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我在长期的教学探究实践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感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生惧怕作文成了习作教学的最大障碍。如何消除学生习作的惧怕心理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有的小学生喜欢打球,有的学生喜欢游泳,有的学生喜欢看电视,等等。为什么他们在这些事上乐此不疲呢?因为这些事情能给他们带来兴趣和快乐。因此,要想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教师在布置习作时就必须尽量少提要求,切忌用中心明确、条理通顺、层次分明、应怎样开头又应怎样结尾等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而应该让学生习作时享有自主命题、自主选材、自由表达的权利。充分理解学生习作中的不规范和困难,多多鼓励学生不拘形式、不拘要求,写真情、吐实感,帮助和引导学生体验用笔交换看法、交流感情、阐述见解的新感受。学生有了用自己的笔,抒发自己心声的体会后,自然会对习作产生乐趣,他们惧怕作文的心理也会自然消除。
二、培养学生的习作需求
著名作家巴金在《随想录》中谈到他是在不经意中走上文学道路的,是从年轻时候起就有的那种用笔写心声、吐真言的执著欲念,把他推入文学殿堂的。所以说写作是一种自然的需求,不是意志的体现,正如小孩到了一岁就闹着下地学步一样。作为父母不能因看到孩子学步时跌跌撞撞,就禁止孩子学步,把他束缚起来。作为教师,不能因看到小学生习作中的“跌跌撞撞”就求全责备,使他望而却步,不敢尝试。
我们应当关心、信任和了解学生,顺着他们的年龄、水平和个性发展去引导、去帮助、去鼓励。唯有这样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习作需求,千万不要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因为,一个没有习作需求欲望的學生,是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让他妙笔生花的。
三、把习作主动权交给学生
习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观察、思维、想象、联想等智力因素,也有感情、气质、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要想在一节作文课上充分调动那么多的学生,那么多的“兵种”综合协同“作战”,并且取得众多的优秀成果,谈何容易。可话又说回来,透过一节完美的习作指导课,我们也能够看到学生在平时投入精力练就的百日功。毋庸置疑,那些在习作指导课上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一定是写作爱好者,是经常或习惯用笔表达自己感情、观点和见闻的人。
作为教师要正确对待习作指导课,既不要过分看重指导课的作用,也不要小觑习作指导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需求及写作能力上的作用。我们应当把指导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既能分享到欣赏同学们优秀习作的喜悦,又能让学生在互相传阅、互相评点、互相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
四、进行大量阅读和练笔
坚持大量阅读和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也是许多知名作家的经验之谈。鲁迅是大文豪,有人曾向鲁迅讨教过作文秘诀。鲁迅诚恳地告诫他们,写作没有秘诀可言,只有多读多写而已。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有句名言:“蜜蜂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这里的“蜜蜂”就当作是我们小学生吧,而“花”与“蜜”则是我们阅读的书籍和写作的文章了。
现今有许多老师认同大量阅读和练笔的重要,并且把“大量阅读与作文教学双轨运行”列入教学研究的课题,以期通过研究发现阅读与作文的规律,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对于研究我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研究定位在寻找捷径上,那肯定是徒劳的。有许多事情功利心太盛,往往欲速而不达,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矣。
教师不要让学生带着“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和任务去进行大量阅读和练笔。而应当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引,拓展阅读空间,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把练笔作为阅读的延伸,自由地表达读书时产生的感受和联想。练笔可长可短,可写于薄本上,也可以随记于阅读物的页里行间。学生要能常常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写,就能尝到阅读产生共鸣的甜头和用笔表达随感的喜悦。久而久之,一旦养成爱读书、爱写随笔的习惯,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与日俱增了,这正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银城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生惧怕作文成了习作教学的最大障碍。如何消除学生习作的惧怕心理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有的小学生喜欢打球,有的学生喜欢游泳,有的学生喜欢看电视,等等。为什么他们在这些事上乐此不疲呢?因为这些事情能给他们带来兴趣和快乐。因此,要想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教师在布置习作时就必须尽量少提要求,切忌用中心明确、条理通顺、层次分明、应怎样开头又应怎样结尾等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而应该让学生习作时享有自主命题、自主选材、自由表达的权利。充分理解学生习作中的不规范和困难,多多鼓励学生不拘形式、不拘要求,写真情、吐实感,帮助和引导学生体验用笔交换看法、交流感情、阐述见解的新感受。学生有了用自己的笔,抒发自己心声的体会后,自然会对习作产生乐趣,他们惧怕作文的心理也会自然消除。
二、培养学生的习作需求
著名作家巴金在《随想录》中谈到他是在不经意中走上文学道路的,是从年轻时候起就有的那种用笔写心声、吐真言的执著欲念,把他推入文学殿堂的。所以说写作是一种自然的需求,不是意志的体现,正如小孩到了一岁就闹着下地学步一样。作为父母不能因看到孩子学步时跌跌撞撞,就禁止孩子学步,把他束缚起来。作为教师,不能因看到小学生习作中的“跌跌撞撞”就求全责备,使他望而却步,不敢尝试。
我们应当关心、信任和了解学生,顺着他们的年龄、水平和个性发展去引导、去帮助、去鼓励。唯有这样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习作需求,千万不要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因为,一个没有习作需求欲望的學生,是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让他妙笔生花的。
三、把习作主动权交给学生
习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观察、思维、想象、联想等智力因素,也有感情、气质、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要想在一节作文课上充分调动那么多的学生,那么多的“兵种”综合协同“作战”,并且取得众多的优秀成果,谈何容易。可话又说回来,透过一节完美的习作指导课,我们也能够看到学生在平时投入精力练就的百日功。毋庸置疑,那些在习作指导课上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一定是写作爱好者,是经常或习惯用笔表达自己感情、观点和见闻的人。
作为教师要正确对待习作指导课,既不要过分看重指导课的作用,也不要小觑习作指导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需求及写作能力上的作用。我们应当把指导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既能分享到欣赏同学们优秀习作的喜悦,又能让学生在互相传阅、互相评点、互相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
四、进行大量阅读和练笔
坚持大量阅读和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也是许多知名作家的经验之谈。鲁迅是大文豪,有人曾向鲁迅讨教过作文秘诀。鲁迅诚恳地告诫他们,写作没有秘诀可言,只有多读多写而已。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有句名言:“蜜蜂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这里的“蜜蜂”就当作是我们小学生吧,而“花”与“蜜”则是我们阅读的书籍和写作的文章了。
现今有许多老师认同大量阅读和练笔的重要,并且把“大量阅读与作文教学双轨运行”列入教学研究的课题,以期通过研究发现阅读与作文的规律,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对于研究我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研究定位在寻找捷径上,那肯定是徒劳的。有许多事情功利心太盛,往往欲速而不达,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矣。
教师不要让学生带着“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和任务去进行大量阅读和练笔。而应当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引,拓展阅读空间,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把练笔作为阅读的延伸,自由地表达读书时产生的感受和联想。练笔可长可短,可写于薄本上,也可以随记于阅读物的页里行间。学生要能常常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写,就能尝到阅读产生共鸣的甜头和用笔表达随感的喜悦。久而久之,一旦养成爱读书、爱写随笔的习惯,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与日俱增了,这正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银城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