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适当取舍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班主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既是教学者,又是管理者。针对当前职高学生良莠不齐,学校管理难度增大的现实,更要求班主任工作要讲究技巧,明确取舍。如何才能做好职高班主任工作呢?下面笔者谈谈近10年来自己做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说“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原则之前,我先举几个例子。诸葛亮治蜀夙兴夜寐,事必躬亲,杖罚二十以上的案子都要亲自过问,结果呢,六出祁山,遗恨五丈原。曹参整日痛饮,不理政事,但他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这就是萧规曹随,结果是汉室大兴。明朝的朱元璋,他不信任大臣,尤其对宰相深恶痛绝,认为宰相是他加强皇权的最大障碍,借胡惟庸一案,废了宰相,权分六部。大家都知道,皇帝就好比企业的董事长,宰相就如同总经理,朱元璋废了宰相,就等于他既要做董事长又要当总经理,所以差点没把他累死。
  为什么要讲这个?就为说明“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什么时候该“有所为”,什么时候该“有所不为”,只有运用合理到位,才能事半功倍。
  具体到班级的管理,“有所为”是指该做的大量事务性工作一定要做,并且要做好,这需要投入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具体而言就是,确定班级长期目标、阶段目标和短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规章,走班级管理规范化之路,引导班级舆论,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所不为”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要给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切不可事必躬亲,包办代替。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1.通过召开班会来锻炼学生
  召开班会,即班干部主持,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研究,然后制定可行的方针,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这样一来,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更为可喜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参与意识也大大加强。
  2.有效处理学生之间的小摩擦
  在一个班里,数十名学生之间难免有些小摩擦。班主任在碰到这种事情时,首先要分清事态的严重程度,然后采取相应态度。例如,在教室中,因为坐在后边的某学生跷腿,干扰了坐在前边的某学生做事;或者学生之间因对某事意见相左而发生争执。遇到这类小事,班主任根本不必大惊小怪,即“有所不为”。因为学生之间有些碰撞是难免的,应该让他们在碰撞中学会包容,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如果因为一点小事,班主任就去当“调解员”或“法官”,那么不但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不利,而且也会因为班主任的态度等因素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假如事态比较严重,学生之间出现厮打的状况,班主任就不能不管。在搞清事情后,班主任既要当化干戈为玉帛的“调解员”,又要做分清是非曲直,不委屈、不迁就学生的“法官”,即“有所为”,使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总之,班主任要把握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位置,既“有所为”,又“有所不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做一名成功而快乐的班主任。
  二、有所忍有所不忍
  这里的“忍”与“不忍”,即“宽容”与“不宽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教师胸怀的体现。首先,我们对学生要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生是孩子,圣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何况是孩子?所以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是成长中的人,犯错误是正常的,不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期望学生不犯错误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把他们的手脚“捆绑”起来,这也不让动,那也不让做。班主任应该给学生创造一切机会,放手让他们探索和尝试,使他们不断地接受教训、总结经验,逐渐成长起来。有了这样的观念,再面对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的批评教育中就要多一些理智、冷静和耐心,少一些冲动、鲁莽和苛责。
  当然,“忍”与“不忍”有两个前提:一个是“质”的前提,另一个是“量”的前提。凡是以“质”为前提的,一定要“不忍”,即绝不“宽容”,凡是以“量”为前提的,一定要“忍”,即需要宽容。这就是“忍”与“不忍”的原则。那么,“忍”与“不忍”如何区分呢?
