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爱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爱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望和信心,爱的情感带来的鼓舞促进了教学高效率的实现。教师只有倾注满腔爱,全身心投入,才会创出具有自身风格的高水平的教学业绩。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深入细致地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力营造一种宽松、有趣、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环境,做到以生为本,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爱、敢恨、敢于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
关键词:爱语文课堂学生个性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相通的事业,是以精神养育精神,用生命呵护生命的事业。语文教学更是以爱熏陶、感染、塑造心灵,用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过程。
一、对学生多一点儿等待,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爱。
“爱是一种情感,它必须在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交往中,通过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育对象的可爱之处,才能引发真情实感。”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深入细致地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记得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提问:“能背过《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同学“刷”的把手举起来了,老师微笑着叫一位同学站起来背诵。只见这位同学站在那儿张了两下嘴,却一个字也背不出来,其他同学见状大笑了起来,而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同学,依旧面带微笑地说:“别着急,别紧张,慢慢想。”然后用口型提示这位学生,经老师的提示,这位同学终于想起来了,流利地背诵出这首诗,长舒了一口气坐下了。
试想,如果老师没有对这位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点儿等待,而是劈头盖脸地讽刺、批评,就可能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二、对语文倾注满腔的爱。
于漪老师曾说过,一个语文教师对所教学科和所教的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并认为这种“爱”应包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要了解汉语言文字的悠久历史,广泛阅读流传下来的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俗语说“乐而不疲”把语文当做课程来开发——博览群书,扩展视野,深入思考。只有深爱语文,深钻教材,才能在课堂上纵横驰骋,饱含感情地引导学生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在学二年级下册《雷雨》一文时,由于我对这篇文章特别喜欢,自然对其钻研得较细,较深。在课堂上,我引领学生欣赏了雷雨,通过抓重点词句领略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天气变化,在我的熏陶感染下,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过了几周,在一个阴沉沉的下午,几声闷雷过后,狂风肆起,眼看天就要下雨了,我正在教室里上课,这时我们班的小伟同学一下子站起来说:“老师,你看外边就要下雷雨了,我很想边观察外面的天气边背诵《雷雨》。”
“老师,我也想。”
“我也想”……
“好,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这场雷雨中来吧!”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一齐兴致勃勃地面对窗外朗诵起《雷雨》,从学生的朗诵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爱”的巨大动力。
三、爱的课堂需要师生平等。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都有独特的心灵世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力营造一种宽松、有趣、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环境,做到以生为本,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爱、敢恨、敢于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反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畏畏缩缩,那么学生的思维发展将受到限制。在魏书生老师的课堂上处处显示了师生的平等性。魏老师以朋友的身份、知识引导着的身份与学生商量、讨论、交流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喜怒哀乐完全呈现在课堂上,教师“知己知彼”方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进一步的指导。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在比较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就比较高;而当学生犯了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全班同学受到老师的训斥,那么,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可见,尊重学生人格,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合作者、引导着,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
四、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个性,学生的个性不同,选择的学习方式也不同,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也就不同。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认同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尊重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地选择学习方式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尽情地发挥。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文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做的:教师让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自学解释,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认为这篇古文不需要解释,它描绘了一幅图画,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图画!”老师愕然,连忙先顺其意说:“那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这幅《守株待兔》图吗?”这个孩子自信地走上讲台,大笔一挥,在黑板上画了起来。老师趁机补充说:”是啊,如果你画对了,画好了,同学们可以从你的画里读懂这篇古文!“画完后,教师首先肯定了这位小朋友用画作来解释古文是一种创新,说如果他画对了,画好了,一样能说明他理解了古文。并进一步让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画的画,说说你从图上找到了文中那一句话,同学们纷纷作答……
教师顺水推舟,说:“你们还有没有其它的好方法来解释这篇古文呢?”由于受到前面小朋友的启发,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有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来给这篇古文编一个小故事吧!”于是这个同学娓娓道来……另一个同学说:我来读一读;她旁边的同学马上说:我来背一背。教师趁机鼓励同学们:“读顺了,读出感情了;背好了,背出味道了,大家一样能听出你们读懂了,是吗?”于是教师请读的抑扬顿挫的同学给大家领读一遍,再请全体同学站起来,和刚才背的有声有色的同学比一比,谁背的更棒。
这时又有一只小手高高的举起,说:“老师,我和我的同桌一起表演这篇古文好吗?”“好的”两个小朋友上台,一个演农夫,一个演兔子,演的入情入境,自我陶醉。
课堂在轻松的气氛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堂本来要讲的口干舌燥的课,就因为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竟上的这么轻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
(二)充分发扬民主,提倡质疑问难
要让学生知道,教师不是无所不知,教材也不是无所不包的,让学生相信自己,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就会提高。如果教师平时缺乏民主和谐的教学作风,学生就有可能出现沉默紧张,不敢发言。其实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的多,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提出来。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西门豹》一文时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在读课文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引领学生归类,整理,问道:你们认为在这些问题中,那个问题最值得探讨?于是,西门豹如何惩治土豪劣绅这个主要问题就突出来了。这位教师整堂课围绕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探讨,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师生又轻松地学习了这篇课文,并且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爱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爱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望和信心,爱的情感带来的鼓舞促进了教学高效率的实现。教师只有倾注满腔爱,全身心投入,才会创出具有自身风格的高水平的教学业绩。
