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学习是中学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如何做到高效课堂教学,本文分析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和教学现状,提出了探索“言文统一”“言文和谐”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充分认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文言文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经验、智慧的重要载体,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古人将语和文分开,也就是言语不管怎样变化,文则不变。全世界唯独中国有这么巧妙的工具把思想、经验保存下来传给后世。所以说,放弃文言文的学习,就等于放弃了几千年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大都是经过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作品中先哲们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匠心独用的章法,是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的学生,作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现代人,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文言文教学现状
喜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始终都能够占一块“世袭”的领地,有的老师甚至感觉到语文除了文言文似乎就没的教。然而,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又是哪一种现状呢?
1.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
2.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先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教师是“独霸课堂”,出现了“媳妇懒,婆婆勤”的现象。
3.“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一言以蔽之,当前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讲,成为了一件索然无味,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忍受的苦差事。
三、探索“言文统一”“言文和谐”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
长期以来,我在教学中致力于探索一种“言文统一”“言文和谐”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所谓“言文统一”即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讲授必要的古汉语知识,也要重视理解和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相比更加注重后者,这样发现课堂再不是刻板的字词句解释和翻译了,而是将字词放到语境中消化和理解了,学生不仅学习兴趣变浓了,对字词的理解掌握也牢固了。
例如:设计《曹刿论战》一课教学时,我首先考虑了如何实现言文的统一。依据文本特点,本课篇幅相对较长,语言现象也多,如果按照先解决重点字词,再逐句翻译,最后再分析人物、技巧、结构等,至少得三个课时。本着以学生自学字词句为主,教师抽查学习效果的方式,用半节课略少的时间落实扎实,这样就为后文的鉴赏和品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鉴赏和品悟环节的三个问题分别对学生的概括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了阶梯式训练。由于文中陪衬人物庄公性格的双重性,我果断采取了课堂辩论的形式展开教学,在辩论中落实相关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一个课时的学习,不仅扎实了文言基础,而且把握了重难点知识,同时各方面的能力训练也得到了体现,可谓“一石三鸟”。
附:《曹刿论战》教学简案
一、关于《左传》
本文选自《_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体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时期_______所作,是一部_________名著_________名著。
二、读准字音
刿 (_________) 间 (_________) 鄙 (_________)
孚 (_________) 夫 (_________) 靡 (_________)
三、把握节奏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注意语调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对)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否定)
五、合作学习,疏通文义
结合注释,两人小组疏通文义,标出不懂的地方,相互质疑,释疑。
六、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实词、虚词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___)
3.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
4.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
5.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
6.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
七、分段口译课文(不参考课下注释)
八、鉴赏和品悟
1.你能否依据主人公的活动梳理故事情节?
2.文章为何不以“长勺之战”拟题?
3.你认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小小辩论会
辩论要求:
1.正方观点:鲁庄公鄙; 反方观点:鲁庄公不鄙。
2.辩论时间总共为8分钟,每方各4分钟。
3.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一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4.每一位辯手的发言最好遵循以下格式:
我方认为鲁庄公_________,文中的_________可以看出他_________。
历史唯物论看待历史人物。
十、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全文。
(编辑:陈岑)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充分认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文言文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经验、智慧的重要载体,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古人将语和文分开,也就是言语不管怎样变化,文则不变。全世界唯独中国有这么巧妙的工具把思想、经验保存下来传给后世。所以说,放弃文言文的学习,就等于放弃了几千年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大都是经过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作品中先哲们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匠心独用的章法,是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的学生,作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现代人,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文言文教学现状
喜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始终都能够占一块“世袭”的领地,有的老师甚至感觉到语文除了文言文似乎就没的教。然而,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又是哪一种现状呢?
1.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
2.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先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教师是“独霸课堂”,出现了“媳妇懒,婆婆勤”的现象。
3.“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一言以蔽之,当前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讲,成为了一件索然无味,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忍受的苦差事。
三、探索“言文统一”“言文和谐”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
长期以来,我在教学中致力于探索一种“言文统一”“言文和谐”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所谓“言文统一”即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讲授必要的古汉语知识,也要重视理解和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相比更加注重后者,这样发现课堂再不是刻板的字词句解释和翻译了,而是将字词放到语境中消化和理解了,学生不仅学习兴趣变浓了,对字词的理解掌握也牢固了。
例如:设计《曹刿论战》一课教学时,我首先考虑了如何实现言文的统一。依据文本特点,本课篇幅相对较长,语言现象也多,如果按照先解决重点字词,再逐句翻译,最后再分析人物、技巧、结构等,至少得三个课时。本着以学生自学字词句为主,教师抽查学习效果的方式,用半节课略少的时间落实扎实,这样就为后文的鉴赏和品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鉴赏和品悟环节的三个问题分别对学生的概括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了阶梯式训练。由于文中陪衬人物庄公性格的双重性,我果断采取了课堂辩论的形式展开教学,在辩论中落实相关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一个课时的学习,不仅扎实了文言基础,而且把握了重难点知识,同时各方面的能力训练也得到了体现,可谓“一石三鸟”。
附:《曹刿论战》教学简案
一、关于《左传》
本文选自《_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体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时期_______所作,是一部_________名著_________名著。
二、读准字音
刿 (_________) 间 (_________) 鄙 (_________)
孚 (_________) 夫 (_________) 靡 (_________)
三、把握节奏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注意语调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对)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否定)
五、合作学习,疏通文义
结合注释,两人小组疏通文义,标出不懂的地方,相互质疑,释疑。
六、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实词、虚词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___)
3.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
4.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
5.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
6.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
七、分段口译课文(不参考课下注释)
八、鉴赏和品悟
1.你能否依据主人公的活动梳理故事情节?
2.文章为何不以“长勺之战”拟题?
3.你认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小小辩论会
辩论要求:
1.正方观点:鲁庄公鄙; 反方观点:鲁庄公不鄙。
2.辩论时间总共为8分钟,每方各4分钟。
3.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一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4.每一位辯手的发言最好遵循以下格式:
我方认为鲁庄公_________,文中的_________可以看出他_________。
历史唯物论看待历史人物。
十、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全文。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