  1.分清原则性的问题和非原则性的问题
  原则性的问题就是“质”的问题,涉及学生的品质,即品质出了问题。非原则性的问题就是“量”的问题,涉及学生的具体行为,即品质不坏,但一些具体的言行失当了。值得注意的是,原则性的问题可能不一定是大事。例如,有些学生给另一些学生起侮辱人格的外号,这对被起外号的人伤害极大,所以对这种现象绝不能“忍”,班主任应该严厉地批评教育,这就叫“不因恶小而为之”。又如,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因为忘记早晨早点来开教室门而导致全班同学耽误了考试,事后询问,那个学生确实因为感冒发烧睡过头了。这件事影响虽大,但绝不能过分指责。“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分清偶尔与经常
  在学生出现的问题中,有偶然性的,也有经常性的,这两者必须加以区分,正确对待。例如,每个学生都应该不迟到、不早退和不旷课。确实,有的学生平时非常注意,非常有原则。但是,由于某种客观原因,例如身体不适,上学途中交通堵塞或交通工具出现故障,偶尔迟到、早退和旷了很少的课,对此,班主任不必紧抓不放,兴师问罪。因为,这种特别有原则的学生,其自尊心和上进心都较强,自觉性较高,对自己要求较严格,出了问题以后,他自己是会引起注意的。如果班主任非要问个所以然,有可能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效果反而不好。假如有些学生的迟到、早退和旷课不是偶尔的,而是迟到、早退的次数较多,旷课的时间较长,不是一两节课的问题,那么班主任就非管不可,务必要认真了解情况,找出问题的原因,协同家长或有关方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加以扭转。
  3.有所言有所不言
  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班主任应该遵循“有所言有所不言”的原则。“有所言”,即该讲的一定要讲清楚、讲明白和讲细致。职高学生的成绩往往参差不齐,一部分同学有厌学倾向,这时必须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道理。学生毕竟是孩子,有很多事只凭感觉,一时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某些小事学不进去,就想退学。所以,班主任必须把利害得失讲清楚。例如,我班学生张春燕本来成绩不错,可是有一段时间她怎么也听不进去课,甚至都不想上学了。我三番五次地找她谈心,原来是期中考试英语成绩不好,老师批评她了,她有些受不了。我告诉她,老师的批评对事不对人,老师的批评全都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老师实事求是的批评是为了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获得更大的进步。经过我的耐心劝说,她终于回心转意,后来取得了相当好的高考成绩。又如,我班的学生宋英姿的母亲遭遇了车祸,为照顾母亲,她耽误了学习,于是就打电话来要退学。我苦口婆心地跟她谈了很长时间还是不行,后来又特意去她家里做工作。她的父母被感动了,答应暑假结束后,一定让她来上学。结果,暑假结束后,她果真又来上学了。
  “有所不言”,即有些事不用多讲,可用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这就是言传身教。其实,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怎样做到身教?那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例如,教室里的长明灯现象。当教室光线较好时,我会主动关掉教室的电灯。在我的影响下,大家也逐渐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又如,班里的卫生问题。有时,学生们会在教室里乱扔垃圾,而我总是弯腰捡起来,当教室里垃圾多了,我就主动提起扫帚清扫。渐渐地,当学生看见地上有垃圾时,就会主动拾起来并丢到垃圾桶里,值日生看见教室里有垃圾便会自觉清扫。总之,大部分学生都能注意保持教室清洁,不乱抛纸屑。不过,有那么一个学生,他常常有意无意地抛出一个纸团。经过观察,我发现其他学生并没有效仿他,而是见到纸团就捡起来扔到废纸篓中去。面对这种结果,时间不长,那个学生也懂得约束自己,不再乱扔纸团了。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榜样的作用,远比班主任出面管理的效果更好。
  三、有所用有所不用
  “有所用有所不用”这一原则讲的是班干部的设置。要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班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对班级的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对于班干部的选拔必须审慎对待。班干部应该水平高、能力强,性格开朗,心理健康,有责任心,具备很好的协调能力,富有很强的服务意识以及拥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千万不能把班干部职位当做一项荣誉褒奖给一些学生,更不能把班干部的头衔赏赐给自己认为需要“练胆”的学生,否则就会不利于班级的管理,也会扼杀学生的民主意识。最坏的结果就是,班主任疲于奔命,班干部形同虚设,班级管理一塌糊涂。我觉得,班干部任用方面,具体有如下几点需要注意。
  1. 任用制度化
  首先,我班由全体学生表决,通过科学的班规。在班规中,要有专门的章节规定班干部的设置、选拔、任命、职责、辞职和撤换。只有符合相关规定的学生才能成为班干部。
  2. 德才兼备
  “德,才之帅也”。班干部系全班同学前途和荣辱于一身,必须德才兼备。在实践中,许多班主任只重视学生干部的管理才干和威望,却降低了对有些班干部在道德方面的要求,这是一个误区。因为一旦班干部任用不当,不但辱没了班主任的知人之明,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甚至会给其他班干部的管理带来不便,破坏了班干部的团结,削弱了整个班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3.因才任用
  在任用班干部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班干部职位的特点。在任用前要仔细分析研究,根据当选班干部的性格、爱好、能力和特长,因才任用,各尽其才,各显其能。例如,学习委员成绩必须优异,因为他负有指导全班同学学习的重任,要有能力归纳、总结和介绍学习方法,帮助其他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又如,班长必须众望所归,有一定的权威。再如,文艺文员必须多才多艺。
