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组是学校最基本的教研团队,是学校开展教学和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加强教研组的建设,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有利于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品德教师兼职为多的特殊情况,我校采取了“组长——核心组——基本组”这一由里及外的组建方式,在品德教研组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一、务实的教研制度
为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品德教研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务实的制度。主要是实施“四个一”计划,即每课一反思,每月一札记,每学期一教研课,每学期一教学论文。具体落实在以下几方面:
1.抓计划实施。每学期认真制定教研活动计划,要求目标明确,安排具体,措施落实。各年级组在开学后一周内制定好本年级授课计划。每个年级统一教学进度,教研组加强监督,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计划的有效执行。
2.抓备课研讨。与语文、数学课程不同,根据品德课程兼课教师多的特点,我们并不要求每个教师独立备课,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核心成员及各年级组长的作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核心组成员重点承担备课及教学辅导任务,各年级组承担本册部分课时的备课任务。在校园网上开设有品德教学专栏,栏目管理员及时传送当前先进的品德教学理念和教学动态,提供一些优秀的品德课堂实录和课件,同时上传各册教案,供全体教师下载使用。并做到同教材教学,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考核标准。
3.抓教学示范。根据品德课程特点,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要求教师认真听课,积极参与互动式评课和研讨活动。我们还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研活动。要求做好详细的听课笔记,对于一些质量较高的课作现场的实录拍摄。学习回来以后,组织教研组教师集体观看教学录像,继而融合集体的智慧,经过对该课的理解和重新组合,推出一名教师将集体的备课结晶在本校进行展示。通过努力,全组上下形成了较浓的学习氛围,变以前的“独斗式”教学为现在的“互助式”教学。个体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参与度的快速提高,为教研组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保证制度的落实,我们还作了一些明确的规定:
(1)核心组成员每学年上交文字稿一篇,案例、反思、论文均可。
(2)每个年级段一学期展示一堂课,无特殊情况定在双周二。年级段长在开学初上交教学计划时,上报展示课课题。
(3)核心组成员和相应的年级组成员需准时参加教研活动,因故缺席者须向校主管领导请假。年级段长做好活动记录,收齐评课表交予教研组长。
(4)核心组成员和相应的年级组成员要积极参与每课的试教过程。年级段长做好通知工作。
(5)核心组成员每学年上一堂观摩课,开学初上报教研组长。
(6)外出听课的组员回来后,在双周二的教研活动时间作简要的口头汇报。
(7)教研组长及时整理好活动记录,并把教案、课件等资料上传校园网。
二、特色的活动方式
1.磨课式。磨课式活动是品德组始终坚持的教研特色。一般流程是:确定主题和课题——组织相关理论学习——三阶段两反思的课例研究(①课堂教学展示——自我反思及同伴互助诊断;②改进提高,再次试教——第二次自我反思及同伴互助诊断;③再次改进提高,固化研究成果。如果是一堂参展课,有时这样的反复会更多)。磨课的时候,核心组成员自始至终参与,年级组成员要求感受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成品课,其中过程阶段则根据时间灵活安排。组长要提前几天把有关资料送达每个核心组员手中。组员在听课前先认真解读教材,然后自己拿出一套教学思路,以提高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参与老师得查阅大量的资料,要做的功课绝不比上课的老师少。磨课的过程不管是对上课的老师还是听课评课的老师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提高。
2.主题式。主题式活动重在研讨,议题也比较宽泛,涉及课程教学和教研组建设的方方面面。一般半个月举行一次,每次确定一至两个主题,先由几个教师进行主题发言,然后就主题内容进行研讨。参与的老师除了本校核心组、基本组成员外,还有集团甚至全县的品德教研组长。由于侧重于研讨,气氛比较轻松,教师能够畅所欲言,真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面比较广,这就能比较好地集思广益,有利于开拓视野,改进管理方式。这是我们品德教研组近三年来比较常规的活动方式,对教研组建设和教学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沙龙式。品德教研沙龙每次由一位教师充当主人角色,地点往往在家里或茶室、咖啡馆、野外,一般备有茶水、瓜果,甚至有晚饭招待。话题也有一定的随意性,会由课程谈到人生、社会热点问题等。人数或多或少,自愿加入。因为大家志趣相投,很是投缘,所以无拘无束。在外人看起来,我们不是同事,而更像是好朋友。这种活动方式的主要意义在于联络感情,有利于“民主、合作、竞争、和谐”的教研组文化建设,共享核心价值取向,凝聚教研组的精神内涵。
