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形象思维是他们进行思考和学习的主要思维方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营造形象化的教学场景,而主题图无疑是绝佳的选择。主题图以一种形象化的表现形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整合,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理清学习思路,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主题图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创设了有利的教学情境,也为小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提供了保证。
一、主题图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策略
1.利用主题图优化课前导入环节,增强教学吸引力。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决定了教师必须采取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就要运用主题图教学模式展现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导入应注重激发学生对未知课程的好奇心,为学生理清教学思路,实现简单学习、快乐学习的目标。课前导入对课堂教学具有铺垫作用,教师应利用主题图不断优化导入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简单加减法”内容时,教师可利用主题图将简单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进行形象化展示。教师事先准备标有数字1、2、3……的卡片,当计算“15-12”的结果时,让学生从图片中找到标示正确结果“3”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哪个小组找到正确卡片的数量最多,该小组就获得最终的胜利。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片为载体,将加减法教学转化为趣味性游戏,充分体现了主题图教学的优势。
2.利用主题图创设课堂情境,强化师生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创设师生互动的情境,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入手,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归属感。利用主题图创设课堂情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通过明确各个环节的主要任务,规划学生的学习流程,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生动性和丰富性,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调整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时,教师选取了几张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辨析这些物体的形状,分析它们的特征。另外,教师还可以选取小学生感兴趣的小玩具如魔方等,通过变形不断改变物体的几何形状,使学生对各种图形的物体产生更多的认识。
3.利用主题图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合作意识。主题图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少数教师对主题图的认识不够深刻,在具体应用方法上显得不够灵活,或者完全按照主题图进行教学,夸大了主题图教学的辅助作用。主题图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显得较为生硬,未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应首先通过主题图将学习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对基本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其次,在模拟物体“平移”和“旋转”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再鼓励学生独自进行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区别。
二、强化主题图教学模式的效用
1.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题图教学需要在有利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传统课堂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完全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与主题图教学模式的核心要求不相符。为此,要进一步发挥主题图教学的优势,就要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耐心引导学生改正学习中的缺点。教师也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
2.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多样化解题。主题图教学模式之所以在数学学科中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能够系统地涵盖相关知识点,并且揭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进一步强化主题图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自觉回顾旧知识,强化新知识,尝试采用多种方法解题。
3.提高练习作业质量,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强化主题图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课堂和课外练习中加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设计高质量的练习作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当然,教师在围绕“强化主题图教学”这一主线时,需要掌握练习作业的设计原则,要依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不能盲目追求作业数量,而应做到“少而精”。
小学数学教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主题图的教学优越性,加强主题图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一种更加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应通过主题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冰溪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一、主题图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策略
1.利用主题图优化课前导入环节,增强教学吸引力。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决定了教师必须采取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就要运用主题图教学模式展现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导入应注重激发学生对未知课程的好奇心,为学生理清教学思路,实现简单学习、快乐学习的目标。课前导入对课堂教学具有铺垫作用,教师应利用主题图不断优化导入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简单加减法”内容时,教师可利用主题图将简单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进行形象化展示。教师事先准备标有数字1、2、3……的卡片,当计算“15-12”的结果时,让学生从图片中找到标示正确结果“3”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哪个小组找到正确卡片的数量最多,该小组就获得最终的胜利。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片为载体,将加减法教学转化为趣味性游戏,充分体现了主题图教学的优势。
2.利用主题图创设课堂情境,强化师生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创设师生互动的情境,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入手,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归属感。利用主题图创设课堂情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通过明确各个环节的主要任务,规划学生的学习流程,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生动性和丰富性,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调整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时,教师选取了几张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辨析这些物体的形状,分析它们的特征。另外,教师还可以选取小学生感兴趣的小玩具如魔方等,通过变形不断改变物体的几何形状,使学生对各种图形的物体产生更多的认识。
3.利用主题图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合作意识。主题图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少数教师对主题图的认识不够深刻,在具体应用方法上显得不够灵活,或者完全按照主题图进行教学,夸大了主题图教学的辅助作用。主题图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显得较为生硬,未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应首先通过主题图将学习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对基本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其次,在模拟物体“平移”和“旋转”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再鼓励学生独自进行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区别。
二、强化主题图教学模式的效用
1.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题图教学需要在有利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传统课堂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完全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与主题图教学模式的核心要求不相符。为此,要进一步发挥主题图教学的优势,就要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耐心引导学生改正学习中的缺点。教师也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
2.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多样化解题。主题图教学模式之所以在数学学科中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能够系统地涵盖相关知识点,并且揭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进一步强化主题图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自觉回顾旧知识,强化新知识,尝试采用多种方法解题。
3.提高练习作业质量,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强化主题图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课堂和课外练习中加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设计高质量的练习作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当然,教师在围绕“强化主题图教学”这一主线时,需要掌握练习作业的设计原则,要依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不能盲目追求作业数量,而应做到“少而精”。
小学数学教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主题图的教学优越性,加强主题图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一种更加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应通过主题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冰溪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