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研究物理现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观察力是研究物理必备的能力.巴洛夫的座佑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力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能力、观察力较强的学生能很快地找出规律,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掌握新知識.就初中学生来说,培养观察力,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智力.
一、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的观察目的不明确
在观察前,学生缺乏思考,无意识支配.
2.学生的情绪易变
学生感兴趣的事物,鲜艳的色彩,奇观的形体,响亮的声音,往往能使他们乐在其中,忘记了本来的任务.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烧瓶的形状、火焰的颜色,加热过程中发出的声音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使他们忽略了观察水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数以及“白气”的产生.
3.学生缺乏精细辨别的能力
学生往往满足于或停留于大致笼统的观察,不善于观察物理的局部和细节,特别是被刺激作用较强部分掩盖的较弱部分容易被忽略.
例如,在演示“滚摆”实验时,学生容易注意到滚摆旋转并上下运动,却容易忽视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和旋转速度的变化.
又如,在观察对废灯泡的灯芯加热和废灯泡的灯丝加热两个实验时,有些学生不能辨清观察的对象是玻璃还是金属灯丝.
4.观察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学生往往凭自己主观想象,想当然地表述对象,不善于进行联系、比较,失之于片面.
例如,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演示实验中,学生往往会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却不知道这个结论不能用来描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但因摩擦不能运动的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前明确目的、把握方向
明确目的、把握方向是提高观察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初中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弱,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会被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设备所吸引,不知道该观察什么.在鼓励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去观察、去发现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有许多种,如对比观察、重点观察、实验程序观察等,每种观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侧重之处.课堂实验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
3.对比观察,一目了然
对比观察法是经常用到的观察方法,在引导学生运用这种观察方法时,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在于比较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和不同的实验结果之间的联系,从而了解产生不同物理现象的原因.
4.重点观察
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事物本质核心的关键部分或现象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特点的信息,依据观察的目的,区别哪些是该观察的,哪些是不必要观察的.
5.按实验程序观察
许多物理实验,不仅使用的仪器、仪表多,操作步骤也多.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观察.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心理品质
1.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首先,可以以一些科学家热衷于观察终于有所发现,从而成功的事例,提高学生对观察意义的认识,增强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例如,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的过程;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等.
其次,在引导学生观察某一物理过程时,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无论正确与否,都适当加以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持久集中注意观察的能力
很多科学家的发现都起源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对细节的观察.
例如,奥斯特和法拉第的发现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因为他们对大量实验的过程集中、持久地观察发现的.
3.观察时要排除一切主观因素对观察的干扰作用
例如,在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时,当教师捅破一边的肥皂泡后,细线被“拉”向另一侧,而有很多学生会认为细线被推向了另一侧,从而理解成分子间存在斥力,这就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边观察,边思考.
4.要为学生创造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机会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物理现象,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渐渐养成习惯,积累知识、经验.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应通过兴趣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
一、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的观察目的不明确
在观察前,学生缺乏思考,无意识支配.
2.学生的情绪易变
学生感兴趣的事物,鲜艳的色彩,奇观的形体,响亮的声音,往往能使他们乐在其中,忘记了本来的任务.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烧瓶的形状、火焰的颜色,加热过程中发出的声音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使他们忽略了观察水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数以及“白气”的产生.
3.学生缺乏精细辨别的能力
学生往往满足于或停留于大致笼统的观察,不善于观察物理的局部和细节,特别是被刺激作用较强部分掩盖的较弱部分容易被忽略.
例如,在演示“滚摆”实验时,学生容易注意到滚摆旋转并上下运动,却容易忽视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和旋转速度的变化.
又如,在观察对废灯泡的灯芯加热和废灯泡的灯丝加热两个实验时,有些学生不能辨清观察的对象是玻璃还是金属灯丝.
4.观察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学生往往凭自己主观想象,想当然地表述对象,不善于进行联系、比较,失之于片面.
例如,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演示实验中,学生往往会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却不知道这个结论不能用来描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但因摩擦不能运动的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前明确目的、把握方向
明确目的、把握方向是提高观察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初中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弱,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会被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设备所吸引,不知道该观察什么.在鼓励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去观察、去发现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有许多种,如对比观察、重点观察、实验程序观察等,每种观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侧重之处.课堂实验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
3.对比观察,一目了然
对比观察法是经常用到的观察方法,在引导学生运用这种观察方法时,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在于比较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和不同的实验结果之间的联系,从而了解产生不同物理现象的原因.
4.重点观察
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事物本质核心的关键部分或现象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特点的信息,依据观察的目的,区别哪些是该观察的,哪些是不必要观察的.
5.按实验程序观察
许多物理实验,不仅使用的仪器、仪表多,操作步骤也多.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观察.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心理品质
1.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首先,可以以一些科学家热衷于观察终于有所发现,从而成功的事例,提高学生对观察意义的认识,增强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例如,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的过程;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等.
其次,在引导学生观察某一物理过程时,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无论正确与否,都适当加以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持久集中注意观察的能力
很多科学家的发现都起源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对细节的观察.
例如,奥斯特和法拉第的发现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因为他们对大量实验的过程集中、持久地观察发现的.
3.观察时要排除一切主观因素对观察的干扰作用
例如,在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时,当教师捅破一边的肥皂泡后,细线被“拉”向另一侧,而有很多学生会认为细线被推向了另一侧,从而理解成分子间存在斥力,这就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边观察,边思考.
4.要为学生创造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机会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物理现象,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渐渐养成习惯,积累知识、经验.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应通过兴趣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