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技工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技工教育不仅可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大的动力,而且经济发展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加速技工教育的发展和壮大。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在当前中职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希望这些分析和对策可以为我国的中职技工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技工教育;问题;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0
在中国的中职技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从20世纪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这一段时间的低潮期后,中职技工教育在最近几年又有回暖的迹象。各个中职学校不仅扩大了学习规模,逐年增加了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职技工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投资回报、大学生就业难等诸多问题考虑,很多家长和考生都选择了中职技工教育。这种理性化的选择也符合了社会的急切需要,我国在各行业的技术发展需求大量掌握此类技术的技术工人。如此一来,中职技工毕业生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就业空间和职业成长机会。
一、职业教育现状和问题
1、传统观念的束缚
从传统观念来看,我国普遍重视普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者忽略了职业教育。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和家长不会选择中职技工教育。这样也导致中职学生的生源比较差。例如,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则也不会到中职技工学校来就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看不上职业教育,将中职技工学校当成了"次等教育学校",或者是"末流教育学校"。从中职技工学校的招生来看,即便如今很多学校都取消了录取分数线,生源依旧是最大的问题。从招收的学生来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管理。
2、经费投入过少
中职技工学校在投入经费领域和普通高等学校无法相提并论。
从当前技工学校来看,他们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学杂费,职业教育经费都被转移到学生身上。因为社会各界对此的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关心以及支持中职技工教育,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中职技工教育的发展和壮大。
3、不能有效完成中职技工的技能训练
从很多中职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不仅要有相当的文化素质,还应该培养很具有优势的职业能力,也就是中职技术工人。但是,很多学校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者不科学,缺乏科学的专业课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师队伍也没有具备良好的技能训练,也没有和中职技工教育相吻合的技能培训基地。
4、还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培训机制
舆论界在传播着技术工人成"香饽饽"的案例以及标题党式的"高级技工年薪年薪超过重点院校研究生甚至大学教授的年薪"。但是,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培养和训练中职技工、甚至是高级技工的成熟培养机制。通常情况下,很难从这些中职学校培养出高级技工,很多学生就业火爆仅仅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案例"。从具体来讲,很多中职学生在就业岗位方面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工作不稳定,体现出很大的流动性。他们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很多中职技工难以满足技术含量高的岗位的要求。
二、应采取的措施
1、树立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办学理念
从中职技工教育来看,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多元智力理论来辅助教学实践,例如,实行分层以及行为引导等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进一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需求。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此外,也要运用多种仿真技术手段,借助模拟好的工作场景,对学生在将来的职业会出现的多种技术难题进行培养和训练,而且还要和用人单位进行联系和合作,做好中职技工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树立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
从中职技工学校来看,他们需要多关注、收集以及整理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对中职技工人才的需求信息,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让劳动力市场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中职技工学校要设置相关的就业指导中心和职业介绍中心,安排专门人员来搜集、掌握以及把握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再就是要进一步和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开展合作,做好中职技工人才的信息联网工作。这样就可以将本校的中职技工人才信息对接和沟通到劳动力需求方那里。中职技工人才还应该注重相关的在职培训、成人教育和职业性基础教育。中职技工教育要拓宽相关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领域。此外,还要在办学层次上考虑好相关的学历、职业资格等证书,考虑到不同层次和需要的办学机制,处理好脱产与在职、一次性与分段培训,全日制与业余等等培训形式。此外,还要做好中职技工的继续教育,充分发挥中职技工的职业技能开发。从我国的科学创新以及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来考虑,我国对技工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可以从广大的农村地区招收富余劳动力,对他们开展相关的技工教育,做好此类技工专业的职业基础培训。此外,也可以对城市中的打工族开展中职技工教育以及技工职业技能培训。
3、开发精品课程
