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涯教育在人一生的成长中必不可少。生涯教育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以职业生涯意识、职业观、职业选择决策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教育。在初中开展生涯教育,有利于他们依据个人的爱好、优势、能力来恰当定位自己将来的发展,能更好地处理来自社会和生活多种多样的变化,培养学生抗挫折和应对失败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心理课;生涯教育;课程反思
在高考新政推行后,各地都掀起了职业生涯教育热潮,学校也开始有意识地在各学科中渗透生涯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部分学校将生涯教育课纳入到心理健康课中,由心理教师负责课程的规划和实施。从生涯教育课程实施后反馈的结果来看,生涯课程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生涯关注度,能启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对初高中生涯进行规划,提高部分学生的生涯自主性,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执行自己的计划,提升了自身的生涯管理决策等能力。
笔者作为本地区生涯教育课程的规划和实施者,对在初中心理课中开展生涯教育的实践活动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影响生涯教育课程效果的因素及改进课程的建议。
一、影响生涯教育课程效果的因素
1.来自课程实施者的局限
目前,在初中学段中,生涯教育的授课教师心理教师为主力群体,并非专业的生涯规划师,本身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只能通过国内外的文献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从课程的设计到实施,我们借鉴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的经验来进行,但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的学情都不一样。比如,学生对生涯的认识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甚至是初次接触生涯知识,我们在实际课程实施时,花了更多的课时在与学生讨论职业,而在探索自我、调整自我相关内容上,深度不够。
2.缺乏内部支持条件
学校并未设有专门的生涯课程,课程实施是利用每两周一次的心理课来保障。而且心理课程还不完全稳定,心理课经常要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做出牺牲,在初中紧张的授课进度下,要重新找回一个课时,也非常困难。因此,经常导致相连的两个课时要隔一个多月才有机会接上,这对于体验式的生涯课来说,带来了断裂的感觉,上课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缺乏外部支持条件
我国中小学生涯教育起步晚,目前为止,我国尚无全国性的中小学生涯教育指导政策文件。此外,地区整体推进的案例都很少见,只有浙江和上海等少数地区的教育部门出台了关于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性文件,生涯教育基本停留在学校实践探索层面。家长对生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对生涯教育缺乏有效支持,科研院校对生涯教育的研究关注度也比较低。
4.学生因素的影响
初中生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兴趣、价值观、性格等会发生变化,社会的发展也会造成行业和职业的不断更新。生涯课程的内容体系非常丰富,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也非常迅速,生涯课程的内容设计并未能恰好匹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课程内容不够新颖,不够启发性,学生的思维力远远超出我们的设想。
5.学业压力的影响
初中生为了升入普通高中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根据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访谈,大部分学生都疲于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把生涯规划看作一个较低优先级的任务。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部分学生所处的需求阶段尚在完成学业、超过同龄人的“生存和安全需求”阶段,远远未到对自身生涯进行规划所对应的“自我实现需求”阶段。我们推测学业压力有两个影响因素:
(1)学生生涯理念的缺失。学生未能使用生涯的视角,从多元角度看待自身的发展。因此,学生对职校及其对应的工作可能采用了不合理的、片面的认知,导致学生使用了几乎全部的学习时间用于准备中考,而忽视了生涯规划的在学生择业、升学以及自我发展中的应用。这恰恰说明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
(2)家长的焦虑和家长灌输给孩子的价值观。学生家长可能也对学生采用了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仅仅以能否取得较高的文化成绩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以此对学生的生涯发展产生预期。当面临较低的普通高中录取率时,家长变得更加焦虑并将焦虑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不得不将学习时间全部用于文化课程,以应对焦虑。
二、改进生涯教育课程的建议
1.加强规划,构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涯教育体系
