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它是一首美好的抒情长诗、一幅秀丽的风景名画、一支理想的田园牧歌,也是支撑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基石,小说所勾画的如歌行板般诗意的湘西世界,在古朴而又绚丽的风俗画卷中,铺衍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爱情故事。通过它表现了作者“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文学主张。沈从文怀着对湘西世界无以言说的温爱,寄寓着对人类社会“美”与“爱”的理想,实现他“用一枝笔来好好保留最后一个浪漫派在二十世纪生命取予的形式”。这部作品也使沈从文成为中国现当代作家中,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作家。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欣赏。
一、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人和谐的“湘西世界”原生的生命形态
《边城》独具地方特色,自然风物感性而迷人,在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湘西风俗长卷中,纤索悠悠的溪渡、依山凭水的小城、苍翠欲滴的竹篁、草色青青的崖壁,无不蕴蓄着蓊郁的大自然气息。
在这水边小城,“走长路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生活其中充满率真善良人性的人们,沐浴着湿润,环境赋予这片土地以清雅和灵动,宛如本色天然的世外桃源。
“风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汹涌的江水激发了边城人的豪情,赛龙舟、对情歌、闯险滩,民俗的风情与自然的风光融为一体,清丽的家园就像脍炙人口的歌谣,幽远而流长。那古老的渡船,那淳厚又简单一生的老人,那单纯热情活泼的翠翠,那善解人意的黄狗。自织的麻布衫遮挡夏日的艳阳,自酿的白酒捂暖冬来的寒凉。日出与溪流作伴,夜来与水声为眠。还有那山涧不停吱嘎转动的碾坊水车,端午热闹的赛龙舟,水中追鸭子,还有那半夜在山上唱三年零六个月情歌的多情郎,山下溪边草屋里木床上在情歌中浮起一个个绮梦的女孩,那夜半枕着溪流汩汩的水声,盼着水手情郎的歌声和着归来的浆声一起入梦来的幽怨少妇。吊脚楼外的风景赏不完,吊脚楼上的故事诉不尽。幅幅的画卷,首首的歌谣,明明暗暗驱不散,沈从文在歌咏亲情爱情的美丽,实际上在歌咏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湘西世界”原生的生命形态。
二、至清至纯的人物,温柔淡远原生的人性天堂
美丽纯洁、情窦初开的翠翠,滚滚江流中押船闯滩的天保,龙舟竟渡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个纯净自然、极富性情的人物形象,通过一群湘西儿女特有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翠翠,如翠竹般执着的农村少女,她清秀温婉,心地善良,“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怒,从不动气”。在日益成熟的生命中,朦胧的情爱意识在心头萌芽,母亲的故事使她倾心,傩送的歌声让她神往,但却因无以释怀而内心充满孤寂,只能在情歌和梦境里感悟美好的爱情。李商隐说:“春心莫与华争发,一寸乡思一寸灰。”鲍照说:“两相思,两不知。”翠翠这样一种没法对人诉说的朦胧的表达,便默默地融入那片青山绿水,那片烟雨晨昏。
祖父是一位阅尽世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硬扎结实”,坚韧通达,因此在摆渡的职务上毫不儿戏,他把对不幸女儿的哀思寄托在对翠翠的关爱上,希冀排解孙女的凄凉迷茫,却并不理解她的躁动情感,他盼望翠翠找到爱的归宿,又担心孙女重蹈她母亲的悲剧,“觅渡,觅渡,渡何处?”他心头充满矛盾,并在无奈的孤独里顽强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最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走完了他一生的航程。
天保兄弟同时爱着翠翠,天保以千百年来沿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方式求爱,后来又以复杂的心情退出角逐,显露出敦厚持重的秉性。傩送借唱歌的风俗表达对翠翠的爱慕之情,因哥哥的死内疚地远走他乡,有纤尘未染的爱恋之心,也有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
翠翠、祖父、天保兄弟、把总、还有其他人物的次第登场,一起构成作者温柔淡远原生的人性天堂。
三、浓浓的乡土情结,构成《边城》的审美支点
沈从文的创作的美学特征的重要方面,在于其浓浓的乡土情结。中国在几千年文明史中形成了稳固的乡土社会。乡土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积淀之所在,抓住乡土也就抓住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与命脉。乡土是我们的物质家园,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学意义上的乡土,既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文化象征与文化信念的组合。乡土情结是任何人也摆脱不开的精神纠缠。《边城》浓浓乡土情结包括了作者深刻的楚文化熏染和浓厚的“乡下人”意识两个方面。
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楚文化”,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特别是与“楚地”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楚文化的历史积淀深深浸入沈从文的精神世界,《边城》中体现出的抒情格调和浪漫情调,颂扬的轻利爱美的原人精神都与两千年前以屈原为代表的楚人敏感热忱、好美忧国的精神气度息息相关。沈从文也始终以先楚文化在20世纪的继承者自居,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用一支笔来好好地保留最后一个浪漫派在20世纪生命取予的形式”。在以第一个“浪漫派”《离骚》为代表的先楚文化在衰微了两千年后,由“最后一个浪漫派” 《边城》将其重新发扬光大,美丽而忧郁的“另类楚辞”终于呈現在我们面前。
