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反思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反思”不是简单回顾,它包含反省、思考、探索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而得以改进和提高的情景过程。反思既有目的性,又带有研究性。然而,反思不是最终目的,反思的目标在于超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学习某些知识,尽管经过教师多次讲解,但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仍是一知半解。同样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会一错再错,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不懂得如何去分析错误的原因。可见没有反思的过程,成功的几率可能永远都是零。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诱导反思
例如:学完现在完成时态后,我让学生翻译句子“这辆自行车我买了三年”,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写成:“I have buy the bike for three years.”有的写成:“I have bought the bike for three years!” 根据学生的错误答案,我采用诱导反思的方法,先引导学生从现在完成时的概念构成、用法等进行回顾,然后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比、反思: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怎样将非延续性动词转换为延续性动词?让学生通过反思,总结出正确的做题思路:“I have had the bike for three years ”或“It’s three years since I bought the bike. ”这样的引领,既诱导了学生对自己错误的反思,又加深了学生对现在完成时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会反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知道,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反思。
许多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中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上课能听懂但自己不会独自分析,不知道该怎样设计问题。原因就在于学生不会抓关键问题,不会运用反思。例如:“There is going to____ta partythis afternoon” 很多学生都填“have”, 因为他们背熟了词组“have a party” 这时候,我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通过复习将来时态的构成和“there be ”句型让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答案应该为“be”。对于学生而言,学会反思,关键是要知道自己的盲点,并及时进行弥补,这样才能成为反思的直接受益者。因为反思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不断过滤的过程,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实现目标升华。经过一段时间反思训练和体验,学生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学习方法也越来越多了。
三、 深入反思
学会反思,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打开了心扉。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将“She is a beautiful girl”变成感叹句。学生会很容易做出来:“What a beautiful girl she is!”同时学会反思:如果用“how”的形式怎么表示呢?学生会想到“how ”后面跟形容词或副词,由此得出答案:“How beautiful the girl is!”由此可见,深入反思,能让学生感悟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四、 援疑反思
當学生对问题的反思能够达到一定深度时,教师可针对教材重点和难点,引领学生“援疑质理 ”进而援疑反思,组织辩论,形成热烈的探求局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学生的相互辩论、交流、探讨,让辩者据理力争,旁征博引,以理服人,帮助更多的学生捕捉学习的疑点,感悟自己的盲点,引发强烈的反思,并从中悟得真知,求得真经。
例如:“How much____the shoes?”“Five dollars____tenough.”
A. is;isB. are;isC. are;areD.is;are
对此题的答案,大家展开了激烈辩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答案为C,原因是鞋是复数,用“are”“five dollars”也是复数,也要用“are”。也有的学生认为答案为 B,原因是鞋是复数用“are”,而“five dollars”这里应被看成单数形式,并列举了一个例子:“How time flies! Three years is really a short time.”每个观点都是根据自己的推测与反思,纷纷提出各自的依据。
通过辩论和争议,许多学生明白了金钱、时间、距离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并能从其他同学的分析中,反思自己想不到的问题,及时拾遗补缺,进一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反思不断,感悟无限
学无止境则反思不断,这是人类获取新知识的最高境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次反思所获得的感悟,都应该是师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知识,是体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标志。
反思是自我否定的起点,恰恰也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起点。反思越多,感悟越深。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不断反思,改进自己在学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能领略到新视野、新空间中的无限风光。
实践证明,反思能使一些本该教师讲的问题,变成学生探究的活动,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活力的实践。它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发现、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领悟、自我升华。在反思中构建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宝库。反思,使学习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的过程。◆(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红星中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一、 诱导反思
例如:学完现在完成时态后,我让学生翻译句子“这辆自行车我买了三年”,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写成:“I have buy the bike for three years.”有的写成:“I have bought the bike for three years!” 根据学生的错误答案,我采用诱导反思的方法,先引导学生从现在完成时的概念构成、用法等进行回顾,然后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比、反思: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怎样将非延续性动词转换为延续性动词?让学生通过反思,总结出正确的做题思路:“I have had the bike for three years ”或“It’s three years since I bought the bike. ”这样的引领,既诱导了学生对自己错误的反思,又加深了学生对现在完成时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会反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知道,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反思。
许多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中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上课能听懂但自己不会独自分析,不知道该怎样设计问题。原因就在于学生不会抓关键问题,不会运用反思。例如:“There is going to____ta partythis afternoon” 很多学生都填“have”, 因为他们背熟了词组“have a party” 这时候,我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通过复习将来时态的构成和“there be ”句型让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答案应该为“be”。对于学生而言,学会反思,关键是要知道自己的盲点,并及时进行弥补,这样才能成为反思的直接受益者。因为反思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不断过滤的过程,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实现目标升华。经过一段时间反思训练和体验,学生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学习方法也越来越多了。
三、 深入反思
学会反思,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打开了心扉。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将“She is a beautiful girl”变成感叹句。学生会很容易做出来:“What a beautiful girl she is!”同时学会反思:如果用“how”的形式怎么表示呢?学生会想到“how ”后面跟形容词或副词,由此得出答案:“How beautiful the girl is!”由此可见,深入反思,能让学生感悟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四、 援疑反思
當学生对问题的反思能够达到一定深度时,教师可针对教材重点和难点,引领学生“援疑质理 ”进而援疑反思,组织辩论,形成热烈的探求局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学生的相互辩论、交流、探讨,让辩者据理力争,旁征博引,以理服人,帮助更多的学生捕捉学习的疑点,感悟自己的盲点,引发强烈的反思,并从中悟得真知,求得真经。
例如:“How much____the shoes?”“Five dollars____tenough.”
A. is;isB. are;isC. are;areD.is;are
对此题的答案,大家展开了激烈辩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答案为C,原因是鞋是复数,用“are”“five dollars”也是复数,也要用“are”。也有的学生认为答案为 B,原因是鞋是复数用“are”,而“five dollars”这里应被看成单数形式,并列举了一个例子:“How time flies! Three years is really a short time.”每个观点都是根据自己的推测与反思,纷纷提出各自的依据。
通过辩论和争议,许多学生明白了金钱、时间、距离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并能从其他同学的分析中,反思自己想不到的问题,及时拾遗补缺,进一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反思不断,感悟无限
学无止境则反思不断,这是人类获取新知识的最高境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次反思所获得的感悟,都应该是师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知识,是体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标志。
反思是自我否定的起点,恰恰也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起点。反思越多,感悟越深。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不断反思,改进自己在学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能领略到新视野、新空间中的无限风光。
实践证明,反思能使一些本该教师讲的问题,变成学生探究的活动,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活力的实践。它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发现、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领悟、自我升华。在反思中构建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宝库。反思,使学习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的过程。◆(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红星中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