依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他认为,人的整个一生都牵扯到生涯教育。发达国家涉足较早,一般从小学就开始,并且对各学段的教育目标和内容都有完整的设计。基于对此方面有充足经验的国家的学习前提下,大力探究打造和我国特色相契合的中小学生涯教育系统,旨在帮助学生建构差异发展的动力系统和生涯路径。
2.建立融合型的教育实施常态
实施生涯教育课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和课时不足,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是落实和推进生涯教育课是关键。结合国内外的探索,将生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与学科教学、德育心育主题课、社团活动课融合起来,形成课程融合型的教育常态将是主要措施。
同时,可以进行课程教学与学期特色活动的融合,例如,可以打造学校的生涯教育活动周或者活动月,集中进行生涯教育专项讲座、生涯教育进出校园、生涯教育成果展示等活动,以引起对生涯教育的重视、拓展生涯教育的方式。
3.建设全员参与的生涯教育师资队伍
仅凭规划师以及生涯咨询师队伍来落实中小学生涯教育是无法获取良好成效的。比如,法国的“未来生涯”教育动员所有教职人员积极参与,校长、指导委员会、主任教师、授课教师以及档案管理员等都有各自明确的任务。因此,在师资队伍配备上要树立全员参与的意识,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坚持普及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支持有资质和感兴趣的教师拓展生涯规划师的学习,渐渐打造一批优秀的生涯规划师。
4.家校企研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的格局
美国国家生涯发展联合会提到,对于青少年生涯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讲,家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作用显著。日本通过一系列的文件、政策、法令,把学校、家庭、企业联结起来。生涯教育不仅要在学校内部行动起来,更要引导家长、企业、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等的关注和参与,一方面,推动社会资源进校园、进社团、进课堂,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进企业、进社会,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的格局。
三、总结
笔者首次在本地区组织实验学校在心理课中系统地实施生涯课程,实验校的授课教师课前都对生涯教育课程做了大量知识理论的准备,并结合社会新型职业发展方向和经典生涯发展理论,精心设计课程体系,课后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不断总结反思,积累了丰富的生涯课程经验与资源。实验学校在生涯课程实践中,拓展了学校校本课程的领域,提升了授课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同时,启发本校学生对未来生活更多的思考,提升生涯管理决策能力。我们在获得课程实践成果的同时,也提炼了影响生涯课程效果的原因,基于此,提出了改进生涯课程的建议。我们期待在下一轮的生涯课程中,课程内容能设计得更丰富、教学的方式更多样化,让生涯课程更受学生欢迎,能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初中心理课;生涯教育;课程反思
在高考新政推行后,各地都掀起了职业生涯教育热潮,学校也开始有意识地在各学科中渗透生涯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部分学校将生涯教育课纳入到心理健康课中,由心理教师负责课程的规划和实施。从生涯教育课程实施后反馈的结果来看,生涯课程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生涯关注度,能启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对初高中生涯进行规划,提高部分学生的生涯自主性,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执行自己的计划,提升了自身的生涯管理决策等能力。
笔者作为本地区生涯教育课程的规划和实施者,对在初中心理课中开展生涯教育的实践活动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影响生涯教育课程效果的因素及改进课程的建议。
一、影响生涯教育课程效果的因素
1.来自课程实施者的局限
目前,在初中学段中,生涯教育的授课教师心理教师为主力群体,并非专业的生涯规划师,本身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只能通过国内外的文献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从课程的设计到实施,我们借鉴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的经验来进行,但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的学情都不一样。比如,学生对生涯的认识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甚至是初次接触生涯知识,我们在实际课程实施时,花了更多的课时在与学生讨论职业,而在探索自我、调整自我相关内容上,深度不够。
2.缺乏内部支持条件
学校并未设有专门的生涯课程,课程实施是利用每两周一次的心理课来保障。而且心理课程还不完全稳定,心理课经常要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做出牺牲,在初中紧张的授课进度下,要重新找回一个课时,也非常困难。因此,经常导致相连的两个课时要隔一个多月才有机会接上,这对于体验式的生涯课来说,带来了断裂的感觉,上课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缺乏外部支持条件
我国中小学生涯教育起步晚,目前为止,我国尚无全国性的中小学生涯教育指导政策文件。此外,地区整体推进的案例都很少见,只有浙江和上海等少数地区的教育部门出台了关于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性文件,生涯教育基本停留在学校实践探索层面。家长对生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对生涯教育缺乏有效支持,科研院校对生涯教育的研究关注度也比较低。
