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该怎样去锻炼学生的思维去做“体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
首先,要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给学生插上自主参与的翅膀。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即:让学生体会到我参与我快乐,我参与我成长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中教“弧长与扇形面积”一节时,我先请同学们剪出一个任意扇形,再合成锥体,然后通过计算,把自己做的锥体配个圆底。(附上问题: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扇形半径是多少?计算出来的圆底的半径是多少?这样的底有几个?反过来这样的圆底能配几个圆锥?)
于是,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连平常那些懒于动脑思考的,懒于动手操作的学生都十分感兴趣,学生通过先预算,再制作,思维相当活跃。
设计问题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才能让学生思维的体操舒展开来。如图:
三角形PAQ为锐角三角形,C为PQ上的任意一点,作CD//AP,CB//AQ,四边形AB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出理由。
四边形ABCD能为矩形吗?能是菱形吗?若不能,请说出理由;若能,请指出C点的具体位置。
你能在一张三角形纸片PAQ中折出相应的图形吗?若能,请说说具体折法。等等。
其次,问题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以此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是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是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此外,还要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即,在数学课堂中全力提升学生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以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第三,要留一方舞台展学生风采。
在巧妙提出问题后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思维串联,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线段AB上有一点C,那么共有几条线段?若在线段AB上再增加一点D,则工有几条线段?若线段AB上共有n个点(包括A、B),则共有几条线段?
再如:从点M引出射线MN1,MN2,MN3,MN4,问共有小于平角的角有多少个?平面内有N个点,其中任意三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问经过这N个点最多可画多少条直线?同一个平面内有N条直线,若两两相交,共有多少个交点?某次会议有N人参加,若每两个人均相互握手一次,问在这次会议期间共有握手多少次?一场篮球赛N支球队参赛,按规定需进行单循环赛,问在该次球赛中共比赛多少场?……层层递进的类比,联想,归纳,概括,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极为重要。
(作者单位:安徽省望江县高士中学)
首先,要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给学生插上自主参与的翅膀。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即:让学生体会到我参与我快乐,我参与我成长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中教“弧长与扇形面积”一节时,我先请同学们剪出一个任意扇形,再合成锥体,然后通过计算,把自己做的锥体配个圆底。(附上问题: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扇形半径是多少?计算出来的圆底的半径是多少?这样的底有几个?反过来这样的圆底能配几个圆锥?)
于是,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连平常那些懒于动脑思考的,懒于动手操作的学生都十分感兴趣,学生通过先预算,再制作,思维相当活跃。
设计问题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才能让学生思维的体操舒展开来。如图:
三角形PAQ为锐角三角形,C为PQ上的任意一点,作CD//AP,CB//AQ,四边形AB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出理由。
四边形ABCD能为矩形吗?能是菱形吗?若不能,请说出理由;若能,请指出C点的具体位置。
你能在一张三角形纸片PAQ中折出相应的图形吗?若能,请说说具体折法。等等。
其次,问题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以此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是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是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此外,还要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即,在数学课堂中全力提升学生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以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第三,要留一方舞台展学生风采。
在巧妙提出问题后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思维串联,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线段AB上有一点C,那么共有几条线段?若在线段AB上再增加一点D,则工有几条线段?若线段AB上共有n个点(包括A、B),则共有几条线段?
再如:从点M引出射线MN1,MN2,MN3,MN4,问共有小于平角的角有多少个?平面内有N个点,其中任意三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问经过这N个点最多可画多少条直线?同一个平面内有N条直线,若两两相交,共有多少个交点?某次会议有N人参加,若每两个人均相互握手一次,问在这次会议期间共有握手多少次?一场篮球赛N支球队参赛,按规定需进行单循环赛,问在该次球赛中共比赛多少场?……层层递进的类比,联想,归纳,概括,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极为重要。
(作者单位:安徽省望江县高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