一曲九寨沟之歌给大家听。
6.爱学习的你,不妨写写对九寨沟的感受。
以上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由易到难,知识与能力并重,且课内课外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性化作业
还可让学生自行做作业,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机会,教师不作任何刻板规定。学生自行做作业,可以充分体现民主平等精神,让作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更高层次的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获得生成。这也是“新课程”精神召唤下的一项大胆尝试。
如古诗《凉州词》的作业,我是这样布置的:“读懂了这首诗,老师想请你们当一次小能手,为自己设计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特长的作业并完成它,时间为一星期。”
一周后,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作业:有的在作业本上用硬笔书法认真抄写了这首诗;有的画了一幅画,并在画上题了这首诗;有的交了一盘磁带,里边录了他的配乐诗朗诵;有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了这首诗的意境;有的摘录了有关资料和其他几首边塞诗……各种各样丰富多彩且充满个性的作业说明学生在参与设计中兴趣浓厚,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五、实践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实践性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课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如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建了一个个美丽的公园,但公园的卫生环境维护不容乐观,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这个作业一布置,学生就组成记者团,拍照片,搞调查,写标语,演小品,做宣传……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关注社会的这种态度也得到了肯定。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农村教师尤其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