4.学生因素的影响
初中生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兴趣、价值观、性格等会发生变化,社会的发展也会造成行业和职业的不断更新。生涯课程的内容体系非常丰富,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也非常迅速,生涯课程的内容设计并未能恰好匹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课程内容不够新颖,不够启发性,学生的思维力远远超出我们的设想。
5.学业压力的影响
初中生为了升入普通高中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根据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访谈,大部分学生都疲于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把生涯规划看作一个较低优先级的任务。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部分学生所处的需求阶段尚在完成学业、超过同龄人的“生存和安全需求”阶段,远远未到对自身生涯进行规划所对应的“自我实现需求”阶段。我们推测学业压力有两个影响因素:
(1)学生生涯理念的缺失。学生未能使用生涯的视角,从多元角度看待自身的发展。因此,学生对职校及其对应的工作可能采用了不合理的、片面的认知,导致学生使用了几乎全部的学习时间用于准备中考,而忽视了生涯规划的在学生择业、升学以及自我发展中的应用。这恰恰说明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
(2)家长的焦虑和家长灌输给孩子的价值观。学生家长可能也对学生采用了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仅仅以能否取得较高的文化成绩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以此对学生的生涯发展产生预期。当面临较低的普通高中录取率时,家长变得更加焦虑并将焦虑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不得不将学习时间全部用于文化课程,以应对焦虑。
二、改进生涯教育课程的建议
1.加强规划,构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涯教育体系
依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他认为,人的整个一生都牵扯到生涯教育。发达国家涉足较早,一般从小学就开始,并且对各学段的教育目标和内容都有完整的设计。基于对此方面有充足经验的国家的学习前提下,大力探究打造和我国特色相契合的中小学生涯教育系统,旨在帮助学生建构差异发展的动力系统和生涯路径。
2.建立融合型的教育实施常态
实施生涯教育课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和课时不足,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是落实和推进生涯教育课是关键。结合国内外的探索,将生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与学科教学、德育心育主题课、社团活动课融合起来,形成课程融合型的教育常态将是主要措施。
同时,可以进行课程教学与学期特色活动的融合,例如,可以打造学校的生涯教育活动周或者活动月,集中进行生涯教育专项讲座、生涯教育进出校园、生涯教育成果展示等活动,以引起对生涯教育的重视、拓展生涯教育的方式。
3.建设全员参与的生涯教育师资队伍
仅凭规划师以及生涯咨询师队伍来落实中小学生涯教育是无法获取良好成效的。比如,法国的“未来生涯”教育动员所有教职人员积极参与,校长、指导委员会、主任教师、授课教师以及档案管理员等都有各自明确的任务。因此,在师资队伍配备上要树立全员参与的意识,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坚持普及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支持有资质和感兴趣的教师拓展生涯规划师的学习,渐渐打造一批优秀的生涯规划师。
4.家校企研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的格局
美国国家生涯发展联合会提到,对于青少年生涯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讲,家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作用显著。日本通过一系列的文件、政策、法令,把学校、家庭、企业联结起来。生涯教育不仅要在学校内部行动起来,更要引导家长、企业、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等的关注和参与,一方面,推动社会资源进校园、进社团、进课堂,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进企业、进社会,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的格局。
三、总结
笔者首次在本地区组织实验学校在心理课中系统地实施生涯课程,实验校的授课教师课前都对生涯教育课程做了大量知识理论的准备,并结合社会新型职业发展方向和经典生涯发展理论,精心设计课程体系,课后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不断总结反思,积累了丰富的生涯课程经验与资源。实验学校在生涯课程实践中,拓展了学校校本课程的领域,提升了授课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同时,启发本校学生对未来生活更多的思考,提升生涯管理决策能力。我们在获得课程实践成果的同时,也提炼了影响生涯课程效果的原因,基于此,提出了改进生涯课程的建议。我们期待在下一轮的生涯课程中,课程内容能设计得更丰富、教学的方式更多样化,让生涯课程更受学生欢迎,能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