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行吗?”,答案的“行”或“不行”有时也只在我们教师的一念之间,或许我们应该多从幼儿的角度来寻找答案。
Hello
“陈子扬”“到”,“丁森博”“到”,如往常一样,晨间活动过后点名,“钟笑秋”,“Hello”,淘气的笑笑又出新花招了,全班哄堂大笑。可没有谁从一开始就规定点名非得说“到”,我没有理由“发飙”。可这样行吗?若支持,按部就班的点名环节就会因为幼儿的花样百出而变得难以组织。可如若制止,似乎太打击了幼儿创意生活的积极性。“钟笑秋打招呼的方式真不错,他说hello也是告诉我们他来幼儿园了!每个人问候的方式都不一样,欢迎小朋友用各种方式跟我打招呼!但丁老师有一个要求,面对不一样的问候,我们可以选择微笑或者更友好的办法回应,如果你们选择大笑或者起哄,这样会影响别人跟你打招呼的好心情,你们能做到吗?”就这样,“早上好!”“Good morning!”“你好!”等有创意的问候应运而生,点名环节不再死气沉沉,笑容在幼儿的脸上洋溢着,美好一天就在这友好的氛围中开始了。
欢迎来找茬
故事《毛毛虫》,里面有许多量词需要幼儿掌握。比如,“一个红苹果”“两根黄香蕉”“三颗紫葡萄”“四片绿树叶”等。可就是这些大人们看似不难的量词难住了我们班的幼儿。在复述故事时,总是有许多孩子出错,我反复纠正,效果却不明显。
就当幼儿快要失去学习兴趣而我也快没了耐心的时候,一个想法蹦出了我的脑袋,让幼儿来找茬,找老师的茬。平时,在幼儿表演儿歌或复述故事时,我们都会在一旁像一位评委严厉地找茬,“你说错了!”“你这个不对!”而今天咱们就来交换交换角色,让幼儿来找找我的茬。可这样行吗?会不会太不像个老师了?我犹豫了,但最终还是决定放下老师的“架子”试一试。“下面由丁老师来讲讲这个故事,你们得仔细听,如果老师讲错了,你就可以举手来告诉我,不要客气哦!”我的建议立刻调动了所有幼儿的积极性,他们都在等着抓老师的“小辫子”呢。开始讲故事了,幼儿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的嘴巴,仿佛能在里面找到宝藏,我心里一阵狂喜,意识到这一招管用了。复述到幼儿容易出错的量词部分,我故意放慢了速度,加大了音量,果然,这一切没有逃脱他们灵敏的耳朵,“丁老师,你讲错了,不是两个黄香蕉,是两根”,许多小朋友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的错误,其他幼儿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就这样,在帮老师找茬的过程中,孩子们掌握了大量的量词,同时,孩子们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我的肚子饿扁了
在角色游戏“贝贝早餐”里,为了防止孩子盲目购买早点,我规定了每位光临早餐店的小顾客只可以买两样,这一招的确有效地制止了一部分孩子乱买一通。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取消了这项看似合理的“霸王”规定。“丁老师,钱其右要买三样早点!”服务员来报告,还没等我走过去询问,钱其右就捧着个小碗走了过来。“丁老师,我实在太饿了,我的肚子快饿扁了,一个鸡蛋和一个南瓜饼根本吃不饱。”我低头瞅了瞅他碗里的那个小鸡蛋和南瓜饼,的确,在日常生活中,这分量的确填不饱一个7岁男孩的肚子。可我应该破例让他多买点吗?控制孩子购买早点数量这方法合理吗?我这个“霸王”规定行吗?或许,教给孩子合理的配餐才是解决孩子盲目购买的关键。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专家搭配好了的营养早餐,并在“贝贝早餐”的价目表旁加设了栏目“营养早餐巧搭配”,比如:牛奶+肉包/素包+水果;牛奶+鸡蛋+两片面包,供孩子们选择早餐时参考。就这样,盲目购买问题解决了,孩子的营养早餐也“达标”了!