《边城》中的人物,都是我们传统的 “乡下人”,作品中“乡下人”那种让人敬佩的迂执, 构筑出一个令亿万读者魂牵梦萦的湘西世界。沈从文先生常以“乡下人”自居,是他长期以来对都市生活厌倦的表现,“乡下人”是他的精神家园,而“湘西世界”则是“乡下人”挥洒性灵的舞台。“湘西”承载着健康、完善的人性,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沈从文创作思想0所要负载的内容。也渐渐幻化成万千读者心向往之的文学“故乡”。
一、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人和谐的“湘西世界”原生的生命形态
《边城》独具地方特色,自然风物感性而迷人,在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湘西风俗长卷中,纤索悠悠的溪渡、依山凭水的小城、苍翠欲滴的竹篁、草色青青的崖壁,无不蕴蓄着蓊郁的大自然气息。
在这水边小城,“走长路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生活其中充满率真善良人性的人们,沐浴着湿润,环境赋予这片土地以清雅和灵动,宛如本色天然的世外桃源。
“风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汹涌的江水激发了边城人的豪情,赛龙舟、对情歌、闯险滩,民俗的风情与自然的风光融为一体,清丽的家园就像脍炙人口的歌谣,幽远而流长。那古老的渡船,那淳厚又简单一生的老人,那单纯热情活泼的翠翠,那善解人意的黄狗。自织的麻布衫遮挡夏日的艳阳,自酿的白酒捂暖冬来的寒凉。日出与溪流作伴,夜来与水声为眠。还有那山涧不停吱嘎转动的碾坊水车,端午热闹的赛龙舟,水中追鸭子,还有那半夜在山上唱三年零六个月情歌的多情郎,山下溪边草屋里木床上在情歌中浮起一个个绮梦的女孩,那夜半枕着溪流汩汩的水声,盼着水手情郎的歌声和着归来的浆声一起入梦来的幽怨少妇。吊脚楼外的风景赏不完,吊脚楼上的故事诉不尽。幅幅的画卷,首首的歌谣,明明暗暗驱不散,沈从文在歌咏亲情爱情的美丽,实际上在歌咏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湘西世界”原生的生命形态。
二、至清至纯的人物,温柔淡远原生的人性天堂
美丽纯洁、情窦初开的翠翠,滚滚江流中押船闯滩的天保,龙舟竟渡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个纯净自然、极富性情的人物形象,通过一群湘西儿女特有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翠翠,如翠竹般执着的农村少女,她清秀温婉,心地善良,“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怒,从不动气”。在日益成熟的生命中,朦胧的情爱意识在心头萌芽,母亲的故事使她倾心,傩送的歌声让她神往,但却因无以释怀而内心充满孤寂,只能在情歌和梦境里感悟美好的爱情。李商隐说:“春心莫与华争发,一寸乡思一寸灰。”鲍照说:“两相思,两不知。”翠翠这样一种没法对人诉说的朦胧的表达,便默默地融入那片青山绿水,那片烟雨晨昏。
祖父是一位阅尽世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硬扎结实”,坚韧通达,因此在摆渡的职务上毫不儿戏,他把对不幸女儿的哀思寄托在对翠翠的关爱上,希冀排解孙女的凄凉迷茫,却并不理解她的躁动情感,他盼望翠翠找到爱的归宿,又担心孙女重蹈她母亲的悲剧,“觅渡,觅渡,渡何处?”他心头充满矛盾,并在无奈的孤独里顽强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最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走完了他一生的航程。
天保兄弟同时爱着翠翠,天保以千百年来沿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方式求爱,后来又以复杂的心情退出角逐,显露出敦厚持重的秉性。傩送借唱歌的风俗表达对翠翠的爱慕之情,因哥哥的死内疚地远走他乡,有纤尘未染的爱恋之心,也有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
翠翠、祖父、天保兄弟、把总、还有其他人物的次第登场,一起构成作者温柔淡远原生的人性天堂。
三、浓浓的乡土情结,构成《边城》的审美支点
沈从文的创作的美学特征的重要方面,在于其浓浓的乡土情结。中国在几千年文明史中形成了稳固的乡土社会。乡土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积淀之所在,抓住乡土也就抓住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与命脉。乡土是我们的物质家园,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学意义上的乡土,既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文化象征与文化信念的组合。乡土情结是任何人也摆脱不开的精神纠缠。《边城》浓浓乡土情结包括了作者深刻的楚文化熏染和浓厚的“乡下人”意识两个方面。
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楚文化”,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特别是与“楚地”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楚文化的历史积淀深深浸入沈从文的精神世界,《边城》中体现出的抒情格调和浪漫情调,颂扬的轻利爱美的原人精神都与两千年前以屈原为代表的楚人敏感热忱、好美忧国的精神气度息息相关。沈从文也始终以先楚文化在20世纪的继承者自居,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用一支笔来好好地保留最后一个浪漫派在20世纪生命取予的形式”。在以第一个“浪漫派”《离骚》为代表的先楚文化在衰微了两千年后,由“最后一个浪漫派” 《边城》将其重新发扬光大,美丽而忧郁的“另类楚辞”终于呈現在我们面前。
《边城》中的人物,都是我们传统的 “乡下人”,作品中“乡下人”那种让人敬佩的迂执, 构筑出一个令亿万读者魂牵梦萦的湘西世界。沈从文先生常以“乡下人”自居,是他长期以来对都市生活厌倦的表现,“乡下人”是他的精神家园,而“湘西世界”则是“乡下人”挥洒性灵的舞台。“湘西”承载着健康、完善的人性,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沈从文创作思想0所要负载的内容。也渐渐幻化成万千读者心向往之的文学“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