  总之,班干部的设置、选拔、任用和培养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优秀班集体,必须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班干部队伍。
  近10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以生为本”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育和管理应像一池活水,“流水不腐”,只有时常流动和创新才能使班集体充满生机和希望。作为掌舵者的班主任,要用爱去滋润学生,用美去感染学生,用科学与技巧去管理学生。总之,我的口号就是:做最懒惰的老师,培养出最勤奋的学生;做最糊涂的老师,培养出最聪明的学生;做最平凡的老师,培养出最伟大的学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南宫市职教中心)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语文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荟萃,而且也是人生体验的沉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有许多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文。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思考生命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      一、关注生命,提供一些生命的参照,引导学生思考生命    高中生充满生命的张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
一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依于仁”,乃教师事业问题。  遍读《论语》,“仁”字当先,抽取其中一个释义,“仁者,爱人”,教师内心必须要有仁爱的准则,清清楚楚,不容置疑,定为标准。  子曰:“里仁为美。”首先,“仁”需要内化于心。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教师必须是“仁”之践行者。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此“仁”之外表也;“刚、毅、
周末和两个大学同学小聚。  她们二人,一个是初中名师,一个是省示范高中名师,免不了会聊到中考和高考的话题。  她說:“市里的文科状元初中是我班上毕业的,分数出来后还打电话来报喜、感谢。这孩子真是自觉,读书也多,当时在我班上都可以帮我上课,我要出外开会什么的,语文课都是她领着同学们学习。”说起学生,她脸上写满自豪。  她也说:“我班上一个农村来的孩子,父亲去世,母亲多病,生活条件比别人差。学习超级刻
鲁洁先生的教育思想,高扬着一个大写的“人”字。  理解鲁洁先生这一代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学者,需要同时把握近代以来对于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的四条时间线索,即1840年以来170年的近(现)代化探索,1919年五四以来90年的启蒙诉求,1949年以来60年的建国大业以及1978年以来30年的改革开放。  明于第一条线索,才能真正理解鲁洁先生这一代人对于摆脱外辱、民族自强的孜孜追求;明于第二条线索,
编者按:  近日,应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之邀,王佐书带着他所撰写的最新著作《我们应该怎样思考这些教育问题》走进北京师范大学,与诸多学者就书中所谈及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会后,王佐书接受了《中国教师》的专访,围绕着《我们应该怎样思考这些教育问题》一书,结合个人的经历、体会和研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与本刊记者分享了他本人这些年来的教育心得与相关思考。    王佐书,教授、博士
清晨6点15分,李慧已经站在门口换好长跑装备:速干衣、护膝、减震鞋,还有记录心率与配速的运动手环。老公江毅成背着一个小巧的尼龙双肩包,像个健身私教一样,一脸严肃地在门口等她。这是李慧开始健身跑的第6天,她觉得乳酸已经满满地积累在从胯部到脚尖的每一寸肌肉里,每个关节都在叫喊酸痛。她有点后悔一周前在朋友圈里发愿要坚持跑步,还号召大家来监督。朋友们都调侃她:“作为一枚文艺吃货,让你天天下馆子、天天追剧、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热点问题。根据人口结构测算,今后一个时期,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约1 000万人,加上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 000万人。其中,高等学校毕业生2010年就有630万人,以后还会增加;初高中毕业没有升学直接进入就业市场的,2010年预计是520万人。农村有超过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在正常增长条
一、出人意料的测验结果  前不久,我执教的两个班进行一次小测验,结果很令人感到意外。6班高分学生的人数比5班少很多,而6班入学时的优秀生比5班要多很多,并且在此之前每次大小考试也是6班领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次“大逆转”的出现?为此,我对两个班的试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道几何题(见下图),这道题6班的失分人数明显比5班多。但令人不解的是:考前两周左右我在两个班都
一、背景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2010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该文件的基本精神就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江苏教育》编辑部叶萍老师曾发给我一个由苏州市薛元荣、许金龙两位老师提供的案例。案例主要讲述了发生在薛老师班上的一种奇怪的现象。2006年,薛老师接手一个新的毕业班。这个班比他原来带的班“实力”强多了,不少学生上进心强,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但教这么一群“英才”,薛老师快乐不起来。薛老师想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遭到冷遇。上课时,几乎无人发言,因为考试不考“发言”。薛老师想方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