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2319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充满创造因素。听和读只有通过想象联想、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才能达到理解,在这一过程中,经过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维活动、还可能创造出精神财富来。说和写也绝不只是模仿,本身包含创造的因素,创造力越强,说和写的能力就可能越高。因此,培养创造力完全可以和听说读写训练统一起来。具体做法主要有以几种:
  一、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语文的直接动力,深厚的兴趣是长效的兴奋剂,可以调动人体的各部分器官:调节神经系统,使之处于兴奋状态;加速血液循环,使大脑各区域得到丰富的营养;骨骼和肌肉邮寄的配合,时任长时间地工作而不感到疲劳,这些都是促成创造性成果产生的前提和保证。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内容应该生动、新颖,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或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或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发现潜在的能力,提高自信心。除此以外,还要创造适当的环境,是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安全与自由,从而引发出他们的创造力。总之,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千方百计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非常必要的。
  二、引导学生应用多种想象
  有人对全美杰出的数学家进行了调查,这些数学家都声称,在创造性工作中,他们不是用语言,也不是用代数符号进行思考的,而使用时觉得心里图像,以想象的方式进行思考的,可见想象对于创造极其重要。这是因为想象更像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即使再造想象,也具有创造因素,因此,可以说:想象是创造的契机。
  三、 引导学生多方联想
  联想是发展创造思维的重要手段,有某人和某事而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或事,有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这样的联想、可以打开思路,使思维向纵、横、逆等多项扩散,从而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思想来。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千方百计的发展学生的联想力,主要训练的联想方式有:①接近联想。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接近的事物,通过人的已有经验,形成的联想。 ②类比联想。又称类似联想,是在性质上、形象上、精神上相似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常进行类比联想,可以使理解深入,或产生新的认识、新的形象,写出具有创造力的作文来。③对比联想,又称相反联想。是在具有相反特征的事物,或相互排斥的事物间所形成的联想。④因果联想。是从一事物想到该事物产生的原因或发展的结果的一种联想。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反映事物间的联系的联想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进行联想的训练,是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引导学生多向思维
  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的分类方法也有多种。例如:单一思维与多向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聚敛思维与扩散思维;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惯性思维与超前思维等等。现代社会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如果只使用单一的思维方法,思维容易僵化,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才有可能出现创造的奇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养成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的具体做法有:
  (1)鼓励质疑。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鼓励他们动脑筋,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提出疑难闻题。兰州一中的学生,在预习《狂人日记》时,一共提出9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大体可以分成四种类塑:第一种,是知识疑难同题,即由于缺少某些知识而产生的问题;第二种,是不理解处,限于学生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而产生的问题第三种,是有不同的看法,即对教师的导言或课文中提示、注释的看法不同而产生的问题,第四种,创造性见解,即对文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意见。语文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属第四种情况。但是在坚持鼓励质疑的情况下,具有创造性质的思维火花会在提问中越来越多地进发出来。
  (2)鼓励发表异议。例如,在阅读或讨论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尤其应该鼓励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天水一中的教师在教室探讨《陌上桑》一文的主题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耕者行人见罗敷式的忘情和太守如出一辙,可主题上说耕者行人是“欣赏美”,而太守是“猎艳,反映了以太守为代表的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这与美学上“同一地域同一时代同一种族对美的欣赏标准相同”的原理相违背。教师又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敢于纠正老师错误的精神和做法,学生得到了表扬与鼓励,积极主动性增强了,打消思想顾虑,勇于发表不同意见。
  (3)鼓励多种答案。一个问题往往不止一种答案,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答案就很可能不相同。如果鼓励学生在解答闯题时进行多方思考,找出几种不同的答案,才可能使思维细密灵活,从而产生创造性的独到见解。
  例如,几十位学生同读一篇寓言故事叫《滥竽充数》,在回答“这个故事的深刻合义是什么”的问题时,学生们说出了几种完全不同的答案。第一种: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要老老实实地学,不要不懂装懂。第二种:批评齐宣王“吹竽肇三百人”的做法,这是产生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原因。第三种:主要在于赞扬齐宣王“好一一听之”的做法,这使南郭先生混不下去,说明打破大锅饭、实行改革的必要性。
  以上几种答案都不无道理,对于那些能从不同角度、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应该特别加以表扬。
  五、布置创造性的作业
  从学习语文到运用语文,中间包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如果语文作业是让学生死记死背语文知识或只做一些属巩固知识技能性质的作业,那么,语文教学的创造因素就会被窒息.因此,精心设计语文练习是十分重要的。这方面的经验很多,可以举行“小制作讲演会”,会前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动脑设计,动手制作,然后将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写成说明文或小论文,最后在全班报告或演讲。至于读课文后,让学生续编故事,则更是可以常用的练习,如说说《韩麦尔先生重返讲台》、《路瓦栽夫人的结局》等。
  总之,语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联想力、思考力的极好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极好阵地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开发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只有把培养语文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结合起来,才会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更好地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基础知识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在英语学习中能够走多远;也是能否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以本文针对教师自身,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挖掘、吃透教材两方面入手,介绍本人在英语基础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基础知识  兴趣  挖掘教材  英语学习成为很多同学在成功道路上走的远近的砝码。完形阅读天天做,篇篇错;单词背了忘,忘了背,看不到尽头;自己写的作文总是那么不堪回首。其原因在
目的: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辛夷脂素在心肌细胞膜色谱(CM/CMC)有明显的色谱保留,提示辛夷脂素可能具有改善缺血心肌的作用,本课题进一步研究了辛夷脂素的作用部位、作用靶点及对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的抑制作用,并且较全面的评价了辛夷脂素对心肌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分离大鼠的心肌细胞和高表达β1-AR中国仓鼠卵巢S亚型(β1-AR/CHO-S)细胞的细胞膜,分别利用这两种细胞
教师,教书育人。思想政治课,“思想”两字首当其冲,更应关心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习惯。但纵观今天高中思想政治课,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不少老师把它当“纯政治学科”来教。仅从教材到教材,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不紧扣时代,不挖掘教材思想、人文精神,把学生当成考试的机器。这样的课堂,只能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灵沉睡于心。这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相违背,也是与以人为本的时代背道而驰的
摘 要:研究影响高中地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他们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影响程度,找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方法,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以及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和要求我们重视地理学习。由于智力因素是先天形成的,因此而在地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解决地理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地理学习 心理  1 授之以渔,培养地理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特别是差
摘 要: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现今,体育教育对于培育新型技术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当前的中职体育教育现状,分析了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现状 对策  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国家正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一线技能人才为目标。体育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目的:以抗前列腺癌类药物—LHRH拮抗剂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酸碱性基团的引入与其活性及组胺释放副作用之间的关系及规律,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LHRH拮抗剂打下基础。根据LHRH拮抗剂的组胺释放研究进展,以及多肽类组胺释放剂多具有一个或多个碱性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提出假设,在LHRH拮抗剂的某些敏感位点引入酸性基团,有可能在保持其高活性的同时,降低其组胺释放副作用。选择实验室前期工作中活性及代谢稳定
在小学教育中,困扰老师、家长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在教育中对一些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是否可以运用一些惩罚手段来改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的提法越来越热,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近年来,老师惩罚学生事故频频发生,有的甚至酿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过程,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那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呢?结合本人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谈在情境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用活动来创造问题情境  我认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拓展反思”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所谓问题情境,是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中,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自信。  下面结合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体会与认识。谈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一、利用名人事迹和数学史话创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