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tu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我们的教学一直遵循“讲解—接受”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能力不高,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真正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做了诸多尝试和摸索,现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1.通过讲解化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兴趣。
  学科知识只有应用,才能凸显学科的价值,因此,在学生升入高中的第一堂课上,我从不急着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先通过大量实例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它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努力学好它,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并且列举一些在化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通过他们的事迹和故事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榜样的激励,从心底萌发要向他们一样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从而改变生活、造福人类的理念,自然而然地产生探索化学奥妙的浓厚兴趣。
  2.有效利用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基本理论和观点的得出和验证都需要通过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才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化学现象充满了好奇。教师一定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入领会学科基本理论。例如,学习钠的性质,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学过的知识推测出钠的化学性质,然后再用化学实验验证,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谈论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达到领悟新知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为什么”,并进行自主探究,直到答案浮出水面。这样的实验学习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
  创新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本身,更要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探求知识的来龙去脉,遇到问题,要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积极解决。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即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注重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提供与生活相关的、学生易于接受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传授,避免单一的讲授。比如,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如果掌握了实验法、阅读法、探究法、归纳法、演绎法、对比法等学习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会有大的提高。
  例如,对于“氯、溴、碘的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用实验验证氯水的主要成分。”通过学生课前设计实验,师生交流设计方案,筛选最佳方案,实施实验,最终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法、探究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化学课程中有着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科学品质,提高自己在周围实际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研究性课题,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运用调查、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采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地理教学注重地理知识的普及与应用,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及地理技能,要求贯彻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思想。笔者结合两年多的农村高中新课改教学实践,尝试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在农村高中学校的一些想法,以有效贯彻新课改理念,提高农村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和生活技能。  一、当前农村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地理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教学集知识、方法、能力、探究、
新课改以来,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层出不穷。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树立“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而教”的理念,关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相关策略探讨。 Since the n
通过定积分这一章的学习,我们越来越对积分思想的渊源感兴趣,怎么会想到用无限小的过程计算特殊形状的面积、体积和曲线长呢?  其实求面积和体积问题自古以来都是数学家们感兴趣的课题.首先,积分学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他使用了平衡法推导球体积,但没有使用极限的方法,而是创造了微元法分析问题.我国魏晋时候杰出的数学家刘徽提出“割圆术”,用思想无限分割方法推导出许多平面图形的
为了解常德市各机关单位的体质指数现状,2019年对湖南省常德市各机关单位全体职工进行了体质检测,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所有常德市各机关单位职工的体质检测数据,调查问卷数据
摘 要: 高一“物理学困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数理脱节的情况:学生实际掌握的数学知识与高一物理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差距明显。物理老师要引导学生多用心,利用零碎时间,思想、方法、体验补强这一数学工具,则将会突破物理难教、难学的瓶颈,给师生带来很大收益。  关键词: 物理学困生 数理脱节 数学处理 数学推理  一、物理老师的尴尬  “物理是不是很难?孩子能学会,就是不出成绩!”一位孩子在市一高上学的同事(数学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大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中物理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初步形成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强调认识和领悟科学的本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描述物理概念、定律、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脉络,提示
一、结论推导  如图1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的物体由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A滑至底端B,设斜面的动摩擦因素为μ,斜面长度为s,底边长度为L。  则由A滑至B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结论:物体沿斜面下滑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相当于物体沿动摩擦因素相同的斜面投影的水平面滑动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如图2所示。  结论推广:物体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由顶端下滑至底端過程中摩擦力做的功,与斜面倾
摘 要: 化学教学中渗透美学,可以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记忆、鉴赏和创造,促进学生观察、记忆、理解、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并大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望。  关键词: 化学文化 化学教学 美学渗透  化学教材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教师都可创造性地用语言美入其境、哲学美悟其神、思想美会其意。化学教学应以知识为主干,以方法为灵魂,抓住各知识的特点,挖掘美的因素,多方面显示人的文化诉求,让课堂的精神生
摘 要: 物理实验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要与时俱进。本文主要从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制作器材的八宝袋,重视实践活动,顺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等方面阐释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的时代性。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室 实践活动  实验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物理教学中,它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实验教学能不能创新,能不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创新思维能力的
經历了中考进入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较初中有了良好的转变,思想上也有了更高的认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组织课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任务驱动式教学不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以“完成任务”为核心,教师是任务的发布者,而学生是完成任务的实践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指挥者”,而且是学生的“指导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