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既要系统化,更要科学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jo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5-02
  学校德育,特别是中小学德育的科学化、系统化,正在受到普遍重视。从当前我们建平二高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状况来看,许多教师、班主任已经或正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摸索教育工作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历史特点和规律,提出了许多有益有效的见解和经验。总的说来,学校德育工作正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但还存在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和错误倾向。
  首先是重智轻德、把德育看成是“软指标”,抓智育轻车熟路,抓德育心中无数。只好照着上级指令干。围着学生问题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时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惜放弃一切思想教育阵地。
  其次是不讲科学,凭主观经验办学。许多班主任基本上还是一看(人声)、二管、三训、四压,后来又多了一个罚款。我们追求的只是表面老实听话、顺从,一时的宁静无“事”和“正常”秩序,很少考虑这样做将造成怎样的教育后果,将会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个别教师仍然保留着体罚、恐吓、辱骂等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恶劣做法。重视德育的教师往往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狭隘性、停留在一得之功、一孔之见的经验水平上,普遍感到德育工作不像教学工作那样有章法。
  从上述情况出发,本学期伊始,我们提出了一些思想教育的设想,力求在德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及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做些探索。学校德育:学校德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就是从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引下,使德育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及现实结合起来,与学校教育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有一个总体设计与规划,使学校德育有一个规划化的“框子”。在此前提下又给予实际工作者一定的自主性灵活性。这样可以使德育科学化、系统化有个保证,有助于克服上述各种弊端。
  一、要有一个整体化的要求
  所谓整体化,就是要从人的思想品质结构的整体来考虑,把社会提出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思想体系,具体落实到学生个体思想品质的合理结构中去,不能简单地加以重复照搬。我认为人的思想品质是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整体,它的每一部分的残缺或不完善都会影响整个思想品质的形成发展。当然每个要素之间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不平衡的,并不一定是同步的。那么,有哪些基本要素呢?
  1.理想系统。古语说“人无志不立”。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他是人们行为的方向与动力。理想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四大类,每一类又包括许多方面。每种思想都有高级与低级、正确与错误、消极与积极之分。我们所提倡的是树立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它是高尚的远大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一个人缺乏远大的革命理想,就会失去上进、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就会丧失百折不挠的战斗意志,得过且过,成为鼠目寸光的庸人,甚至会经不住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的侵蚀,从而腐化堕落下去。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当前条件下思想品德结构的核心和力量源泉。
  这一系统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既包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信念,也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幸福观,也包括献身祖国建设和保卫事业的爱国热忱和报负,还包括对职业前途的具体选择;对学生来说,这一切都必须落实到他们立志成才的学习目的的实践中。忽视理想和理想教育,就从根本上削弱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2.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理论是共产主义信念和自觉能动性的认识论基础。也是人们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的具体指南。抽象的说教和公示化、教条化的灌输当然是无用的。当理论转化为指导人们行动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
  3.道德品质和作风系统。它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社会道德规范是规范着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们之间相互关系和行为的具体准则。它和理想不能混为一谈。它们之间又是相互渗透、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共产主义理想的观点必须与人们具体的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准则是集体主义,它体现在人们对待社会(祖国)、对待劳动、学习和工作,对个人生活享受和公共财务,对公共秩序和社会法纪……等的态度、日常言谈举止和作风习惯上。具体说来要拥护党和社会主义、具有民族自尊心、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尊重师长、遵守法制、纪律和公共秩序,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具有良好的文明礼貌,以及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风等。
  4.道德素质系统。准确的说是德育的心理和生理素质。人的思想品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基础之上,并将各种心理和生理素质密切结合在一起。这些素质包括人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上进心、意志品质、乐观、正直、诚实、以及健壮的体质、旺盛的精力以及在学习上养成勤奋、刻苦、踏实、认真、主动、敏感、机智和不保守、不自满等良好学风等。经验证明,忽视和损害学生心理、生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德育不论其思想内容如何正确、动机如何高尚,也往往会劳而无功的。
