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反思中感悟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145520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反思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反思”不是简单回顾,它包含反省、思考、探索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而得以改进和提高的情景过程。反思既有目的性,又带有研究性。然而,反思不是最终目的,反思的目标在于超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学习某些知识,尽管经过教师多次讲解,但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仍是一知半解。同样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会一错再错,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不懂得如何去分析错误的原因。可见没有反思的过程,成功的几率可能永远都是零。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诱导反思
  例如:学完现在完成时态后,我让学生翻译句子“这辆自行车我买了三年”,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写成:“I have buy the bike for three years.”有的写成:“I have bought the bike for three years!” 根据学生的错误答案,我采用诱导反思的方法,先引导学生从现在完成时的概念构成、用法等进行回顾,然后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比、反思: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怎样将非延续性动词转换为延续性动词?让学生通过反思,总结出正确的做题思路:“I have had the bike for three years ”或“It’s three years since I bought the bike. ”这样的引领,既诱导了学生对自己错误的反思,又加深了学生对现在完成时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会反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知道,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反思。
  许多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中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上课能听懂但自己不会独自分析,不知道该怎样设计问题。原因就在于学生不会抓关键问题,不会运用反思。例如:“There is going to____ta partythis afternoon” 很多学生都填“have”, 因为他们背熟了词组“have a party” 这时候,我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通过复习将来时态的构成和“there be ”句型让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答案应该为“be”。对于学生而言,学会反思,关键是要知道自己的盲点,并及时进行弥补,这样才能成为反思的直接受益者。因为反思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不断过滤的过程,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实现目标升华。经过一段时间反思训练和体验,学生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学习方法也越来越多了。
  三、 深入反思
  学会反思,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打开了心扉。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将“She is a beautiful girl”变成感叹句。学生会很容易做出来:“What a beautiful girl she is!”同时学会反思:如果用“how”的形式怎么表示呢?学生会想到“how ”后面跟形容词或副词,由此得出答案:“How beautiful the girl is!”由此可见,深入反思,能让学生感悟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四、 援疑反思
  當学生对问题的反思能够达到一定深度时,教师可针对教材重点和难点,引领学生“援疑质理 ”进而援疑反思,组织辩论,形成热烈的探求局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学生的相互辩论、交流、探讨,让辩者据理力争,旁征博引,以理服人,帮助更多的学生捕捉学习的疑点,感悟自己的盲点,引发强烈的反思,并从中悟得真知,求得真经。
  例如:“How much____the shoes?”“Five dollars____tenough.”
  A. is;isB. are;isC. are;areD.is;are
  对此题的答案,大家展开了激烈辩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答案为C,原因是鞋是复数,用“are”“five dollars”也是复数,也要用“are”。也有的学生认为答案为 B,原因是鞋是复数用“are”,而“five dollars”这里应被看成单数形式,并列举了一个例子:“How time flies! Three years is really a short time.”每个观点都是根据自己的推测与反思,纷纷提出各自的依据。
  通过辩论和争议,许多学生明白了金钱、时间、距离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并能从其他同学的分析中,反思自己想不到的问题,及时拾遗补缺,进一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反思不断,感悟无限
  学无止境则反思不断,这是人类获取新知识的最高境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次反思所获得的感悟,都应该是师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知识,是体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标志。
  反思是自我否定的起点,恰恰也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起点。反思越多,感悟越深。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不断反思,改进自己在学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能领略到新视野、新空间中的无限风光。
  实践证明,反思能使一些本该教师讲的问题,变成学生探究的活动,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活力的实践。它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发现、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领悟、自我升华。在反思中构建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宝库。反思,使学习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的过程。◆(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红星中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其他文献
古人云:“書读百遍,其义自见。”此话道出了阅读的至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对于教师而言,又该怎么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始动力,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除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外,积极开发和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重要途径之一。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寫作教学课,他以“滥竽充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确立论题。计有:(一)不能让南郭先生再“充”下去了;(二)南郭先生溜走是自知之明的表现;(三)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混进宫廷乐队;(四)假如南郭先生不逃走;(五)假如南郭先生后来学会了吹竽;(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努力实践,锐意创新,构建了许许多多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新方法、新模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个全新的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下面是本人一次下校调研时所听到的一节课的片段,从中可以看出:  一、教师是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者  这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仅就定义的引出,教师构建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首先设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通过千里马难遇伯乐而喻贤才难遇明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后,在老师精心安排的问题引导下,很快理解了课文的寓意。  在讨论千里马和伯乐的寓意时,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点波澜。熊军同学在准确地说出了千里马的寓意后,发出疑问:“老师,你认为我是千里马吗?”这个学生是班上的班干部,他分管班级卫生,工作认真负责。每天由他督促值日生打扫教室,真正
高一学生对数学新课程的学习状况如何?到底新课程对他们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我校高一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然后提出几点关于改进教学的建议。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等情况调查结果。从调查结果看,286位被调查学生中有73.1%的学生普遍对数学科目有兴趣,这有可能与高考制度和数学学科的性质有关,其中对数学兴趣“浓厚”的同学中,男同学占了78.6%,这充分体
摘要:本文介绍了轻负高质的内涵,以作者本人的经验及感悟体会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如何进行探究式的教学,以达到轻负高质的目标。笔者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方面卓有成效的成功体验和点滴收获,这对一线教师不仅有参考、借鉴的现实意义,对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也有着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探究 轻负高质    “轻负高质”是我校的一个国家级科研课题。“轻负
有人戏称“教书”为“放鸭子”,这是对教书行当的“自我解嘲”,细细品味,也颇有一番滋味:放鸭子是为了让鸭子自由自在,轻松活泼地各寻其食,胃口大的可以多吃点,胃口小的可以少吃点。尽量避免“吃不了”或“吃不饱”的现象存在。鸭子吃饱了,心情舒畅了,就能顺顺利利多下蛋。我们很难想象,对每一只鸭子喂同一种食物,同样多的分量,要求它们下同样大小、同样多的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对教学中的偶然性、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的引导者,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听懂课,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技能上的提高,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所希望的事情。然而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高中数学成为每一个学生都喜欢的学科,很多专家都有各自的看法。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1.首先要明确一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