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叶圣陶先生曾说:“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达意。”“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蒋金庸先生曾说:“进行创作,最宝贵的东西是感情的真挚。”《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是的,小学生作文应该反映精彩的童心世界,内容充满儿童情趣,语言淳朴率真,童言无忌,说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释放心灵,写出童真、童趣。
现实中,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甚至干巴巴的,让人沮丧。部分学生写的优秀作文乃是“克隆”之作,惯用技法仍是“一凑二套三照抄”,以致“绿色”严重缺失。看到这些习作,老师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
二、绿色作文的涵义
绿色乃生命原色。“绿色作文”的概念,是从“绿色食品”里引申来的。绿色食品,是指无农药、无污染、无激素,在自然状态下生长而成的健康食品。把这个概念引申到作文中来,“绿色作文”是指一种自然的、情不自禁的感悟和习作,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诵读和积累,是一种朴素而又简单的读写过程。写“绿色作文”,就是要摒弃矫饰与编造,摒弃抄袭与套作,学会用眼睛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
三、找回绿色的方法
1.激发作文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的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1—2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3—4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5—6年级)”由此可见,让学生乐写、会写,学生有兴趣就成为关键。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就是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蹲下来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他们的作文,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鼓励。比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同时,玩中也蕴藏着丰富的习作素材。孩子们乐在其中,玩得尽兴,写起来自然轻松了。
2.丰富绿色积累
学生无内容可写,主要是积累得太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促使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首先,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阅读是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手段。当然,不能只读漫画小说,而是要“五谷杂粮”都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汲取营养。读文学作品,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读科学性的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严谨,激发他们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传记作品,可以使学生明白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启智、励志。刚教三年级时,为了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我布置学生坚持课外阅读,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会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趣味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山川草木、花虫鸟兽,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并做好记录,对自然、社会、人生进行深入体验和感悟,开阔学生的视野。最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学会从网络上查阅资料。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困难大大减少,写作便“有米可炊”。
3.进行绿色指导
在绿色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必要的作文指导。所谓绿色指导,就是以作文教学的功能性目标为指引,抓住生活契机,将作文与做人、作文与生活交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用来写作的契机,把作文运用于生活。如2010年我教六年级语文,兼任班主任,和我配班的数学老师教学风格独特,业务能力强,教学语言幽默,最重要的一点是她从来不打骂学生,因而深受学生喜欢。可是,却因为身体原因没法继续教这个班了,学生非常想念这位数学老师。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习作七安排了学写一封信,要求是:“小学六年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活中,老师诲人不倦的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你的老师写一封信吧。”习作课上,我因势利导:“同学们,好久没见韩老师了,想她吗?那我们每位同学给韩老师写封信吧!”不一会儿,一篇篇感情真挚的习作便流淌于笔下。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在生活中派上了用场,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见,让作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作文,让学生感觉到作文是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的一种方式,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就会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作文水平。
4.实行绿色评价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写评语是评价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个语文老师都要写评语,那如何把它写好呢?