  5.道德修养能力系统。道德修养能力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在依据之一。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很大,是发展道德修养能力的“黄金时期”。如果忽视了这一“战机”,就会贻误整个思想品质的巩固和发展,给人的一生留下极其严重的障碍。许多科学家都十分重视这一点。美国德育心理学家柯尔堡就指出达到“自律”的原则水平,即在复杂的充满矛盾的道德情况下作出缜密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他认为这是一个人道德上成熟的基本标志。
  道德修养能力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人的独立自主的道德认识、判断、评价能力,也包括人的组织适应和调节能力;特别是人的自我认识、判断、评价和自我适应和调节控制能力。
  理想、观点和道德认识都对人的道德修养能力起着指导和激励作用。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又是自我教育能力的基础。而人的指令才能和人的道德修养能力也往往是互相“迁移”和促进的。
  总之,在人的思想品质结构中,上述各种因素,既各自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渗透的。要截然把它们人为地分割成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必然会影响人的思想品质的健康发展。有时为了纠正某种倾向,强调加强某种因素是必要的,但绝不能成为忽视和偏废其他方面的借口。
  二、要搞“综合治理”
  影响学生思想品质行成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来说,不仅有学校教育的影响,还同时存在着学生所处社会生活环境,如社会物质生活状况、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和社会交往等。而家庭则往往是这些影响的集中表现。仅就学校教育影响而言,除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外,还有书籍、活动、校风、班风、学风以及学生群体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平等影响。每种影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有的是“正相关”,有的是“负相关”。德育的最终效果,并不取决于一种或几种途径的单纯影响,而是多方面因素的合力作用的结果。某些思想品质的出现与消失,增强与减弱,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往往很难一下子就判断得十分清楚、准确。合理化的“综合治理”是我们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做好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我们打算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德、智、体、美、劳的统一性。德、智、体、美、劳不应当互相代替或消弱。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孤立化倾向。例如一提智育就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在德育中只将政治、道德思想,而不涉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似乎思想品质可以脱离学生的主要任务主要实践而另有一套,这种相互孤立化的倾向是一种片面发展观点的表现。
  第二,要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在德育工作中要注意晓之以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但必须导之以行,要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按照正确认识去行动;还要注意动之以情,才能打开学生心灵上的窗扉,精神世界的大门,促进和加速其内化的过程。因此,说服、锻炼、陶冶、感化等各种手段和方式必须结合使用。
  第三,处理好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关系,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处在什么样的地位,是对象还是主体,这是理论上和实践中没解决好的课题。我在实践中体会,高中学生的是非善恶观念和自控能力已经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认识上往往教师讲的对他影响并不大,而他自己通过观察思考概括而来的认识才比较容易地转化为某种观点和信念。这种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趋于明显。但在德育工作上,许多人对这种现象常常视而不见,一味地管、训、压、罚。其后果造成不少学生人格的双重化,如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公开场合和私下表现不一样。当然,强调依靠学生的自我教育,决不意味着承认先天决定论,贬低教育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能力,正是在教育者的引导,培养训练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第四,处理好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闲暇时间的支配与利用。也是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德育工作中,不仅要寓教育于教和学的活动之中,更是寓教育于学生各项课外阅读、科技创作、文体活动、游戏与娱乐、劳动和消遣等活动之中,不仅要保证校内教育影响的统一协调,而且要力求学校家庭与社会影响的统一协调,有了整个教育与影响的统一性,逐步结成强大的教育网,这是德育工作的威力所在。学校不仅应当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而且应当成为学生全部生活的组织者、指导者。
  第五,建立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友关系等。人际关系是制约教育影响力的外在条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身就是强大的教育因素,没能良好的人际关系,任何教育影响都无法产生心心相印,情通理达的效果。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时刻注意教育影响到的统一性,不仅要把它渗透在各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中,同时更要注意在它们之间建立起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良好关系,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保证条件。
  三、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能力上来
  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实质就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是社会适应——自觉的意识——能动的自我控制的发展顺序。
  学生的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能力的形成发展的基础是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向上意识的培养和自卑感、怯弱感和消极性的克服,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掌握必要的社会政治、伦理、观点和行为标准,形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和信念。但最主要的是自我认识评价、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即人的自律水平。因此除了其它的必要条件外,所谓自我修养能力,其核心和实质就是发展学生的自律能力。
