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行走的树

来源 :中学生百科·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4452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棵树静静地立在那里,立在那条浅河的旁边,与那河肩并肩,孤独地,惆怅地,身子不自然地向河水逝去的方向倾斜着。那浅河里潺潺流过的水便是树的血液,幽怨而无奈。血液夜以继日地安静地流淌着,那树也夜以继日地孤独着。孤独是与生俱来的,无计可消除。
  太阳,在天上划过一道又一道虚无的曲线;树,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凝望远方。在她枝干上梳理羽毛、喳喳乱叫的鸟儿从不会真正停留下来静静倾听一棵树的悲哀,那每天招摇而过的风也不明了曾经枝繁叶茂曾经顶天立地的树的内心究竟是如何挣扎。也确实没有谁会真正停留下来倾听一棵树的悲哀,也确实没有谁会明了一棵想要行走的树的悲哀。
  就连树自己也不记得是多少年以前,一次涨水后,在浅河的下游那个刚刚脱离树荫的那个转角处,突兀了一块石头。他刚硬的轮廓以及那不在视线中的冷峻表情,对于一棵不能行走的树来说都是那么地新鲜。甚至他的暗纹都是那么地独特:波澜起伏的条纹分明勾勒出一幅瑰丽的画卷,上面会有生命的痕迹,如此清晰,如此深刻。树能感知那样强大的生命的每一次心跳,似乎每一次律动都是生命的书写,都是行走的诉说。树知道,他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因为他就是不一样。
  有时明晃晃的阳光灿灿地泻在他温润如玉般光华的身上,犹如金光笼罩,那刺眼的光芒竟射得树睁不开眼;有时那光芒又温柔服帖下来,虽是淡弱似无,却也足以让树惊叹不止。他的美,是雕刻在她生命里的一朵花,静静地盛开,暗香浮动。但他面朝着浅河远去的方向,只留给树以凄凉而强硬的背影。可一个背影早已足矣,足以承载起一棵树一辈子的期望与想象。
  也许他从远方赶来,只是为了赶来赴这一场千年前的约定;也许他只是匆匆路过,不小心在这里搁浅。他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历尽了无数风浪,历尽了无数打磨。背后应有很多不寻常的故事。不然他何以如此成熟稳重,气度不凡。带着伤痕行走,多么刺激,多么潇洒啊。要是自己是一棵能行走的树该多好,那么她一定会陪他浪迹天涯。
  树就从那天起,开始努力地学习行走,朝下游方向,一点点。尽管筋骨被勒得生疼,像是锯子切割般的疼痛;尽管随后又被毫不留情地拉回原处;尽管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每移一丝一毫,似乎都能听见骨头张裂的声音,生命在无法遏制地咆哮。可树还是义无反顾地朝那块石头靠近,一点一点。
  一天天,一年年。当疼痛成为一种习惯,时间就成为一种凝滞的常态。于是,静止中时光流逝。终于,树的繁茂的枝叶覆盖了石头,现在石头是属于树的了,尽管他留给树的依旧是一个冷清的背影,尽管还是毫不留情的决绝,可树还是那么地心满意足。日子简单而快乐,只因一颗孤独的心因另一颗孤独的心不再孤寂,虽然那颗心既无法感知也无法回应。
  又一年,河神暴怒,急水连天,所有的树的根都牢牢抓住泥土并以所有的力量向上游,争取与水的冲击力对抗。广阔的水面上依旧漂浮着好些树的躯体,颓败而清冷。可那树居然依旧试图向下游那方挪动。她并不是不知道水正猛烈地砍向她的腿砍向她的腰,她也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恶果。只是在不远的下游有自己的知己,这就是所有付出的理由。树奋不顾身地借着水势向前扑去……
  洪水方退,赤日已临。树不自然地静静斜在那里,浑身酸痛,筋骨欲折。多年来的夙愿终究得以实现,那梦中的距离也终于不再是咫尺天涯,而是低头就可以触及的亲近。只是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不再有那刚硬的轮廓。不再有那想象中冷峻的表情,有的只是挖空了的深不见底的行走所带来的伤口,盛满了一棵行走的树的惆怅与哀思。
  编辑/杨明珠
其他文献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关键术语的理解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实践证明,如果运用实物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或用投影片抽拉演示,都不可避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
所谓“流行”音乐是指能够吸引大多数人,并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存在的音乐。目前的流行音乐中,格调低下者居多,但也有不少精品,如《思念》、《懂你》、《好汉歌》等。流行音乐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和谐既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群体与个体、主体与客体、教书与育人等各个要素之间的互相协调,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一、和谐的课
一、实验的意义 创新是民族之魂,创新是民族的希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江泽民主席提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
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为628平方厘米,底面半径为5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看完题目后,同学们都积极举手发言:3.14×5~2×[628÷ The m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音乐欣赏课
“好巴郎,好少年,互帮互助献真情;从小栽下友谊树,长大开出团结花……”近日,新疆霍城县第一小学学生创作了数百篇民族团结童谣,声声传唱既让各族小朋友稚嫩的心灵得到净化,
明清货币商人经营的中国金融业,特别是清中期以后的票号、钱庄、账局,已经实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它们十分重视经营谋略,能够正确把握货币市场的经营策略。它们从商品经营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