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高考语文复习主要侧重于学生应考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不相符的。高中教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因此,应当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对高考语文复习思路进行探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中要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其中之一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高中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一、对于高考语文的复习,必须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1. 语言技能训练法。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搜集材料法。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自由阅读,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3. 佳作欣赏法。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法的活动中,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4. 专题训练法。在一段时间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说明文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篇,从中找出说明顺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用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各类型的格式要求,而且也通过对比,把应用文极易混淆、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5. 仿写法。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模仿想象力,老师和学生先读一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去仿写。
6. 心理素质训练法。此法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考场反干扰能力,其训练方法:(1)模拟考试作文。(2)举办高考作文技巧讲座。(3)排除干扰训练。如交换考场、交换临场教师等。
二、立足教材,理清教学思路因材施教注重引导
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这样既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在复习中,可以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使学生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个性不同,所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尤其是对那些基础不扎实、复习思路不清晰的学生,教师要重点给予引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针对高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适当梳理,只有教师思路清晰,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复习,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三、合理计划,狠抓落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高考语文复习,还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实用的复习计划并要落实。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深刻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定出切实可行的备考复习工作计划。可以建立由学校领导和全校语文教师组成的高考小组,开展以高考复习为专题的教研活动,最大限度地克服复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重在掌握方法,不要去死记硬背陈题,因此现代文阅读最主要的是要训练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掌握一些常见的分析句、段、篇的方法。
无论何种文体,都应以整体感知和综合分析、运用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能整体感知选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2)能找出选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关键语句,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读文学作品,能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对不同的文体要根据其特点有所侧重。如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的准确性,议论文中论点、说理顺序、论证方法、论据的选择,散文中的线索、象征手法、关键语句的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方法、作者的情感等应作重点训练。
【参考文献】
[1]邢永立.高中生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J].教育艺术,200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中要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其中之一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高中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一、对于高考语文的复习,必须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1. 语言技能训练法。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搜集材料法。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自由阅读,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3. 佳作欣赏法。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法的活动中,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4. 专题训练法。在一段时间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说明文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篇,从中找出说明顺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用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各类型的格式要求,而且也通过对比,把应用文极易混淆、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5. 仿写法。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模仿想象力,老师和学生先读一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去仿写。
6. 心理素质训练法。此法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考场反干扰能力,其训练方法:(1)模拟考试作文。(2)举办高考作文技巧讲座。(3)排除干扰训练。如交换考场、交换临场教师等。
二、立足教材,理清教学思路因材施教注重引导
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这样既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在复习中,可以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使学生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个性不同,所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尤其是对那些基础不扎实、复习思路不清晰的学生,教师要重点给予引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针对高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适当梳理,只有教师思路清晰,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复习,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三、合理计划,狠抓落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高考语文复习,还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实用的复习计划并要落实。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深刻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定出切实可行的备考复习工作计划。可以建立由学校领导和全校语文教师组成的高考小组,开展以高考复习为专题的教研活动,最大限度地克服复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重在掌握方法,不要去死记硬背陈题,因此现代文阅读最主要的是要训练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掌握一些常见的分析句、段、篇的方法。
无论何种文体,都应以整体感知和综合分析、运用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能整体感知选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2)能找出选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关键语句,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读文学作品,能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对不同的文体要根据其特点有所侧重。如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的准确性,议论文中论点、说理顺序、论证方法、论据的选择,散文中的线索、象征手法、关键语句的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方法、作者的情感等应作重点训练。
【参考文献】
[1]邢永立.高中生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J].教育艺术,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