三、快乐的专业成长
五年来,我校品德课程教研组从有名无实到被评为宁波市首批星级教研组,尝遍一路的酸甜苦辣。每个组员都从中收获了友情,收获了事业,收获了人生。
1.教学在研讨中成长
《失败怕什么》是我校周老师参加省优质课评比的一堂课。其导入、教材内容处理、问题设计、多媒体展示等各个环节,都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了充分研讨。第一次试教,否定多于肯定,但大家都不以为怪。不留情面,畅所欲言,已成为品德教研组活动的传统,这也是我校其他教研组最为羡慕的一点。后来,这堂课经过“三阶段两反思”的反复研讨,针对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了各有特点的多种教学设计,不但让周老师满怀信心,其他教师也受益匪浅。
2.快乐在成功中生成
我第一次上《我们的地球》一课时,想得太简单,以为只是一次书本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欣赏地球美丽风光”这一环节中,一位学生提问:“这美丽的极光出现在南极还是北极?”这个内容书上并没有提到,我事先也没有深究,当时就愣住了。接下来讲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路线”时又出了几个差错,令我惭愧之极。第二次教学前,我把所有有关地球的基本常识,诸如地形地貌以及成因等资料都查阅了一遍,并与教研组教师进行了研讨,设想了尽可能多的课堂“意外”,增强了教学的底气。现在,我校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说:“品德老师讲的内容特丰富,很多是我们以前不太清楚的东西。”
3.精神在和谐中凝聚
要问我担任教研组长以来最深的体会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全组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成为了我们品德教研组不断创新和进取的动力,它净化了我们的情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奠定了教研组的文化底色。生活中我们象姐妹,工作中我们是诤友,目标上我们是团队,它带给教研组的是活力,带给每个成员的是快乐。究其原因,是我们坚持走一条制度与宽容并存,工作与生活互通,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相结合的特色教研组建设之路。
(作者单位:浙江宁海县实验小学
教育集团实验校区)
一、务实的教研制度
为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品德教研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务实的制度。主要是实施“四个一”计划,即每课一反思,每月一札记,每学期一教研课,每学期一教学论文。具体落实在以下几方面:
1.抓计划实施。每学期认真制定教研活动计划,要求目标明确,安排具体,措施落实。各年级组在开学后一周内制定好本年级授课计划。每个年级统一教学进度,教研组加强监督,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计划的有效执行。
2.抓备课研讨。与语文、数学课程不同,根据品德课程兼课教师多的特点,我们并不要求每个教师独立备课,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核心成员及各年级组长的作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核心组成员重点承担备课及教学辅导任务,各年级组承担本册部分课时的备课任务。在校园网上开设有品德教学专栏,栏目管理员及时传送当前先进的品德教学理念和教学动态,提供一些优秀的品德课堂实录和课件,同时上传各册教案,供全体教师下载使用。并做到同教材教学,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考核标准。
3.抓教学示范。根据品德课程特点,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要求教师认真听课,积极参与互动式评课和研讨活动。我们还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研活动。要求做好详细的听课笔记,对于一些质量较高的课作现场的实录拍摄。学习回来以后,组织教研组教师集体观看教学录像,继而融合集体的智慧,经过对该课的理解和重新组合,推出一名教师将集体的备课结晶在本校进行展示。通过努力,全组上下形成了较浓的学习氛围,变以前的“独斗式”教学为现在的“互助式”教学。个体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参与度的快速提高,为教研组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保证制度的落实,我们还作了一些明确的规定:
