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态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日常教学的状态,它也是教师经过仔细研读教材、教参,细心分析学生原有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而开展的教学,是一种非常真实、朴实而又扎实有效的教学。简而言之,常态教学的实用不仅体现在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大家可以现学现用的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各样的示范课、优质课、展示新课程理念的公开课也越来越多,这些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学习别人的做法,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某些新的、深刻的变化。在为此欣慰的同时,笔者却发现了不少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公开课回归“常态教学”的问题。
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力千钧任翕张——课程意识要强
【现状描述】
笔者平时观察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对科学课抱着随随便便的态度,很多教师认为,科学课是副课,不是作为考试科目就无所谓。现在的情况是:城区、乡镇小学基本上都能按照《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规范》去做,但到了农村完小、村小,很多的教师都是兼课的,而且年龄也都比较大,对平时的科学课也不够重视,有时间就上,没时间就不上,有些教师甚至是想上什么就上什么,随意性很大。
【解决策略】
策略一:面对科学课被其他学科挪用或占用的现象,学校要加大检查力度,在开学初排课时就应该考虑“错位兼课”的方法即本班的语、数教师兼任其他班级的科学课,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科学课被挪用或占用的现象发生。
策略二:建议教学主管部门对科学课加大考查、考核力度,学校领导首先重视,从而让学科教师也对科学课有足够的重视。
策略三:针对教师上课内容随意性大的现象,首先要求教师尊重教材,维护教材的严肃性。其次要求教师充分解读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层价值。对于科学教材中的每一篇内容,教师都要用孩子的眼光、编者的眼光和教者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把教材的本意挖深。例如:《动物的生命周期》一单元,我们用孩子的眼光看这单元时,要通过观察记录蚕的生长经历并形成一份观察记录,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方案;如果我们用编者的眼光看这单元,是想通过养蚕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经历养育的过程,经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过程,同时让孩子感受生命存在的奥秘;如果我们用教者的眼光看这一单元,要充分考虑到前面两者的关系,要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设计问题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取舍。在常态课的教学中,更要加强课程意识,达到“公开课”的标准。
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目标定位要准
【现状描述】
现在很多教师备课只是浮在表面上,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只要从教参中抄写一下就可以了。当然,有些目标确实只要教参中抄一下就可以,但对于大多数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要根据自己上课班级的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情况来综合考虑制定教学目标。但现在很多教师并不对教学目标进行研究,一抄了事,使得教师一节课下来不知道自己完成了目标没有。
【解决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之魂,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伊始,教师必须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否则往往会使教学活动的方向不明,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在进行《温度和温度计》一课的教学时,一位教师抄教参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摄氏温度的认读方法;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认识温度计的过程。”而这一课的教学中,除了要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探究过程,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的过程比我们纯粹的认识要重要很多。因此,在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将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放在首位,通过一个个小的教学目标来分解,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而另一位教师的目标制定是:“技能目标:①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掌握温度计的认读方法。②掌握温度的记录方法。③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演示,掌握温度计的操作方法。”这样,将一个综合的技能目标进行分解,使教师在课堂中更明确自己的教学重点,也利于对学生的即时评价。特别是在平时常态课的教学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必须将教学目标制定准确。
三、鸳鸯绣了教人看,巧把金针度与人——课堂教学要活
【现状描述】
在一次随堂听课活动中,一位教师在上《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在课堂教学到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在火中烧有白色的粉末时,有学生认为这是盐,也有学生认为这是面粉、小苏打等。这时教师没有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真知,而是简单的一句:这其实是老师在课前已经放好的盐。猜对的学生欢呼雀跃,另一部分学生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以然,最后,课堂也是草草收场。像这样的课在农村小学,特别是在完小、村小中不算少数。