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很主观地通过自己的视角看事情,当在回答孩子行与不行时,我们通常觉得理所当然,甚至不以为然。今后,我要尝试着学做一个孩子,用最纯真的心去体验他们的世界。
编辑 张珍珍
Hello
“陈子扬”“到”,“丁森博”“到”,如往常一样,晨间活动过后点名,“钟笑秋”,“Hello”,淘气的笑笑又出新花招了,全班哄堂大笑。可没有谁从一开始就规定点名非得说“到”,我没有理由“发飙”。可这样行吗?若支持,按部就班的点名环节就会因为幼儿的花样百出而变得难以组织。可如若制止,似乎太打击了幼儿创意生活的积极性。“钟笑秋打招呼的方式真不错,他说hello也是告诉我们他来幼儿园了!每个人问候的方式都不一样,欢迎小朋友用各种方式跟我打招呼!但丁老师有一个要求,面对不一样的问候,我们可以选择微笑或者更友好的办法回应,如果你们选择大笑或者起哄,这样会影响别人跟你打招呼的好心情,你们能做到吗?”就这样,“早上好!”“Good morning!”“你好!”等有创意的问候应运而生,点名环节不再死气沉沉,笑容在幼儿的脸上洋溢着,美好一天就在这友好的氛围中开始了。
欢迎来找茬
故事《毛毛虫》,里面有许多量词需要幼儿掌握。比如,“一个红苹果”“两根黄香蕉”“三颗紫葡萄”“四片绿树叶”等。可就是这些大人们看似不难的量词难住了我们班的幼儿。在复述故事时,总是有许多孩子出错,我反复纠正,效果却不明显。
就当幼儿快要失去学习兴趣而我也快没了耐心的时候,一个想法蹦出了我的脑袋,让幼儿来找茬,找老师的茬。平时,在幼儿表演儿歌或复述故事时,我们都会在一旁像一位评委严厉地找茬,“你说错了!”“你这个不对!”而今天咱们就来交换交换角色,让幼儿来找找我的茬。可这样行吗?会不会太不像个老师了?我犹豫了,但最终还是决定放下老师的“架子”试一试。“下面由丁老师来讲讲这个故事,你们得仔细听,如果老师讲错了,你就可以举手来告诉我,不要客气哦!”我的建议立刻调动了所有幼儿的积极性,他们都在等着抓老师的“小辫子”呢。开始讲故事了,幼儿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的嘴巴,仿佛能在里面找到宝藏,我心里一阵狂喜,意识到这一招管用了。复述到幼儿容易出错的量词部分,我故意放慢了速度,加大了音量,果然,这一切没有逃脱他们灵敏的耳朵,“丁老师,你讲错了,不是两个黄香蕉,是两根”,许多小朋友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的错误,其他幼儿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就这样,在帮老师找茬的过程中,孩子们掌握了大量的量词,同时,孩子们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我的肚子饿扁了
在角色游戏“贝贝早餐”里,为了防止孩子盲目购买早点,我规定了每位光临早餐店的小顾客只可以买两样,这一招的确有效地制止了一部分孩子乱买一通。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取消了这项看似合理的“霸王”规定。“丁老师,钱其右要买三样早点!”服务员来报告,还没等我走过去询问,钱其右就捧着个小碗走了过来。“丁老师,我实在太饿了,我的肚子快饿扁了,一个鸡蛋和一个南瓜饼根本吃不饱。”我低头瞅了瞅他碗里的那个小鸡蛋和南瓜饼,的确,在日常生活中,这分量的确填不饱一个7岁男孩的肚子。可我应该破例让他多买点吗?控制孩子购买早点数量这方法合理吗?我这个“霸王”规定行吗?或许,教给孩子合理的配餐才是解决孩子盲目购买的关键。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专家搭配好了的营养早餐,并在“贝贝早餐”的价目表旁加设了栏目“营养早餐巧搭配”,比如:牛奶+肉包/素包+水果;牛奶+鸡蛋+两片面包,供孩子们选择早餐时参考。就这样,盲目购买问题解决了,孩子的营养早餐也“达标”了!
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很主观地通过自己的视角看事情,当在回答孩子行与不行时,我们通常觉得理所当然,甚至不以为然。今后,我要尝试着学做一个孩子,用最纯真的心去体验他们的世界。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