关键词:爱语文课堂学生个性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相通的事业,是以精神养育精神,用生命呵护生命的事业。语文教学更是以爱熏陶、感染、塑造心灵,用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过程。
一、对学生多一点儿等待,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爱。
“爱是一种情感,它必须在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交往中,通过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育对象的可爱之处,才能引发真情实感。”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深入细致地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记得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提问:“能背过《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同学“刷”的把手举起来了,老师微笑着叫一位同学站起来背诵。只见这位同学站在那儿张了两下嘴,却一个字也背不出来,其他同学见状大笑了起来,而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同学,依旧面带微笑地说:“别着急,别紧张,慢慢想。”然后用口型提示这位学生,经老师的提示,这位同学终于想起来了,流利地背诵出这首诗,长舒了一口气坐下了。
试想,如果老师没有对这位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点儿等待,而是劈头盖脸地讽刺、批评,就可能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二、对语文倾注满腔的爱。
于漪老师曾说过,一个语文教师对所教学科和所教的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并认为这种“爱”应包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要了解汉语言文字的悠久历史,广泛阅读流传下来的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俗语说“乐而不疲”把语文当做课程来开发——博览群书,扩展视野,深入思考。只有深爱语文,深钻教材,才能在课堂上纵横驰骋,饱含感情地引导学生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在学二年级下册《雷雨》一文时,由于我对这篇文章特别喜欢,自然对其钻研得较细,较深。在课堂上,我引领学生欣赏了雷雨,通过抓重点词句领略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天气变化,在我的熏陶感染下,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过了几周,在一个阴沉沉的下午,几声闷雷过后,狂风肆起,眼看天就要下雨了,我正在教室里上课,这时我们班的小伟同学一下子站起来说:“老师,你看外边就要下雷雨了,我很想边观察外面的天气边背诵《雷雨》。”
“老师,我也想。”
“我也想”……
“好,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这场雷雨中来吧!”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一齐兴致勃勃地面对窗外朗诵起《雷雨》,从学生的朗诵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爱”的巨大动力。
三、爱的课堂需要师生平等。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都有独特的心灵世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力营造一种宽松、有趣、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环境,做到以生为本,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爱、敢恨、敢于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反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畏畏缩缩,那么学生的思维发展将受到限制。在魏书生老师的课堂上处处显示了师生的平等性。魏老师以朋友的身份、知识引导着的身份与学生商量、讨论、交流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喜怒哀乐完全呈现在课堂上,教师“知己知彼”方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进一步的指导。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在比较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就比较高;而当学生犯了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全班同学受到老师的训斥,那么,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可见,尊重学生人格,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合作者、引导着,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
四、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个性,学生的个性不同,选择的学习方式也不同,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也就不同。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认同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尊重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地选择学习方式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尽情地发挥。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文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做的:教师让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自学解释,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认为这篇古文不需要解释,它描绘了一幅图画,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图画!”老师愕然,连忙先顺其意说:“那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这幅《守株待兔》图吗?”这个孩子自信地走上讲台,大笔一挥,在黑板上画了起来。老师趁机补充说:”是啊,如果你画对了,画好了,同学们可以从你的画里读懂这篇古文!“画完后,教师首先肯定了这位小朋友用画作来解释古文是一种创新,说如果他画对了,画好了,一样能说明他理解了古文。并进一步让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画的画,说说你从图上找到了文中那一句话,同学们纷纷作答……
教师顺水推舟,说:“你们还有没有其它的好方法来解释这篇古文呢?”由于受到前面小朋友的启发,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有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来给这篇古文编一个小故事吧!”于是这个同学娓娓道来……另一个同学说:我来读一读;她旁边的同学马上说:我来背一背。教师趁机鼓励同学们:“读顺了,读出感情了;背好了,背出味道了,大家一样能听出你们读懂了,是吗?”于是教师请读的抑扬顿挫的同学给大家领读一遍,再请全体同学站起来,和刚才背的有声有色的同学比一比,谁背的更棒。
这时又有一只小手高高的举起,说:“老师,我和我的同桌一起表演这篇古文好吗?”“好的”两个小朋友上台,一个演农夫,一个演兔子,演的入情入境,自我陶醉。
课堂在轻松的气氛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堂本来要讲的口干舌燥的课,就因为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竟上的这么轻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
(二)充分发扬民主,提倡质疑问难
要让学生知道,教师不是无所不知,教材也不是无所不包的,让学生相信自己,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就会提高。如果教师平时缺乏民主和谐的教学作风,学生就有可能出现沉默紧张,不敢发言。其实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的多,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提出来。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西门豹》一文时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在读课文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引领学生归类,整理,问道:你们认为在这些问题中,那个问题最值得探讨?于是,西门豹如何惩治土豪劣绅这个主要问题就突出来了。这位教师整堂课围绕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探讨,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师生又轻松地学习了这篇课文,并且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爱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爱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望和信心,爱的情感带来的鼓舞促进了教学高效率的实现。教师只有倾注满腔爱,全身心投入,才会创出具有自身风格的高水平的教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