【解决策略】
现在我们的教学存在一种现象:很多教师都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实施,教学设计演绎完了,课也就结束了。有些时候确实可以这样,但很多时候,这种方法未必有用。我们的上课对象是学生,听众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奇思妙想的人,小学生更是如此。如果你只有一套应对策略,那是不够的,何况那也是我们成人的想法,学生怎么想老师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制定多套教学思路是应对这种尴尬的好方法。当然,教师对课堂生成的意识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这是前提。像上面一位教师有几套方案,或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一个个排除面粉、小苏打等结果,实验也很简单,学生既能保持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也能最终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只是因为教师没有准备,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
建议:像科学课应该有不同于语文、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有其自己专门的样式,如下面的表格:
以上的“可能情况”预测只是教师在环节教学中的预测,“应对策略”是教师对可能情况预测后的解决方法。只有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师指导每一个实验时才会理直气壮,不然,在我们心里总有一些忐忑不安。只有通过教师充分准备,才能解决我们教师心里的那份不安,使我们的常态化科学课堂“活”起来。
四、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教学评价要实
【现状描述】
在农村完小、村小的课堂中,我们总能看到: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根本不怎么听,更不用说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教师只要学生在课堂不吵闹,不管他们参不参与。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中也有出现,学生不喜欢科学,不喜欢科学实验,教师也放任他们,任由其发展。
【解决策略】
以上这种情况,主要是教学主管部门对科学课的评价不实,导致教师只要学生不出现大问题就行,其他就不管了;其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适时评价,致使学生丧失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对此,笔者认为解决策略有二。
策略一:教学主管部门要对科学课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评价的面要广,最好每个学生都要评价,包括完小、村小。这样,学校的领导会重视,科学课的教师也会有足够的重视,不会像上面描述的那样不管不问,这样,教师才会去钻研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科学课,以此达到目的。
策略二:教师的意识改变后,就会注重课堂评价。通过教师课堂的即时评价和课后终结性评价,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尝到学习的甜头,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样才会逐渐改变农村完小、村小的现状。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有公开课要“常态化”,常态课要“公开化”,才能推开常态课堂那扇沉重的门。当课堂的门被推开后,我们呼吸到的不仅是新鲜空气,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行走方式,那样,“清澈之水”才会涓涓长流,源源不断。
(责任编辑:符洁)
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力千钧任翕张——课程意识要强
【现状描述】
笔者平时观察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对科学课抱着随随便便的态度,很多教师认为,科学课是副课,不是作为考试科目就无所谓。现在的情况是:城区、乡镇小学基本上都能按照《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规范》去做,但到了农村完小、村小,很多的教师都是兼课的,而且年龄也都比较大,对平时的科学课也不够重视,有时间就上,没时间就不上,有些教师甚至是想上什么就上什么,随意性很大。
【解决策略】
策略一:面对科学课被其他学科挪用或占用的现象,学校要加大检查力度,在开学初排课时就应该考虑“错位兼课”的方法即本班的语、数教师兼任其他班级的科学课,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科学课被挪用或占用的现象发生。
策略二:建议教学主管部门对科学课加大考查、考核力度,学校领导首先重视,从而让学科教师也对科学课有足够的重视。
策略三:针对教师上课内容随意性大的现象,首先要求教师尊重教材,维护教材的严肃性。其次要求教师充分解读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层价值。对于科学教材中的每一篇内容,教师都要用孩子的眼光、编者的眼光和教者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把教材的本意挖深。例如:《动物的生命周期》一单元,我们用孩子的眼光看这单元时,要通过观察记录蚕的生长经历并形成一份观察记录,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方案;如果我们用编者的眼光看这单元,是想通过养蚕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经历养育的过程,经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过程,同时让孩子感受生命存在的奥秘;如果我们用教者的眼光看这一单元,要充分考虑到前面两者的关系,要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设计问题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取舍。在常态课的教学中,更要加强课程意识,达到“公开课”的标准。
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目标定位要准
【现状描述】
现在很多教师备课只是浮在表面上,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只要从教参中抄写一下就可以了。当然,有些目标确实只要教参中抄一下就可以,但对于大多数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要根据自己上课班级的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情况来综合考虑制定教学目标。但现在很多教师并不对教学目标进行研究,一抄了事,使得教师一节课下来不知道自己完成了目标没有。
