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中的许多概念、规律等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物理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就如何强化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阐述。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主体;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实验自身的特点和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决定了高中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条件的原因,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在讲实验而不是做实验,实验教学未受到应有重视。新课程强调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重视素质教育,强调教与学的互动。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强化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素质教育呢?
一、改“观看”实验为“观察”实验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实验研究的基础,演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新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往往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将演示实验的观察变成一种看热闹似的观看,忽略了观察的本质,演示实验完成后,学生脑海中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应该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观察重点,提出观察方法,让学生明确“看什么,怎么看”。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观察后自己总结归纳,对学生进行有启发性的引导,变简单的“观看”实验为“观察”实验。
例如,在做测定小灯炮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如下实验顺序进行观察,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电路图的特点,并及时提出问题,如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实验中电压表与谁并联?调节滑动变阻器后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当灯炮两端电压恰等与其额定电压时它的亮度怎么样?如果实际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它的功率是大是小,灯的亮度相不相同?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实验内容对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的适时引导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高中物理中的许多演示实验教师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是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这就造成了教室内后面的学生很难观察到实验过程,即使能够观察,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会降低,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条件,将演示实验适当的转化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来。由学生的观察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实验的规律和结论。分组实验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能力和动脑机会,学生参与实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例如,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由于此实验操作简单、耗时少、容易成功。所以,我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在课堂上,由学生亲自实验,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的观察变得真真切切,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三、重视实验操作,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操作
高考大纲中,要求学生能运用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要想达到这一要求,高中阶段就必须要求学生对12种基本仪器会规范操作与读数,对16个学生实验能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决定了高考的物理试题重视对实验的考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这也是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渠道。
四、重视实验的归纳与总结
高中阶段,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丰富,而且知识是系统、连贯的,尤其在高三阶段,学生应该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学习是通过总结来提高的,对于物理这门实验性学科,学生要学会对实验进行总结。
例如“利用纸带串联力学实验”,利用纸带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动能定理、测定动摩擦因数、测量重力加速度、测小车的功率、测电动机的转速 等。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可以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利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测量、利用电流表和定值电阻测量、利用两只电压表测量、利用两只电流表测量等方法。又如“电阻的测量方法”,有伏安法、半偏法、等效法、直接用欧姆表测量法等方法。
总之,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实验教学,改“观看”实验为“观察”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重视实验操作,注重实验的总结,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主体;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实验自身的特点和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决定了高中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条件的原因,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在讲实验而不是做实验,实验教学未受到应有重视。新课程强调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重视素质教育,强调教与学的互动。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强化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素质教育呢?
一、改“观看”实验为“观察”实验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实验研究的基础,演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新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往往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将演示实验的观察变成一种看热闹似的观看,忽略了观察的本质,演示实验完成后,学生脑海中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应该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观察重点,提出观察方法,让学生明确“看什么,怎么看”。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观察后自己总结归纳,对学生进行有启发性的引导,变简单的“观看”实验为“观察”实验。
例如,在做测定小灯炮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如下实验顺序进行观察,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电路图的特点,并及时提出问题,如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实验中电压表与谁并联?调节滑动变阻器后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当灯炮两端电压恰等与其额定电压时它的亮度怎么样?如果实际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它的功率是大是小,灯的亮度相不相同?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实验内容对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的适时引导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高中物理中的许多演示实验教师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是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这就造成了教室内后面的学生很难观察到实验过程,即使能够观察,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会降低,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条件,将演示实验适当的转化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来。由学生的观察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实验的规律和结论。分组实验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能力和动脑机会,学生参与实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例如,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由于此实验操作简单、耗时少、容易成功。所以,我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在课堂上,由学生亲自实验,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的观察变得真真切切,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三、重视实验操作,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操作
高考大纲中,要求学生能运用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要想达到这一要求,高中阶段就必须要求学生对12种基本仪器会规范操作与读数,对16个学生实验能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决定了高考的物理试题重视对实验的考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这也是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渠道。
四、重视实验的归纳与总结
高中阶段,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丰富,而且知识是系统、连贯的,尤其在高三阶段,学生应该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学习是通过总结来提高的,对于物理这门实验性学科,学生要学会对实验进行总结。
例如“利用纸带串联力学实验”,利用纸带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动能定理、测定动摩擦因数、测量重力加速度、测小车的功率、测电动机的转速 等。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可以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利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测量、利用电流表和定值电阻测量、利用两只电压表测量、利用两只电流表测量等方法。又如“电阻的测量方法”,有伏安法、半偏法、等效法、直接用欧姆表测量法等方法。
总之,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实验教学,改“观看”实验为“观察”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重视实验操作,注重实验的总结,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