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TI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人、造就人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学目标不仅要实现教材内容的传授,而且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能力、学会运用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物理这门课程,兴趣是支撑这門课程的支柱,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疑问,那就证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不够浓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不仅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发问.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学生能够独立思维的表现就是发问,而发问也是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体现,问题意识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其认知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掌握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初中物理有很多概念和规律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思考,缺乏问题意识,那么理解起来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学生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并且主动把自己的思维运用到对这些现象的思考中,就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对物理的爱好.物理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源于学生敢于发问.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宽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培养学生敢于发问的意识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作答.在教师眼里,课堂提问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同时检验自己授课效果的方式.这种方式让一些教师烦恼:为什么一个问题讲了好多遍还是有学生不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发问意识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些发问的环节,转变其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在引导学生发问的时候,教师要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表现出很重视的样子.学生只有体会到教师对其提出的问题比较重视,才会继续沿着这样的思维探究下去.
  2.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现在初中物理教学所使用的课本中含有丰富的插图和探究环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的插图和探究环节进行认真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对比分析.
  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课本中有一个故事:渔夫用鱼叉去叉鱼,明明看见鱼就在某个位置等叉下去的时候,却没有叉到鱼.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渔夫未能叉到鱼,在生活还有什么现象与这种现象类似,对这种问题你自己是怎么看待的.
  其次,联系生活实际.物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印象会比较深刻,乐意进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引出课程的内容.
  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钉子都有一个圆形的钉子帽;在学习“声音传播介质”时,教师可以演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索.
  再次,从俗语中发现问题.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不仅包含丰富的文学、地理知识,还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
  例如,“下雪不冷、化雪冷”这一冬日常见现象背后所隐含的物理学原因.
  3.设置障碍,启迪思维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一定难度的障碍,可以在常规途径中设置非常规问题、在单向问题中设置多项问题,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一些障碍,启迪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影响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密度”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用一个有体积刻度的桶和一定量的水,如何测定一个石头的密度?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想到用排水法,但是为了增加障碍,教师要求学生测石头的质量,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考,探讨问题的答案.
  4.问题要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要环环相扣,使问题由浅入深,引发学生思考和发问.教师可以由一个看似普通的问题入手,让学生讨论,然后从这些结论中再设置新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
  例如,在讲“电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学生探讨出结果之后,再让其探讨这两种电路在形式上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电压、电阻方面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学生就会把这种思维用在物理学习中,从现象入手不断探讨一个事物更深层次的区别和性质,进而培养其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习障碍,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发散与集中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猜想、联想等方法,对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重组,获得新的认识,产生新的观点和看法.  一、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教学关系,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情趣  初中学生正是心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在学习之前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之中能够对学习的进展、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在学习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不懂得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该
面对新形势下的数学教育,教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及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学.  本文从自主学习的特点入手,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自主学习的特点  1.能动性  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被动学习,它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消极地从事学习活动.这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高中物理教育的思想定位于“培养全面发展、有科学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教材在构建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同时,蕴涵着人文价值的思想,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体现人文教育的精神.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人文教育的功能  早期的人文学科教育实际更加重视人的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不以培养专家为目的.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认识和堆积.”从这
本人钟爱一串红,因此对相关的种植信息格外用心。看了《中国花卉盆景》2009年第8期杨全喜先生的一串红文章,深有同感。几年间,我们也已从播种全部改为扦插,效果非常好,成活率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高中化学教学目标有了较大的变化,由以往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这一教学要求转变为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提高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这一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今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急需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的新要求.本文就如何将综合性思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也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进行数学教学创造了机会.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应运而生.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数学教师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整合  新课标要求
教学模式是指以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具有一定目标性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教学形式是教师通过讲授以及板书,将教学内容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學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效率降低.  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就如何提高学生在教学模式构建中的自主参与性,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行简要探讨.  一、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研究物理现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观察力是研究物理必备的能力.巴洛夫的座佑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力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能力、观察力较强的学生能很快地找出规律,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掌握新知識.就初中学生来说,培养观察力,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智力.  一、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的观察目的不明确  在观察前,学生缺乏思考,无意识支配. 
思维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就没有好的行动.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与方式.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点心得体会.  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高中生自身所具有的好奇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