【解决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之魂,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伊始,教师必须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否则往往会使教学活动的方向不明,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在进行《温度和温度计》一课的教学时,一位教师抄教参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摄氏温度的认读方法;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认识温度计的过程。”而这一课的教学中,除了要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探究过程,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的过程比我们纯粹的认识要重要很多。因此,在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将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放在首位,通过一个个小的教学目标来分解,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而另一位教师的目标制定是:“技能目标:①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掌握温度计的认读方法。②掌握温度的记录方法。③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演示,掌握温度计的操作方法。”这样,将一个综合的技能目标进行分解,使教师在课堂中更明确自己的教学重点,也利于对学生的即时评价。特别是在平时常态课的教学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必须将教学目标制定准确。
三、鸳鸯绣了教人看,巧把金针度与人——课堂教学要活
【现状描述】
在一次随堂听课活动中,一位教师在上《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在课堂教学到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在火中烧有白色的粉末时,有学生认为这是盐,也有学生认为这是面粉、小苏打等。这时教师没有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真知,而是简单的一句:这其实是老师在课前已经放好的盐。猜对的学生欢呼雀跃,另一部分学生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以然,最后,课堂也是草草收场。像这样的课在农村小学,特别是在完小、村小中不算少数。
【解决策略】
现在我们的教学存在一种现象:很多教师都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实施,教学设计演绎完了,课也就结束了。有些时候确实可以这样,但很多时候,这种方法未必有用。我们的上课对象是学生,听众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奇思妙想的人,小学生更是如此。如果你只有一套应对策略,那是不够的,何况那也是我们成人的想法,学生怎么想老师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制定多套教学思路是应对这种尴尬的好方法。当然,教师对课堂生成的意识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这是前提。像上面一位教师有几套方案,或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一个个排除面粉、小苏打等结果,实验也很简单,学生既能保持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也能最终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只是因为教师没有准备,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
建议:像科学课应该有不同于语文、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有其自己专门的样式,如下面的表格:
以上的“可能情况”预测只是教师在环节教学中的预测,“应对策略”是教师对可能情况预测后的解决方法。只有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师指导每一个实验时才会理直气壮,不然,在我们心里总有一些忐忑不安。只有通过教师充分准备,才能解决我们教师心里的那份不安,使我们的常态化科学课堂“活”起来。
四、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教学评价要实
【现状描述】
在农村完小、村小的课堂中,我们总能看到: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根本不怎么听,更不用说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教师只要学生在课堂不吵闹,不管他们参不参与。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中也有出现,学生不喜欢科学,不喜欢科学实验,教师也放任他们,任由其发展。
【解决策略】
以上这种情况,主要是教学主管部门对科学课的评价不实,导致教师只要学生不出现大问题就行,其他就不管了;其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适时评价,致使学生丧失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对此,笔者认为解决策略有二。
策略一:教学主管部门要对科学课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评价的面要广,最好每个学生都要评价,包括完小、村小。这样,学校的领导会重视,科学课的教师也会有足够的重视,不会像上面描述的那样不管不问,这样,教师才会去钻研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科学课,以此达到目的。
策略二:教师的意识改变后,就会注重课堂评价。通过教师课堂的即时评价和课后终结性评价,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尝到学习的甜头,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样才会逐渐改变农村完小、村小的现状。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有公开课要“常态化”,常态课要“公开化”,才能推开常态课堂那扇沉重的门。当课堂的门被推开后,我们呼吸到的不仅是新鲜空气,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行走方式,那样,“清澈之水”才会涓涓长流,源源不断。
(责任编辑: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