从中职技工教育来看,在设置课程目标时还要注意它的目标定向性,内容实效性以及结构灵活性。这就是说,在设置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要优化技工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改革和开展新的内容。还有注重设计设计结构层次不同的课程菜单,全面地强化技工教育的课改以及教材建设。此外,还要聘请本行业的技术领军人物和业内专家来参加到技工课程开发中来,由他们编写相关教材,还要及时地更新充实技工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新知识、技术、工艺以及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性。还要和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联系起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力资源。也可以根据相关的制造业需要和高新技术发展的态势来形成教学内容,再实行学分制的课程菜单,为这些单位和企业培养所需要的高级工、技师;
4、推进专业和课程体系的创新。在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依据相关需求来调整、创新以及改造技工专业。这样就可以形成合理的专业调节规范,确保专业的市场适应能力。此外,还要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具备相應的技工能力。此外,还要逐步实现"订单式"课程体系,为培训平台预留多个接口。这样,就可以为用人单位、中职技工专业毕业生以及学校都有了可以选择的课程菜单,这样也满足了中职技工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要求。
5、制定增加技工教育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国家要形成和完善技工教育投入的相关政策,保证中职学校正常的教育经费。此外,还要全面地改进技工教育投入的相关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的成本分担机制,该机制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积极参与、学生承担合理的教育成本。此外,还要积极地变更相关的公共财政体制,使得可以向职业教育拨付正常的款项。这样就可以达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
6、做好技工学校宣传工作。
中职技工学校要学会向政府部门、知名企业、想读中职技工学校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而且还要提出劳动力素质和经济发展的正比关系。还要向名牌学校和知名单位多宣传自己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此外,还要在多种媒介开展宣传工作,吸引社会会中职技工学校的关注度。培养和造就大批名师,塑造相关的骨干示范学校,处理好技工教育和中职技工院校发展的理论研究。
三、结语
如今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求我们培养出大批的初中高级技工。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幸福生活,中职技工教育尽可能地认识自身的不足,分析相关问题,采用多种方式来全面地提升中职技工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够培育出大批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人才,全面地满足市场经济的强烈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中雨.突出技工教育特色实现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J].科技信息,2013(02)
[2]李少华.浅析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及专业人才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2(14)
[3]温金龙.技工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分流和整合[J].文教资料,2009(20)
关键词:技工教育;问题;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0
在中国的中职技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从20世纪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这一段时间的低潮期后,中职技工教育在最近几年又有回暖的迹象。各个中职学校不仅扩大了学习规模,逐年增加了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职技工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投资回报、大学生就业难等诸多问题考虑,很多家长和考生都选择了中职技工教育。这种理性化的选择也符合了社会的急切需要,我国在各行业的技术发展需求大量掌握此类技术的技术工人。如此一来,中职技工毕业生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就业空间和职业成长机会。
一、职业教育现状和问题
1、传统观念的束缚
从传统观念来看,我国普遍重视普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者忽略了职业教育。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和家长不会选择中职技工教育。这样也导致中职学生的生源比较差。例如,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则也不会到中职技工学校来就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看不上职业教育,将中职技工学校当成了"次等教育学校",或者是"末流教育学校"。从中职技工学校的招生来看,即便如今很多学校都取消了录取分数线,生源依旧是最大的问题。从招收的学生来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管理。
2、经费投入过少
中职技工学校在投入经费领域和普通高等学校无法相提并论。
从当前技工学校来看,他们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学杂费,职业教育经费都被转移到学生身上。因为社会各界对此的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关心以及支持中职技工教育,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中职技工教育的发展和壮大。
3、不能有效完成中职技工的技能训练
从很多中职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不仅要有相当的文化素质,还应该培养很具有优势的职业能力,也就是中职技术工人。但是,很多学校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者不科学,缺乏科学的专业课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师队伍也没有具备良好的技能训练,也没有和中职技工教育相吻合的技能培训基地。
4、还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培训机制
