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相看错别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itrily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记生字是小学低年级的主要学习任务,但屡屡出现的错别字令老师们很尴尬。陕西师范大学黄耀明老师说,高考中因错别字而致使作文分数不高的现象很突出,可见错别字已经不仅仅是小学生的问题,实在是到了要刻不容缓地解决错别字的问题的时候了。
  一、错别字形成的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
  读书、写字时,学生难以做到全神贯注,他们可以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但会认的字不多。学生学习生字时,对生字的笔顺、笔画认不清,记不住。在练字时,他们敷衍了事,一心多用,该弯的写直了,该直的写弯了;该露头的不露头,不该露头的又露出了头,这样自然就出现了错别字。
  2.不良的书写习惯
  低年级学生自控力不强,写作业时很浮躁,遇到不会写的字,会胡乱写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学生做作业的习惯、态度、情绪等与作业中是否会出现错别字有很大的关系,错误率高的学生往往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有些小学生对错别字不反感,觉得只要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行了,特别是在写话练习中,他们不字斟句酌,用了错别字也浑然不觉。这十几年来,计算机普及了,拼音输入法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孩子认读汉字的机会。对一些汉字,他们看着眼熟,但往往提笔忘字,能模糊记起来的字,往往多写一笔或少写一笔,写成了错别字。
  3.受社会用字不严格的影响
  现在的报纸杂志,出现错别字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孩子与这些差错率高的报纸杂志相处,自然会写出错别字。孩子的生字储备量相当有限,无法很好地辨别一个字到底是不是错别字,所以,他们在阅读的时候,会把错别字当做写得对的字。无孔不入的广告有意无意地使用别字,以达到吸引人们眼球的广告效果。但这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孩子会在不知道哪个字才是正确的字的情况下,先入为主,记住了错别字。
  4.教师错误的讲解和学生的负迁移
  有些时候,教师对一些容易写错的字反复强调不要这样写,这里不要加点,不要加撇……结果使更多的孩子强化了记忆,只记住了多了点和撇的错别字。有一些字,如“武、代、式”等,结构并不复杂,笔画也不多,但各年级都有学生写错。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负迁移在起作用。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学生认识的汉字多数是写完斜钩之后再加一撇的字,因此,在识记“武、式、代”等字时,学生往往因过去的知识技能产生负迁移,写出错别字。
  二、消解错别字的方法
  1.理解意思,记住固定词语
  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如果理解了字的意思,在使用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错误了。如“长、常”,“长”指距离、长度或时间长久,有“长年累月、长此以往、长治久安”等词语;“常”指时常、经常,在“常胜将军、冬夏常青”等词语中使用。
  许多同音字在固定的词语中使用表示不同的意思,理解清楚了就不会出错了。如“艰苦”和“坚苦”,“艰苦”指艰难困苦,适用于环境、生活、岁月等客观条件;“坚苦”指坚忍刻苦,比喻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适用于主观精神、工作作风等。学习了这类生字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练习组词、造句、说话,反复使用,进一步巩固对词语的理解。
  2.弄清字的来历,穿越历史看一看
  我们知道,汉字起源于古代先民的衣食住行,看到汉字就像看到了古人生活的画卷。如教学“即”和“既”这两个字时,如果教师只在这两个字右边不同的部分纠结、辨析,学生会越辨越糊涂。所以,如果我们能利用多媒体画面,将这两个字的本来面目展示出来,学生就会恍然大悟。
  《说文解字》中写道:“即,就也。”甲骨文的“即”字的左边像一个盛满食物的器皿,右边像一个人跑来张口要吃食物的样子。因此,“即将、即使、即位、即日、即景生情、即兴”等词都取“即”的意思而成词。“既”在甲骨文中像人已经吃饱了,打着饱嗝转脸离开的情形。所以,“既”字有“已经”的意思,故有“既然、既往不咎、既成事实”等词。
  多媒体画面展示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两个字的意思,以表达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了画面的展示,再通过自己的表演来思考,学生再也不会混淆这两个字了。
  3.展开联想,编首儿歌唱一唱
  一个汉字就是一首儿歌,儿歌朗朗上口,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记忆汉字的字形。如“赵”字:“走啊走,走到岔路口,不要问我叫什么,百家姓里我为首。”短短的儿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百家姓里为首的是哪个字?你还知道哪些姓氏?这对拓展孩子的课外阅读有莫大的好处。“这就是我,个头一丁点儿,怀抱一团火。”这首儿歌说的是“灯”字。
  “戊、戌、戍,已、己、巳”这样的字,对多数学生来说是识记的难点,我给学生编了几句话:“戌横戍点戊中空,这样分辨很轻松。”“堵巳不堵己,半边是个已。”熟记之后,再写这几个字就不会出错了。孩子们还想出了许多办法记住生字:动作演示、猜谜语、讲笑话、画图等。不要低估孩子们的智慧,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一座小型的火山,教师要正确地引导、激发。
  将字还原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会呼吸的精灵,一首首悦耳的儿歌,错别字将难以出现。通过对错别字的纠正,学生亲近了祖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了爱国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消灭了错别字。