(1)评语有针对性。一篇评语,可以从大处落笔,如文章的中心、内容、思想感情、条理、选词用语等,但着眼点要放在对写作意图的体现上。因为每篇习作训练都是有目的的,或是训练写人的,或是训练写事的,或是训练写景状物的。即使都是写人的,每篇习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批改时要注意将既定的写作意图作为点评的焦点,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作文,切中要害,给予适当的指正和相应的评价。
(2)评语中放点“盐”。我国教育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了指导的作用。一句风趣、幽默的评语,一个真诚的“笑脸(哭脸)”图标,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哪怕是批评,学生也乐于接受,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深思”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为什么不可以放点“盐”呢?例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中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老师就在其作文后写了这样的评语:“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小主人,你怎么忽视了我们在文章中应有的位置?”学生看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以后的作文中,这位学生对标点的运用变得谨慎认真了。当然,教师运用趣味性评语要注意适度,因为有些风趣、幽默的语言本身含有讽刺性,使用不当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4)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一些表扬,就会多出一些习作天才;多一些激励,就会多出一些作文能手。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教育呼唤着一条回归自然、原汁原味的绿色之路。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只要为人师者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留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一定会让学生在“绿色之路”上激起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让作文教学行走在绿色之路上。
叶圣陶先生曾说:“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达意。”“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蒋金庸先生曾说:“进行创作,最宝贵的东西是感情的真挚。”《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是的,小学生作文应该反映精彩的童心世界,内容充满儿童情趣,语言淳朴率真,童言无忌,说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释放心灵,写出童真、童趣。
现实中,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甚至干巴巴的,让人沮丧。部分学生写的优秀作文乃是“克隆”之作,惯用技法仍是“一凑二套三照抄”,以致“绿色”严重缺失。看到这些习作,老师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
二、绿色作文的涵义
绿色乃生命原色。“绿色作文”的概念,是从“绿色食品”里引申来的。绿色食品,是指无农药、无污染、无激素,在自然状态下生长而成的健康食品。把这个概念引申到作文中来,“绿色作文”是指一种自然的、情不自禁的感悟和习作,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诵读和积累,是一种朴素而又简单的读写过程。写“绿色作文”,就是要摒弃矫饰与编造,摒弃抄袭与套作,学会用眼睛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
三、找回绿色的方法
1.激发作文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的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1—2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3—4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5—6年级)”由此可见,让学生乐写、会写,学生有兴趣就成为关键。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就是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蹲下来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他们的作文,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鼓励。比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同时,玩中也蕴藏着丰富的习作素材。孩子们乐在其中,玩得尽兴,写起来自然轻松了。
2.丰富绿色积累
学生无内容可写,主要是积累得太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促使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首先,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阅读是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手段。当然,不能只读漫画小说,而是要“五谷杂粮”都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汲取营养。读文学作品,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读科学性的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严谨,激发他们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传记作品,可以使学生明白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启智、励志。刚教三年级时,为了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我布置学生坚持课外阅读,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会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趣味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山川草木、花虫鸟兽,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并做好记录,对自然、社会、人生进行深入体验和感悟,开阔学生的视野。最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学会从网络上查阅资料。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困难大大减少,写作便“有米可炊”。
3.进行绿色指导
在绿色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必要的作文指导。所谓绿色指导,就是以作文教学的功能性目标为指引,抓住生活契机,将作文与做人、作文与生活交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用来写作的契机,把作文运用于生活。如2010年我教六年级语文,兼任班主任,和我配班的数学老师教学风格独特,业务能力强,教学语言幽默,最重要的一点是她从来不打骂学生,因而深受学生喜欢。可是,却因为身体原因没法继续教这个班了,学生非常想念这位数学老师。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习作七安排了学写一封信,要求是:“小学六年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活中,老师诲人不倦的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你的老师写一封信吧。”习作课上,我因势利导:“同学们,好久没见韩老师了,想她吗?那我们每位同学给韩老师写封信吧!”不一会儿,一篇篇感情真挚的习作便流淌于笔下。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在生活中派上了用场,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见,让作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作文,让学生感觉到作文是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的一种方式,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就会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作文水平。
4.实行绿色评价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写评语是评价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个语文老师都要写评语,那如何把它写好呢?
(1)评语有针对性。一篇评语,可以从大处落笔,如文章的中心、内容、思想感情、条理、选词用语等,但着眼点要放在对写作意图的体现上。因为每篇习作训练都是有目的的,或是训练写人的,或是训练写事的,或是训练写景状物的。即使都是写人的,每篇习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批改时要注意将既定的写作意图作为点评的焦点,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作文,切中要害,给予适当的指正和相应的评价。
(2)评语中放点“盐”。我国教育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了指导的作用。一句风趣、幽默的评语,一个真诚的“笑脸(哭脸)”图标,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哪怕是批评,学生也乐于接受,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深思”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为什么不可以放点“盐”呢?例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中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老师就在其作文后写了这样的评语:“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小主人,你怎么忽视了我们在文章中应有的位置?”学生看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以后的作文中,这位学生对标点的运用变得谨慎认真了。当然,教师运用趣味性评语要注意适度,因为有些风趣、幽默的语言本身含有讽刺性,使用不当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4)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一些表扬,就会多出一些习作天才;多一些激励,就会多出一些作文能手。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教育呼唤着一条回归自然、原汁原味的绿色之路。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只要为人师者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留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一定会让学生在“绿色之路”上激起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让作文教学行走在绿色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