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设疑引入,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加强记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概论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4至75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2、3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例题以三个小朋友画片为题材,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通过将10 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突出了“满10进1”的算理,引导学生交流口算;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进位,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
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②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计算过程;③让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教学情境图、小棒每人2捆 20根(单根)。
重点难点:①熟练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②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设计过程与探究新知
设计说明: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题时,涉及到我们所学过的内容有20以内的进位加、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因此,在设计复习铺垫的题时,笔者就选择了针对性较强,知识间联系较紧的题。这样,不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更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笔者出示的复习铺垫口算题目:4 6=( ),4 9=( ),20 10=( ),20 13=( ),8 5 70=( ),9 7 50=( ),24 2=( )。
創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知。例题: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问题:①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②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教师课件出示教科书中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的三个卡通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各自说了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预设:a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b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c小明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d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相应的算式:6 9、24 6、24 9、24 6 9。问: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口算起来比较困难?明确6 9是我们学过的,24 6 9要等我们学完这课的知识才能计算,指出计算24 6和24 9才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引出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产生愿意学习本课的意愿;提出问题并列式,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对比所列算式,引出所学内容。
探究24 6的计算方法。第一种学生摆小棒,探究计算方法。教师提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以结合小棒边摆边说。第二种班内交流,明确先算4 6=10,再算20 10=30。第三种重点讨论个位相加得10怎么办?可以结合小棒说一说:4根小棒与6根小棒合成1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也就是30。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随机板书。学生练习说,并提出要求:你能看着黑板上的分解式把24 6的计算过程再说一说吗?组织学生同桌互说,小组互说。师生共同小节:计算24 6时,一般先算4 6=10,在算20 10=30。探究24 9的计算方法。①根据计算24 6的经验,探究24 9的计算方法。启发根据24 6的经验,想一想,24 9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②学生交流并完成书中的分解式。③师生共同小结,并随机板书。计算24 9时,一般先算4 9=13,再算20 13=33。
设计说明:对于计算24 6来说,难点在于计算出4 6得10之后,要把10个一转化成1个十,接下来才能把2个十与1个十合起来。这涉及加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即: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但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引导他们用小棒摆一摆是有必要的。而对于计算24 9来说,关键在于把24 6的计算方法进行类推,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加以明确。至于学生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算法,提供机会让他们表达出来,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巩固应用
第一步,填一填“想想做做”第1题:38 2=□,26 7=□。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步,比一比“想想做做”第2题:7 3=( ),4 8=( ),9 6=( ),7 43=( ),34 8=( ),9 36=(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组中的题,完成后比较交流,这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结:第一题是7 3=10,下面两道题也要先算7 3=10,不同的是,第二道题接着还要算10 40,第三道题还要算10 80。第三步,算一算第3题:38 9=( ),6 55=( ),72 8=( ),49 7=( ),4 46=( ),6 16=( )。学生完成后,选道题让他们再说说过程。第四步,想一想 开放题:下面的口里可以填几?35 □=3□,35 □=4□。
设计说明: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适量的练习是必须的。但组织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一方面注意形式的变化,另一方面要使每次练习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以便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上述练习中,第1题侧重于强调口算的程序,第2题侧重于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第3题侧重于引导学生内化口算方法。这样的联系,既能避免机械重复,又能保证练习效果。
(作者单位:山西省襄汾县第三小学)
教学设计概论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4至75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2、3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例题以三个小朋友画片为题材,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通过将10 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突出了“满10进1”的算理,引导学生交流口算;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进位,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
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②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计算过程;③让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教学情境图、小棒每人2捆 20根(单根)。
重点难点:①熟练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②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设计过程与探究新知
设计说明: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题时,涉及到我们所学过的内容有20以内的进位加、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因此,在设计复习铺垫的题时,笔者就选择了针对性较强,知识间联系较紧的题。这样,不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更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笔者出示的复习铺垫口算题目:4 6=( ),4 9=( ),20 10=( ),20 13=( ),8 5 70=( ),9 7 50=( ),24 2=( )。
創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知。例题: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问题:①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②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教师课件出示教科书中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的三个卡通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各自说了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预设:a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b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c小明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d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相应的算式:6 9、24 6、24 9、24 6 9。问: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口算起来比较困难?明确6 9是我们学过的,24 6 9要等我们学完这课的知识才能计算,指出计算24 6和24 9才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引出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产生愿意学习本课的意愿;提出问题并列式,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对比所列算式,引出所学内容。
探究24 6的计算方法。第一种学生摆小棒,探究计算方法。教师提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以结合小棒边摆边说。第二种班内交流,明确先算4 6=10,再算20 10=30。第三种重点讨论个位相加得10怎么办?可以结合小棒说一说:4根小棒与6根小棒合成1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也就是30。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随机板书。学生练习说,并提出要求:你能看着黑板上的分解式把24 6的计算过程再说一说吗?组织学生同桌互说,小组互说。师生共同小节:计算24 6时,一般先算4 6=10,在算20 10=30。探究24 9的计算方法。①根据计算24 6的经验,探究24 9的计算方法。启发根据24 6的经验,想一想,24 9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②学生交流并完成书中的分解式。③师生共同小结,并随机板书。计算24 9时,一般先算4 9=13,再算20 13=33。
设计说明:对于计算24 6来说,难点在于计算出4 6得10之后,要把10个一转化成1个十,接下来才能把2个十与1个十合起来。这涉及加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即: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但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引导他们用小棒摆一摆是有必要的。而对于计算24 9来说,关键在于把24 6的计算方法进行类推,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加以明确。至于学生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算法,提供机会让他们表达出来,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巩固应用
第一步,填一填“想想做做”第1题:38 2=□,26 7=□。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步,比一比“想想做做”第2题:7 3=( ),4 8=( ),9 6=( ),7 43=( ),34 8=( ),9 36=(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组中的题,完成后比较交流,这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结:第一题是7 3=10,下面两道题也要先算7 3=10,不同的是,第二道题接着还要算10 40,第三道题还要算10 80。第三步,算一算第3题:38 9=( ),6 55=( ),72 8=( ),49 7=( ),4 46=( ),6 16=( )。学生完成后,选道题让他们再说说过程。第四步,想一想 开放题:下面的口里可以填几?35 □=3□,35 □=4□。
设计说明: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适量的练习是必须的。但组织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一方面注意形式的变化,另一方面要使每次练习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以便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上述练习中,第1题侧重于强调口算的程序,第2题侧重于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第3题侧重于引导学生内化口算方法。这样的联系,既能避免机械重复,又能保证练习效果。
(作者单位:山西省襄汾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