其他文献
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能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只有课前精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迷人的景色和槐乡孩子的美好品格。一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将这种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读一遍、两遍……一口气读了很多遍,到头来只有一个感觉,这篇课文太不适合自己了,于是最先我选择了退缩,无奈这条路没有走成功。“光读,你走进课文了吗?”“不妨,看看别人是怎么上的。”……我在不断地叩问自己:是呀,你
【设计理念】  作文课往往以严肃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条分缕析,引经据典,一本正经,所以学生大多不喜欢也没有表达的欲望。为什么不让作文课变得轻松、自然一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真正愿意“用我手写我口”?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三年级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而绘本无疑就是最好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的天地,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精彩感悟,往往因我们不注意,而从我们的眼前飘然而逝,使我们追悔、遗憾。学生往往更不注意,尽管有时他们醉心于其中,但不注意捕捉,或是不善于捕捉。这需要我们教师多鼓励,多引导。  很多时候,此情此景,一旦失去便难以追索,正如人生一样不可复制。  一、灵光可遇不可求  所谓灵光,既是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冲撞我们的心灵所激起的浪花飞沫,又是大自然的美景撩起的温
教学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假如夏天时,我们走进小兴安岭,让你来画一幅画,你想画些什么?  (学生兴趣盎然,不假思索地举手发言。我没有急着请学生回答,而是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生1(自信地):我要画很多的树。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1:课文中说:“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师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质。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入许多名篇佳作,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涵盖了美的各个领域。如,表现自然美的《山海美》、《桂林山水》、《九寨沟》、《草原》;表现社会美的《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将相和》;表现艺术美的《月光曲》、《伏尔加河上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都包含着深厚的感情,它们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因此,阅读教学应通过各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充分体验文本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在具体的教
纵观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故事类题材的文本占有不小的比例,其中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均在第八组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显然,入选语文教材的神话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这种独特的教学价值亦即本体价值。《夸父追日》是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既是一篇神话故事,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把“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神话和略读课文的双重本体价值”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最终将“体会神奇”确定为教学重点,将
我曾尝试以苏教版语文课本为范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发掘文本展开“小练笔”。促成阅读与习作相融合,有效治愈了不少学生 “无话可说,说假话,记流水账”等习作通病。  一、进行课堂小练笔的好处  1.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苏教版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其简约浅显的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文中不仅有“香港回归”、“北京申奥”这样的新题材,也有“神州号”、“东方明珠”这样的新科技和现代化建
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具备丰富的素材。素材从何而来?素材需要广泛的积累,当学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容量很大的素材储存库时,才能真正厚积而薄发。  一、主动实践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这一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写作更要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社会,融入生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