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培养方法探究

来源 :语数外学习·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xin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数学阅读”是指通过阅读数学语言、符号、图表等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初中数学知识的表达主要通过概念、命题、例题、习题,是以文字、图形、符号为载体的数学系统知识的逻辑表述,其突出特点是结构的严密性。因此让阅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训练和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数学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1.“数学阅读”重视对数学内容的阅读、含义的推敲和语境的研究。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数学故事、课余数学素材等形成对问题的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达到理解数学的最终目的。这一习惯养成后,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根本的改变。
  2.数学图象、图表和符号往往内涵丰富,有一定的抽象性,其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与自然语言差别大。初中阶段的学生因认知水平受限,习惯直接接受。而“数学阅读”容易让学生在阅读中看懂问题的真实含义,并在此过程中学会怎么样学习数学,怎么样获取有效素材,从而得到认知能力的发展。
  3.“数学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我学习,并体会到自我学习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措施
  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将数学阅读纳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认识数学,体会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数学是由数学语言组成的,具有符号化、间接性和通用性等特点。对初中学生而言是较为抽象难懂的。如果不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这些数学语言的意思,对于日益复杂的数学内容,学生将逐步产生反感情绪,对数学学习逐步失去信心和兴趣。
  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还要扮演授业解惑的角色,让学生认识数学语言,在其过程中认识数学语言及其含义。
  2.做好示范阅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
  初中学生对新的知识都抱有一种猎奇的心态。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好示范阅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教师在阅读中,注意语气停顿、重点区分、适时提问、多重比较、归纳总结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理。同时加强训练,让学生模仿教师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发现关键字句、理清题目的脉络,必要时让学生分组阅读,让学生在集体沟通中发现问题,寻找最有效的阅读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3.创设情境,加强实践与教学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是一个动态的互动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将碰到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学生碰到的、能理解的问题,将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进行数学阅读,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环节,再将实践转化为书本知识,完成通过数学阅读获取知识的过程。
  4.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几种阅读能力的培养
  (1)符号和文字的阅读。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要锻炼学生能尽快在符号和文字中提炼出要点。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字题的方法:“粗读——略读——精读”。粗读了解问题大概,略读留下关键词句,精读推敲其内涵。
  (2)图象、图形的阅读。数学图形的阅读是一种直观性的阅读,需要很强的观察、识别能力。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结合实践和生活,教会学生认识基本图形,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能够抽象出怎样的图形,并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此外还有一些常見的阅读方式,例如综合阅读,即文字、表格、图象等的综合体。综合阅读要求在文字中寻找信息,在图象中观其特征,在表格中悟其含义,三者互相迁移,综合考虑,抽象概括其精髓。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形。教师走下了讲台,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但稍加注意我们会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问
从教十几年,经历了两次大的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这次新课程改革,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更加开放,不仅允许学校自己选择教材,而且要求各校能因地制宜地
一、前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的经验、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用
议论文重在议事论理,而议事论理需要清晰准确的概念.写作议论文时,要关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会清晰巧妙地诠释辨析概念.借助拆词组词法对概念进行诠释辨析,既能彰显思维魅力
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都有总体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由体裁、内容、特色等相似的课文及其相关内容组合而成。课文分为两类,即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类课文目标虽一致,但教学目的各异:教学讲读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目标知识,掌握阅读分析同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起“举一”的作用;而自读课文则是讲读课文的拓展与深化,教学自读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教学讲读课文的前提下,自觉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对中国老年夫妇去外地旅游,在机场看到两个美国小孩在对话。其中一个老人对他的老伴发出感慨:“这两个小孩真有本事啊,这么小的年纪竟然能说一口流利的外文
如果你是一位烹饪师,面对一群口味挑剔的客人,你将做一桌怎样的大餐才能迎合他们的口味呢?答案只有一个:“色”“香”“味”俱全。我想,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就如同烹饪,要努力使自己做的菜肴“色”“香”“味”俱全,引领学生去品味其中的滋味。  一、要让学生在诗中赏五颜六色。  文章都是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爱恨情仇融入五色之中。如杜甫的名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林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写作的基本理念的。然而这个认识世界和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表述过程却让绝大多数学生望而却步,这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写作恐惧心理让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常常产生不知所措之感。是学生缺乏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吗?是学生缺乏创造性表述的能力吗?我认为他们真正缺乏的是写作思维的散发能力,很多学生在
一次,我们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的成员聚在一起解读教材《老王》。我们不但为老王这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的善良而感动,为他的不幸而扼腕,同时也为“我”即使自己遭受不幸,
复习课在教学中具有查漏补缺和巩固提高的重要作用。通过复习课的学习,可以使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那些经验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上升为科学的结论,使学生逐步通过自己更深层次的认识去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发现与再创造,并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后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有序、有效的复习呢?下面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明确目标,确定复习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