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重点介绍大气、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
面临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
“空气”提供了较丰富素材,课文用四幅图片,“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工厂排放的废弃”、“洁净的空气”、“汽车尾气的处理”,以直观、对比的形式,展示了大气污染的情况、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2.水体污染
“自然界中的水”出现了两次对比:①水“无色透明”→水“浑浊污垢”;②水“分布很广”→水“资源短缺”.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说明教材重视环境、资源等问题.
3.温室效应
“奇妙的二氧化碳”和“化石燃料的利用”都提到了温室效应,并解释了温室效应的成因.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4.酸雨
“化学与环境”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酸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酸雨的根源.
5.白色污染
“化学与材料”中重点讲述了塑料的使用、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大量使用塑料造成的后果——白色污染.
二、“明危害”——帮助学生明确
污染的危害
各种污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得到信息,一是课本,二是网络.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搜索,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各种危害感同身受,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三、 “找方法”——协助学生找寻
问题的解决途径
在找寻防治各种污染的措施和方法时,我有意地引导学生从“国家号召做的”、“当地政府做的”、“自己应该做的”三方面考虑,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国家整体的解决思路,还能让他们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自己也可以为整个人类作贡献”,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例如,大气污染的解决措施中,学生找到的解决措施有:“国家要求”: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对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植树造林;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当地措施”: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定期植树造林.“自己应做”:不燃放烟花爆竹;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优先选购节能电器;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室内室外养花种草;不吸烟;等等.
又如,水体污染的解决措施中,学生找到的解决措施有:“国家要求”:工业上,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加快建设节水型工业.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发展生态农业. 生活中,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当地措施”:大力度监督工业的废水排放达标情况;建立集中处理垃圾厂.“自己应做”:使用不含磷的洗涤剂;洗菜的水浇花;做实验时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等等.
四、“强意识”——增强学生的环
保意识
1.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更要学习《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与化学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这样才能将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机地融会贯穿在化学知识的讲授中,充分认识到化学教材蕴涵的法制教育点,适时适度地渗透法律意识,将教书(传授化学知识)与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教师应进行法制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境教育
配合环境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为分析对象,如测定大气的降尘、测定雨水的pH、检测水中的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这些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和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开展多种活动,进行环境教育
鉴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它的实践性,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門,参观工厂、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使学生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能积极主动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污染,找出污染引起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等.事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事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关键,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成为义务环保工作者和环保宣传者,通过亿万学生向家庭、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加速环保意识社会化,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
面临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
“空气”提供了较丰富素材,课文用四幅图片,“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工厂排放的废弃”、“洁净的空气”、“汽车尾气的处理”,以直观、对比的形式,展示了大气污染的情况、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2.水体污染
“自然界中的水”出现了两次对比:①水“无色透明”→水“浑浊污垢”;②水“分布很广”→水“资源短缺”.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说明教材重视环境、资源等问题.
3.温室效应
“奇妙的二氧化碳”和“化石燃料的利用”都提到了温室效应,并解释了温室效应的成因.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4.酸雨
“化学与环境”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酸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酸雨的根源.
5.白色污染
“化学与材料”中重点讲述了塑料的使用、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大量使用塑料造成的后果——白色污染.
二、“明危害”——帮助学生明确
污染的危害
各种污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得到信息,一是课本,二是网络.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搜索,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各种危害感同身受,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三、 “找方法”——协助学生找寻
问题的解决途径
在找寻防治各种污染的措施和方法时,我有意地引导学生从“国家号召做的”、“当地政府做的”、“自己应该做的”三方面考虑,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国家整体的解决思路,还能让他们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自己也可以为整个人类作贡献”,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例如,大气污染的解决措施中,学生找到的解决措施有:“国家要求”: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对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植树造林;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当地措施”: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定期植树造林.“自己应做”:不燃放烟花爆竹;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优先选购节能电器;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室内室外养花种草;不吸烟;等等.
又如,水体污染的解决措施中,学生找到的解决措施有:“国家要求”:工业上,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加快建设节水型工业.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发展生态农业. 生活中,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当地措施”:大力度监督工业的废水排放达标情况;建立集中处理垃圾厂.“自己应做”:使用不含磷的洗涤剂;洗菜的水浇花;做实验时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等等.
四、“强意识”——增强学生的环
保意识
1.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更要学习《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与化学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这样才能将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机地融会贯穿在化学知识的讲授中,充分认识到化学教材蕴涵的法制教育点,适时适度地渗透法律意识,将教书(传授化学知识)与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教师应进行法制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境教育
配合环境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为分析对象,如测定大气的降尘、测定雨水的pH、检测水中的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这些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和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开展多种活动,进行环境教育
鉴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它的实践性,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門,参观工厂、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使学生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能积极主动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污染,找出污染引起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等.事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事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关键,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成为义务环保工作者和环保宣传者,通过亿万学生向家庭、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加速环保意识社会化,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