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遵义市第十中学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并对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
信息技术作为初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但纵观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发现,很多教师讲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仍然把这门课看成一门普通的课程,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根本就没有考虑这门课程特有的前沿性和发展性,导致学生课堂听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较低。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把高效课堂的理念融入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对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有着重要意义[1]。
1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已经步入寻常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作为社会未来主体的初中学生则更有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以适应社会的智能化发展,也更有必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以提升知识和培养操作能力。它虽然在初中不是一门主课,但却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对培养、锻炼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传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的突飞猛进的信息化技术学科,教师只有在教学的高效率和高效果上下功夫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程更具备发展性和前沿性[2]。所以,只有提升信息课堂的高效性,才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信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2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源于他们对于计算机娱乐项目的喜爱和对高科技的崇拜,但是枯燥的学习内容,难度大,还需要重复性的练习,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关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强学生的理解。
正如陶行知所说:“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从根本的地方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教学方案。 初中的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并不陌生,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不仅只有游戏还可从中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另一方面笔者利用自己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的优势,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浓厚兴趣, 让学生以此为目标,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2.2注重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教学
同一个初中班级里的学生,他们来自的是不同的小学,经历的是不同的成长过程,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个人的悟性,对计算机的认识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必须要开展差异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最高的效率。实际上,我们在以往的很多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而一味地追求有教无类,希望通过后天的管理,让学生们达到同样的进步。显然这是不现实的,而且注定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课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具体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方式,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然后开展分层分类教学。要打乱原有自然班的建制,将情况相似的学生分成一个班级。这样一来,教师授课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且由于水平和情况相似,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对于不适合分班教学的,教师在同一个班级中可以设计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档次的教学目标,让处于不同水平档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而且,每个学生由于得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教学模式,都会在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逐渐的取得成功,并逐步的树立自信。
2.3 强化课堂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对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课程,这也正是它区别于其他课程一定要在机房中上课的原因。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学习好坏的最佳途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才能检验对于知识点是否真正的掌握。在笔者的课堂中一般每节课 45 分钟至多只讲 15分钟至 20 分钟,其余的时间大都是留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践的。例如:笔者在授课时遇到一些相对简单或是掌握程度较好的知识点往往采取集体观摩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学习。如 word 中如何运用“查找”功能,笔者会选一位操作较好的学生利用广播软件当众演示,相信大部分人都已掌握,少部分没有掌握的也可以通过这次演示来学习。但是接着笔者会顺势引出来讲解“替换”,这个功能一般学生用的不多,掌握情况也一般。通过讲解学生会了解实际上“查找”和“替换”很类似但功能大不一样,操作也不难掌握。课堂上笔者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以合理地节约一定的讲课时间,以更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欲望,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多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如:学案导学、角色转换、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任务驱动等等。拿任务驱动模式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学习任务,然后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让每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各学习小组上台讲解和演示。学生讲解通过任务驱动学习到的认识点,还可以与老师互动,而老师和台下的学生也可以提问台上的“小老师”。经过这样的学习,激发了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兴趣,自然促进了相互之间配合与默契,也提高了知识搜集和整理能力。结果是不仅能使课堂知识得到更好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
3 结论
高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的课堂,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想要得到高效的课堂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性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更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总结,才能真正地使信息技术课堂达到高效果和高效率。众所周知,构建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人之能,还需要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和相关的教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国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2]都孝海.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并对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
信息技术作为初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但纵观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发现,很多教师讲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仍然把这门课看成一门普通的课程,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根本就没有考虑这门课程特有的前沿性和发展性,导致学生课堂听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较低。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把高效课堂的理念融入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对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有着重要意义[1]。
1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已经步入寻常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作为社会未来主体的初中学生则更有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以适应社会的智能化发展,也更有必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以提升知识和培养操作能力。它虽然在初中不是一门主课,但却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对培养、锻炼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传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的突飞猛进的信息化技术学科,教师只有在教学的高效率和高效果上下功夫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程更具备发展性和前沿性[2]。所以,只有提升信息课堂的高效性,才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信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2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源于他们对于计算机娱乐项目的喜爱和对高科技的崇拜,但是枯燥的学习内容,难度大,还需要重复性的练习,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关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强学生的理解。
正如陶行知所说:“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从根本的地方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教学方案。 初中的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并不陌生,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不仅只有游戏还可从中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另一方面笔者利用自己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的优势,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浓厚兴趣, 让学生以此为目标,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2.2注重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教学
同一个初中班级里的学生,他们来自的是不同的小学,经历的是不同的成长过程,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个人的悟性,对计算机的认识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必须要开展差异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最高的效率。实际上,我们在以往的很多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而一味地追求有教无类,希望通过后天的管理,让学生们达到同样的进步。显然这是不现实的,而且注定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课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具体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方式,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然后开展分层分类教学。要打乱原有自然班的建制,将情况相似的学生分成一个班级。这样一来,教师授课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且由于水平和情况相似,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对于不适合分班教学的,教师在同一个班级中可以设计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档次的教学目标,让处于不同水平档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而且,每个学生由于得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教学模式,都会在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逐渐的取得成功,并逐步的树立自信。
2.3 强化课堂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对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课程,这也正是它区别于其他课程一定要在机房中上课的原因。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学习好坏的最佳途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才能检验对于知识点是否真正的掌握。在笔者的课堂中一般每节课 45 分钟至多只讲 15分钟至 20 分钟,其余的时间大都是留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践的。例如:笔者在授课时遇到一些相对简单或是掌握程度较好的知识点往往采取集体观摩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学习。如 word 中如何运用“查找”功能,笔者会选一位操作较好的学生利用广播软件当众演示,相信大部分人都已掌握,少部分没有掌握的也可以通过这次演示来学习。但是接着笔者会顺势引出来讲解“替换”,这个功能一般学生用的不多,掌握情况也一般。通过讲解学生会了解实际上“查找”和“替换”很类似但功能大不一样,操作也不难掌握。课堂上笔者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以合理地节约一定的讲课时间,以更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欲望,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多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如:学案导学、角色转换、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任务驱动等等。拿任务驱动模式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学习任务,然后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让每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各学习小组上台讲解和演示。学生讲解通过任务驱动学习到的认识点,还可以与老师互动,而老师和台下的学生也可以提问台上的“小老师”。经过这样的学习,激发了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兴趣,自然促进了相互之间配合与默契,也提高了知识搜集和整理能力。结果是不仅能使课堂知识得到更好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
3 结论
高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的课堂,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想要得到高效的课堂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性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更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总结,才能真正地使信息技术课堂达到高效果和高效率。众所周知,构建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人之能,还需要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和相关的教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国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2]都孝海.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