  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必须把立足点转移到相信依靠和发扬学生的自立性、自觉性上来,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切忌包办代替、简单粗暴,要坚持寓教育于学生自主活动之中;不要把学生当做“瓶子”、“罐子”;不能单纯依靠无休止地说教、命令、约束和惩罚,而是要积极地予以激发、指引、疏导;对学生的进步和积极因素予以及时地巩固和强化。当然,我们强调信任依靠、激发诱导并不排斥严格要求和必要的管理。但它只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和条件。没有严格要求和管理,发扬学生自律水平也是做不到的。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应模糊了学生的主体,要依靠学生主动性、自觉性,要培养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这一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四、建立必要的监督和检查系统
  反馈是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是教育可控性的根本保证,因此,德育必须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监督和检查系统,其基本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思想品德的检查与评价
  在这方面,至今还没有一个严格控制下的有效方法。目前较有成效的是综合研究法。它把观察、谈话、作业分析、调查了解结合起来。即有计划地观察一个人的各种外部表现,收集学生的作业,如书信、日记、自传、作品、学习心得、自我鉴定,了解他对各种事物和自己思想言行的态度、认识、评价和判断。又通过与有关人员(如父母、教师、亲属、同学、朋友)多方面的信息交流,来了解印证每个学生的过去和现状;即重外在的行为表现和效果,也重视分析学生行为的动机和因果关系;既重视每件“小事”,又区别偶然和一贯;既要全面分析,又要区别主流与支流。在这样的原则下建立学生档案的记载、保存和整理分析制度。这样做虽然麻烦、头绪多,但得到的信息则比较真实可信。比较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思想品质发展水平和状况,从而作为教育和评价的依据。
  第二、各条教育影响途径的信息交流制度。
  要保证各种教育影响的一致和协调,必须“互通情报”绝不能“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无论是班主任与各科教师之间,还是各科教师之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以及教育和自我教育活动之间在教育步调上都应该保持信息交流的畅通状态。因此从思想上、组织上、感情上建立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制度是必要的。有些形式如学生思想状态分析会的制度、学校与家庭和校外教育机关的定期定时联系制度都是可行的。
  第三、对学校德育工作要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
  今年我校组成由学校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处。在各年级设立年级组长制,定期召集同一年级各班主任研究工作;在每个班级设立班主任负责制。统一管理本班各种途径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此外设定了“学生一日常规”、“学生奖惩条例”、“文明礼貌公约”、“品德教育工作细则”、“班主任工作条例”等各种工作制度。并把教书育人作为衡量和考核每个教师尽职好坏的基本标准。力争做到责任分明、功过分明、奖惩分明。实行这些做法的目的就是力求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系统,保证各种途径和措施的最有效的运行,以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
  上述探索和做法实行了一学期,以使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抓起来已较为得心应手。过去存在的许多弊病正在逐渐的得到克服。随之也现了“时间占有率”“德育和教学关系”“学校机构设置”等一些新的问题。但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的方向无论如何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决心干下去,争取在学校德育工作上有所突破,为适应新时代建设的需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学位
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初来自于“学雷锋做好事”运动。经过一系列的发展探索和西方志愿服务精神的影响,志愿服务理念得到广泛传播,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㈠培养学生敢想的习惯。㈡培养学生敢问的习惯。学生敢想敢问,只是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的第一步,他的想与问,不能脱离我们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作为老师,还要教给学生两种方法:①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②教给学生解答质疑的方法。  【关键词】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广告业的迅速腾飞,但滞后的广告管理体制使中国广告在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违法虚假广告泛滥的问题,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危害。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只有制度的完善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36-0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且把过程性目标确定为“经历”、“体验”和“探究”三个方面。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科学地予以引导。  一、创设良好导入情境,诱发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依托自治区良好的宏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低保又上新台阶,功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灾害应急救助体系更加完善;五保供养制度改革进一步深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社会多元治理主体之一的非政府组织,将以其具有的
【摘要】“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应以新课标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变“以教师讲为主”为“以学生读为主”,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选择展示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38-01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
教学在情境中展开,课堂导入呈现立体的情境画面;过程在活动中推移,课堂板块、细节设计在严谨活泼的活动中由浅入深;师生在互动中发展,师生在问题引领、赞美期待、文本拓展中
【摘要】论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指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可以以混合学习为理念,得出混合学习理论应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混合学习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1-01  1.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