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s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本本主义(抄袭儿童画教材形象,以简笔画为甚,造型刻板、表现平淡,忽略了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机会主义(你画我也画,为奖状画、为成为“星星”画,那里热那里画)、机械主义(照抄生活现象,感受、体验缺少升华、提高,表现往往刻板单薄、缺少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就事论事、味同嚼蜡,缺少创意)、改良主义(忽视生活感受、从里核到表皮通通拿来,先找命题、再找资料,生搬硬套、霸蛮组合),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对幼儿一些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大班画《一片森林》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结果教师将會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其他文献
目前,教学改革走入深水区,教师的角色也有了多元化定位,但是更耳熟能详的是把教师比作“一眼”清泉,泉水常流常新,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知识。如今,我们作为新世纪下数学教师,必须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要多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系统的新理论知识是前人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这些知识的瑰宝就像一座座航标,在我们前行的大海上指引前进的方向。为了改变教师观念,枣强县
中专生这个比较特殊的学生阶层,它既不同于一般的中学生,也不同于大学生。现在的高中学生,他们对语文的认识,除了兴趣之外,还有一种外在的压力—一升学。因此,不管怎样,他们对语文知识及其思想内容都要无选择地加以接受;还有大学生所受的教育时间也相对较长,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处在这两者之间的中专生,尤其是理工科学校的中专生,他们许多是从初中毕业直接进入中专学校的,既不要担心升学与否的问题,也缺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 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 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
情感就其本身来说,是指人的心理反应,人对待人或事物的一种态度。在体育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忽视了学生对体育的情感。优秀的体育教师,之所以在学生心中不可替代,就是由于他点燃了学生心中热爱体育的熊熊烈火。因此,培养学生体育的情感对体育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克服各种困难,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和兴趣,这样才能产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写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近代优秀教育家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但要想学生发挥潜力就要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日常教育中我特别注意“师传生授”与“师生互动”下造就出的学生,并深入研究,得到以下浅显认识,希望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师传生授”下造就出的学生  (1)逆反心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脑组织Bcl-2及Bax表达的情况,探讨G-CSF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分组原则
我在高中体育课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专长,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选修项目,学生自主选项上课,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情比以前有普遍提高,体育课深受学生喜爱。同时授课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在选项之后,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运动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表现的由为突出,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授课时采取了以分组分层次教学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努力使不同状况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
摘要:不同年龄对学习的某个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性。从个体的心理发展来说,6岁前尤其是0-3岁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幼儿个性的良好培养在这一阶段至关重要。在幼儿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应从幼儿日常生活、游戏、社会交往等方面施以正确教养。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幼儿的良好个性发展。本文从关键期这个角度对幼儿的个性培养进行探讨和研究,试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幼儿良好个性培养的重视。  关键词
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指导下,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出现了回归生活的新气象。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必然趋势。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要面向学生生活,确立教学目标;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用生活事例创设教学情景,丰富教学活动。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生;回归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