(1)核心组成员每学年上交文字稿一篇,案例、反思、论文均可。
(2)每个年级段一学期展示一堂课,无特殊情况定在双周二。年级段长在开学初上交教学计划时,上报展示课课题。
(3)核心组成员和相应的年级组成员需准时参加教研活动,因故缺席者须向校主管领导请假。年级段长做好活动记录,收齐评课表交予教研组长。
(4)核心组成员和相应的年级组成员要积极参与每课的试教过程。年级段长做好通知工作。
(5)核心组成员每学年上一堂观摩课,开学初上报教研组长。
(6)外出听课的组员回来后,在双周二的教研活动时间作简要的口头汇报。
(7)教研组长及时整理好活动记录,并把教案、课件等资料上传校园网。
二、特色的活动方式
1.磨课式。磨课式活动是品德组始终坚持的教研特色。一般流程是:确定主题和课题——组织相关理论学习——三阶段两反思的课例研究(①课堂教学展示——自我反思及同伴互助诊断;②改进提高,再次试教——第二次自我反思及同伴互助诊断;③再次改进提高,固化研究成果。如果是一堂参展课,有时这样的反复会更多)。磨课的时候,核心组成员自始至终参与,年级组成员要求感受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成品课,其中过程阶段则根据时间灵活安排。组长要提前几天把有关资料送达每个核心组员手中。组员在听课前先认真解读教材,然后自己拿出一套教学思路,以提高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参与老师得查阅大量的资料,要做的功课绝不比上课的老师少。磨课的过程不管是对上课的老师还是听课评课的老师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提高。
2.主题式。主题式活动重在研讨,议题也比较宽泛,涉及课程教学和教研组建设的方方面面。一般半个月举行一次,每次确定一至两个主题,先由几个教师进行主题发言,然后就主题内容进行研讨。参与的老师除了本校核心组、基本组成员外,还有集团甚至全县的品德教研组长。由于侧重于研讨,气氛比较轻松,教师能够畅所欲言,真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面比较广,这就能比较好地集思广益,有利于开拓视野,改进管理方式。这是我们品德教研组近三年来比较常规的活动方式,对教研组建设和教学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沙龙式。品德教研沙龙每次由一位教师充当主人角色,地点往往在家里或茶室、咖啡馆、野外,一般备有茶水、瓜果,甚至有晚饭招待。话题也有一定的随意性,会由课程谈到人生、社会热点问题等。人数或多或少,自愿加入。因为大家志趣相投,很是投缘,所以无拘无束。在外人看起来,我们不是同事,而更像是好朋友。这种活动方式的主要意义在于联络感情,有利于“民主、合作、竞争、和谐”的教研组文化建设,共享核心价值取向,凝聚教研组的精神内涵。
三、快乐的专业成长
五年来,我校品德课程教研组从有名无实到被评为宁波市首批星级教研组,尝遍一路的酸甜苦辣。每个组员都从中收获了友情,收获了事业,收获了人生。
1.教学在研讨中成长
《失败怕什么》是我校周老师参加省优质课评比的一堂课。其导入、教材内容处理、问题设计、多媒体展示等各个环节,都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了充分研讨。第一次试教,否定多于肯定,但大家都不以为怪。不留情面,畅所欲言,已成为品德教研组活动的传统,这也是我校其他教研组最为羡慕的一点。后来,这堂课经过“三阶段两反思”的反复研讨,针对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了各有特点的多种教学设计,不但让周老师满怀信心,其他教师也受益匪浅。
2.快乐在成功中生成
我第一次上《我们的地球》一课时,想得太简单,以为只是一次书本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欣赏地球美丽风光”这一环节中,一位学生提问:“这美丽的极光出现在南极还是北极?”这个内容书上并没有提到,我事先也没有深究,当时就愣住了。接下来讲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路线”时又出了几个差错,令我惭愧之极。第二次教学前,我把所有有关地球的基本常识,诸如地形地貌以及成因等资料都查阅了一遍,并与教研组教师进行了研讨,设想了尽可能多的课堂“意外”,增强了教学的底气。现在,我校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说:“品德老师讲的内容特丰富,很多是我们以前不太清楚的东西。”
3.精神在和谐中凝聚
要问我担任教研组长以来最深的体会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全组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成为了我们品德教研组不断创新和进取的动力,它净化了我们的情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奠定了教研组的文化底色。生活中我们象姐妹,工作中我们是诤友,目标上我们是团队,它带给教研组的是活力,带给每个成员的是快乐。究其原因,是我们坚持走一条制度与宽容并存,工作与生活互通,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相结合的特色教研组建设之路。
(作者单位:浙江宁海县实验小学
教育集团实验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