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动力,它以发掘人的潜能,弘扬人的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谈粗浅的见解与尝试。
一、鼓励参与,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合作,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主体,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简单地说,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指学生应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但这并非就是说教师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了。事实上,教师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自主学习得以实现的外因。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能力却未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我讲解新课注意挖掘教材中具有某种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三、进行建模训练,培养应用意识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数学应用,不能仅看作是一种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要站在数学建模的高度来认识,并按数学建模的过程来实施和操作。要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就必须具有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把素质教育思想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在眉睫。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吸收新知识,运用新方法,只有这样,创新教育思想才能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1.培养追求新异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的表现,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教师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表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样的过程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运用多媒体演示中垂线的性质,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用打桥牌的对牌的分布的可能性的推测引入“概率”)。
2.诱导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爱因斯坦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
另外,还要给学生留下想象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自我表现,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的体现。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当每个学生有主人翁意识,才能彻底改变过去被动式的学习状态。而体现学生主人翁意识的根本点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因此在教学中留有时空,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表现自我,使他们的不同潜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鼓励大胆猜想,培养思维的自觉性。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曾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证明的主导思想。”所以猜想是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猜想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因为科学上许多“发现”都是凭直觉作出猜想,而后才去加以证明或验证。在数学研究里面,“先猜测后证明”,几乎是一条规律。
4.精心设计习题,启迪探索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是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新意地、灵活地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之中。探索,是一个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创新意识能得到发展与提高。因此,习题要富有思考性,以便启迪思维,让学生在解题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一题多解的习题,可以训练学生采用多种策略的能力,并通过比较、鉴别、筛选出最优的解题策略。
有多种答案的习题,既能训练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又能训练学生学会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的能力。
引开放题教学,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开放题解题策略多种多样,因此开放题有其独特功能。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数学意识,真正学会“数学的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5.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起点,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由过去的领导者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改革教师一言堂的作法,发扬教学民主,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验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6.重视对教学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又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形式。因此,熟悉教学语言,包括文学语言、符号语言、逻辑语言、图形语言,也是阅读、理解和表达教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熟练的表达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力求表述的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使学生具备熟悉应用教学语言和熟练、准确的表达创新能力。
课堂数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从教学层面看,也可以说是从传统型教学、改良型科学向创新教学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一、鼓励参与,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合作,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主体,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简单地说,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指学生应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但这并非就是说教师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了。事实上,教师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自主学习得以实现的外因。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能力却未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我讲解新课注意挖掘教材中具有某种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三、进行建模训练,培养应用意识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数学应用,不能仅看作是一种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要站在数学建模的高度来认识,并按数学建模的过程来实施和操作。要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就必须具有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把素质教育思想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在眉睫。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吸收新知识,运用新方法,只有这样,创新教育思想才能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1.培养追求新异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的表现,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教师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表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样的过程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运用多媒体演示中垂线的性质,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用打桥牌的对牌的分布的可能性的推测引入“概率”)。
2.诱导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爱因斯坦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
另外,还要给学生留下想象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自我表现,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的体现。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当每个学生有主人翁意识,才能彻底改变过去被动式的学习状态。而体现学生主人翁意识的根本点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因此在教学中留有时空,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表现自我,使他们的不同潜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鼓励大胆猜想,培养思维的自觉性。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曾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证明的主导思想。”所以猜想是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猜想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因为科学上许多“发现”都是凭直觉作出猜想,而后才去加以证明或验证。在数学研究里面,“先猜测后证明”,几乎是一条规律。
4.精心设计习题,启迪探索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是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新意地、灵活地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之中。探索,是一个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创新意识能得到发展与提高。因此,习题要富有思考性,以便启迪思维,让学生在解题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一题多解的习题,可以训练学生采用多种策略的能力,并通过比较、鉴别、筛选出最优的解题策略。
有多种答案的习题,既能训练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又能训练学生学会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的能力。
引开放题教学,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开放题解题策略多种多样,因此开放题有其独特功能。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数学意识,真正学会“数学的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5.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起点,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由过去的领导者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改革教师一言堂的作法,发扬教学民主,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验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6.重视对教学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又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形式。因此,熟悉教学语言,包括文学语言、符号语言、逻辑语言、图形语言,也是阅读、理解和表达教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熟练的表达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力求表述的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使学生具备熟悉应用教学语言和熟练、准确的表达创新能力。
课堂数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从教学层面看,也可以说是从传统型教学、改良型科学向创新教学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