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小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所以我们应该争取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创设有趣问题情境和教会学生动手操作几个环节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其出发点是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数学学科因其特殊性,它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都注定了它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还不发达,所以学习抽象的数学来,可能会感觉到吃力,枯燥乏味。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个特点出发,力求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努力争取使数学课堂充满乐趣,使小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对数学教师能够亲其师,信其道。然后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小学生爱上问题探索。同时还要注重动手操作,使这种抽象的学科演化为真实可感的知识,从而使小学生不再惧怕数学,真正投身于真正的数学学习生活中来。
一、 付出关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根基
心理学家通过真实研究,得出结论:胆怯和过度自我批评的状态会影响一个人的创造性,而勇敢和自信是个性中最闪耀的光芒。作为数学教师来讲,我们应该力求克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胆怯心理,通过构建良性师生关系,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即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不吝啬付出自己的关爱,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独特的关心和爱护,即使是差生,教师也不歧视自己,这样,小学生会对教师充满感激,当然也会对教师教授的学科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小学生认真观察几道算式,从上到下对齐写了三道算式,即12÷6=2,120÷60=2,1200÷600=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找到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怎么变化的,然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让学生先是自己认真观察,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经过学生的沟通交流之后,班级里的一名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也把手举了起来,笔者便高兴地把他叫了起来,先是进行一段鼓励性的对话,肯定了他积极举手发言的表现,告诉他即使他说错了都没关系,勇气是可嘉的,让同学们先为这位小勇士鼓鼓掌。
这名学生听到后,激动得小脸通红,兴奋地克服掉胆怯心理,然后笔者告诉他,调整呼吸,认真地把内心想法传达出来,结果,这名同学虽然说话有些结结巴巴,但是却抓住了知识点的内涵,讲到了几道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分别都扩大了相同的倍数,抓住了问题的重点所在,这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了掌,表扬他认真观察、善于总结的表现,这位同学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许多。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够多给学生一些关爱和鼓励,还有什么困难是他们克服不了的呢?付出关爱,既收获信心和希望,又培养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 情境演示——激发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
《数学课堂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殊性,如果单纯地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白地呈现给他们,很容易引发他们的视觉疲劳,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要想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积极为小学生营造适当的问题情境,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授课内容中来,为小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必要的展示平台,这样,何愁学生的数学兴趣不能提升呢?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一部分内容时,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光看抽象的数字很容易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时笔者便通过制作教学课件,给他们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在生活和学习场景中渗透数字的加减法,让小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当教学9加几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通过屏幕展示:小明原来铅笔盒里有9支铅笔,然后妈妈又为他买来5支,你能帮小明算算他有几支铅笔吗?动画演示的过程中,铅笔盒中的铅笔和妈妈买来的铅笔聚集到一起,小学生便饶有趣味地数了起来,然后再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问他们可以怎么运算才好算呢?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了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这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 动手操作——提升学生兴趣的必要途径
要想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牢固踏实,不妨真正让小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在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真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提炼过程,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这也是一种提升学习学习数学兴趣的必要途径。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机智灵活,动手过程中真正能够把逻辑思維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使他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事先布置小学生带来部分教具,生活中的文具盒是长方体的,铅笔是圆柱体,小学生玩的玻璃珠是球体,等等,在授课过程中,边讲解边让小学生动手摸一摸,找一找,这些立体图形有几个面,有几个顶点,真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有趣的数学游戏,学起来就简单多了。
四、 结语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教师能够因材施教,灵活机智,从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就一定会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萌发充足的动力,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杜汶泽.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6.
[2]王秀云.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论坛,2009,8.
作者简介:祁菲,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关键词: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其出发点是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数学学科因其特殊性,它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都注定了它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还不发达,所以学习抽象的数学来,可能会感觉到吃力,枯燥乏味。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个特点出发,力求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努力争取使数学课堂充满乐趣,使小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对数学教师能够亲其师,信其道。然后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小学生爱上问题探索。同时还要注重动手操作,使这种抽象的学科演化为真实可感的知识,从而使小学生不再惧怕数学,真正投身于真正的数学学习生活中来。
一、 付出关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根基
心理学家通过真实研究,得出结论:胆怯和过度自我批评的状态会影响一个人的创造性,而勇敢和自信是个性中最闪耀的光芒。作为数学教师来讲,我们应该力求克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胆怯心理,通过构建良性师生关系,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即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不吝啬付出自己的关爱,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独特的关心和爱护,即使是差生,教师也不歧视自己,这样,小学生会对教师充满感激,当然也会对教师教授的学科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小学生认真观察几道算式,从上到下对齐写了三道算式,即12÷6=2,120÷60=2,1200÷600=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找到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怎么变化的,然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让学生先是自己认真观察,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经过学生的沟通交流之后,班级里的一名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也把手举了起来,笔者便高兴地把他叫了起来,先是进行一段鼓励性的对话,肯定了他积极举手发言的表现,告诉他即使他说错了都没关系,勇气是可嘉的,让同学们先为这位小勇士鼓鼓掌。
这名学生听到后,激动得小脸通红,兴奋地克服掉胆怯心理,然后笔者告诉他,调整呼吸,认真地把内心想法传达出来,结果,这名同学虽然说话有些结结巴巴,但是却抓住了知识点的内涵,讲到了几道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分别都扩大了相同的倍数,抓住了问题的重点所在,这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了掌,表扬他认真观察、善于总结的表现,这位同学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许多。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够多给学生一些关爱和鼓励,还有什么困难是他们克服不了的呢?付出关爱,既收获信心和希望,又培养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 情境演示——激发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
《数学课堂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殊性,如果单纯地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白地呈现给他们,很容易引发他们的视觉疲劳,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要想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积极为小学生营造适当的问题情境,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授课内容中来,为小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必要的展示平台,这样,何愁学生的数学兴趣不能提升呢?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一部分内容时,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光看抽象的数字很容易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时笔者便通过制作教学课件,给他们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在生活和学习场景中渗透数字的加减法,让小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当教学9加几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通过屏幕展示:小明原来铅笔盒里有9支铅笔,然后妈妈又为他买来5支,你能帮小明算算他有几支铅笔吗?动画演示的过程中,铅笔盒中的铅笔和妈妈买来的铅笔聚集到一起,小学生便饶有趣味地数了起来,然后再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问他们可以怎么运算才好算呢?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了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这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 动手操作——提升学生兴趣的必要途径
要想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牢固踏实,不妨真正让小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在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真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提炼过程,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这也是一种提升学习学习数学兴趣的必要途径。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机智灵活,动手过程中真正能够把逻辑思維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使他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事先布置小学生带来部分教具,生活中的文具盒是长方体的,铅笔是圆柱体,小学生玩的玻璃珠是球体,等等,在授课过程中,边讲解边让小学生动手摸一摸,找一找,这些立体图形有几个面,有几个顶点,真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有趣的数学游戏,学起来就简单多了。
四、 结语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教师能够因材施教,灵活机智,从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就一定会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萌发充足的动力,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杜汶泽.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6.
[2]王秀云.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论坛,2009,8.
作者简介:祁菲,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