舆论界在传播着技术工人成"香饽饽"的案例以及标题党式的"高级技工年薪年薪超过重点院校研究生甚至大学教授的年薪"。但是,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培养和训练中职技工、甚至是高级技工的成熟培养机制。通常情况下,很难从这些中职学校培养出高级技工,很多学生就业火爆仅仅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案例"。从具体来讲,很多中职学生在就业岗位方面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工作不稳定,体现出很大的流动性。他们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很多中职技工难以满足技术含量高的岗位的要求。
二、应采取的措施
1、树立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办学理念
从中职技工教育来看,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多元智力理论来辅助教学实践,例如,实行分层以及行为引导等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进一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需求。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此外,也要运用多种仿真技术手段,借助模拟好的工作场景,对学生在将来的职业会出现的多种技术难题进行培养和训练,而且还要和用人单位进行联系和合作,做好中职技工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树立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
从中职技工学校来看,他们需要多关注、收集以及整理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对中职技工人才的需求信息,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让劳动力市场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中职技工学校要设置相关的就业指导中心和职业介绍中心,安排专门人员来搜集、掌握以及把握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再就是要进一步和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开展合作,做好中职技工人才的信息联网工作。这样就可以将本校的中职技工人才信息对接和沟通到劳动力需求方那里。中职技工人才还应该注重相关的在职培训、成人教育和职业性基础教育。中职技工教育要拓宽相关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领域。此外,还要在办学层次上考虑好相关的学历、职业资格等证书,考虑到不同层次和需要的办学机制,处理好脱产与在职、一次性与分段培训,全日制与业余等等培训形式。此外,还要做好中职技工的继续教育,充分发挥中职技工的职业技能开发。从我国的科学创新以及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来考虑,我国对技工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可以从广大的农村地区招收富余劳动力,对他们开展相关的技工教育,做好此类技工专业的职业基础培训。此外,也可以对城市中的打工族开展中职技工教育以及技工职业技能培训。
3、开发精品课程
从中职技工教育来看,在设置课程目标时还要注意它的目标定向性,内容实效性以及结构灵活性。这就是说,在设置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要优化技工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改革和开展新的内容。还有注重设计设计结构层次不同的课程菜单,全面地强化技工教育的课改以及教材建设。此外,还要聘请本行业的技术领军人物和业内专家来参加到技工课程开发中来,由他们编写相关教材,还要及时地更新充实技工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新知识、技术、工艺以及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性。还要和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联系起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力资源。也可以根据相关的制造业需要和高新技术发展的态势来形成教学内容,再实行学分制的课程菜单,为这些单位和企业培养所需要的高级工、技师;
4、推进专业和课程体系的创新。在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依据相关需求来调整、创新以及改造技工专业。这样就可以形成合理的专业调节规范,确保专业的市场适应能力。此外,还要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具备相應的技工能力。此外,还要逐步实现"订单式"课程体系,为培训平台预留多个接口。这样,就可以为用人单位、中职技工专业毕业生以及学校都有了可以选择的课程菜单,这样也满足了中职技工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要求。
5、制定增加技工教育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国家要形成和完善技工教育投入的相关政策,保证中职学校正常的教育经费。此外,还要全面地改进技工教育投入的相关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的成本分担机制,该机制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积极参与、学生承担合理的教育成本。此外,还要积极地变更相关的公共财政体制,使得可以向职业教育拨付正常的款项。这样就可以达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
6、做好技工学校宣传工作。
中职技工学校要学会向政府部门、知名企业、想读中职技工学校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而且还要提出劳动力素质和经济发展的正比关系。还要向名牌学校和知名单位多宣传自己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此外,还要在多种媒介开展宣传工作,吸引社会会中职技工学校的关注度。培养和造就大批名师,塑造相关的骨干示范学校,处理好技工教育和中职技工院校发展的理论研究。
三、结语
如今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求我们培养出大批的初中高级技工。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幸福生活,中职技工教育尽可能地认识自身的不足,分析相关问题,采用多种方式来全面地提升中职技工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够培育出大批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人才,全面地满足市场经济的强烈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中雨.突出技工教育特色实现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J].科技信息,2013(02)
[2]李少华.浅析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及专业人才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2(14)
[3]温金龙.技工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分流和整合[J].文教资料,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