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想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土。但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中存在严重的互动不佳。学生不响应导致两极分化严重,教学效果不佳。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应分析学生、提供支架、学会等待,从而促进课堂互动和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阅读课;互动;提供支架
本文选取了某镇区赛的四节课例为研究对象,对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互动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期引发的关注与思考。
一、课例的选取和分析依据
1.课例的选取。本文随机选取了同一天的四节课例,采取同一篇材料TheWeatherinEngland。学生来自同一间学校六年级,班级水平相当。四名选手性别、年龄、教龄各异,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是学校里的中青年专职骨干教师。
2.分析思路。本研究同时采用了师生行为分析法、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析法两种定量研究方法以及指标评价法相结合,分析四节阅读课各流程师生互动情况。从四节阅读课堂的课前热身、读前、读中、读后活动四大版块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从活动设计形式及时间、教师活动形式、教师使用语言时间、教师面对学生不响应的态度、学生活动形式的广度、深度,学生使用语言的广度及深度对四节课的互动状况进行分析。
二、课例互动情况的分析
按照上面的思路,笔者对四节课例的热身环节、阅读前和阅读中的活动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1.在热身环节中。在热身环节,每位教师都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但是每位教师的方式、时间情况完全不同,因此师生互动的效果也不相同。
从上表格可看出,教师A和C的热身较简单甚至没有。而教师B和D的热身活动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人数、时间来说都更加充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从教学效果来看,在这部分活动之后,教师A本身仍略紧张,和学生仍较陌生,而教师C较放松,先解释名字读音,但只是全班说了两次,大部分学生不熟悉词的读法。接着播放的歌曲Doyouknow whatseasonitis?”有两分钟,学生只是听,3分钟的破冰行动基本上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输出。教师B则不仅通过手脑并用的TPR游戏和学生间亲密起来,还复习了相关的月份。教师D的第一个热身活动参与人数不多,但是方式刺激,学生兴趣大,都想回答完老师问题上去射一射飞镖,而且该活动结合了学生的评价,此项活动做到了师班、师生间的互动。四节课的热身活动都没有生生互动。
2.读前活动。阅读前对于文本的背景、问题、单词、句型等的激活有利于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1.分析学生。奥苏伯尔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应充分分析学生后再教学。C的课例中的阅读前的单词句型激活,以春天为例,教师先后提出了“Whatseasonis it?”“What’stheweatherlike?”“Whatshouldwe take?”三个句型,这三个句型有两个是学生在五年级上学期时学的,当时赛课学生处于六年级下学期中,未开始总复习,中下生都忘记了五年级内容。而第三个句子拆开来学生明白,但合起来学生没見过。教师给的图片是衣物是拿来穿的,怎么说take呢,学生会认为是wear才对,再如sunglasses,boots等也是学生不熟悉的。
2.提供支架。(1)小组合作。任何一个课堂都存在着不同水平的学生,甚至有学者认为读了六年以后,会有六个年龄段的差异。面对一些深层次、难度大的题目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小组各成员职责任务要明确。(2)必要支持。小组合作没有必要的支持仍然未必成功。如:A的拓展部分是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四个问题“Whatshould wewear?”“Whatshouldwetake?”等,但是因为学生本身这方面的词汇缺乏,教师又没有提供更多的单词、句型、图片等,结果能够回答问题的学生屈指可数,最后时间到了A的课也没完成这部分。
3.学会等待。在几节课中,都曾经出现过个别学生对问题没有反应的情况。有的老师的做法是直接自问自答以保证课的顺利完成;有的是直接叫下一位同学,原先的那位同学自尊心受挫,直接影响了以后英语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延迟评价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过早评价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本研究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课堂,选取的实例也只反映一部分现状与问题。但是,对于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我们仍在路上。正如佐藤学所说: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
【参考文献】
[1]陈奎熹.教育社会学研究[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2,155-156.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JohnHattie.可见的学习(教师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阅读课;互动;提供支架
本文选取了某镇区赛的四节课例为研究对象,对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互动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期引发的关注与思考。
一、课例的选取和分析依据
1.课例的选取。本文随机选取了同一天的四节课例,采取同一篇材料TheWeatherinEngland。学生来自同一间学校六年级,班级水平相当。四名选手性别、年龄、教龄各异,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是学校里的中青年专职骨干教师。
2.分析思路。本研究同时采用了师生行为分析法、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析法两种定量研究方法以及指标评价法相结合,分析四节阅读课各流程师生互动情况。从四节阅读课堂的课前热身、读前、读中、读后活动四大版块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从活动设计形式及时间、教师活动形式、教师使用语言时间、教师面对学生不响应的态度、学生活动形式的广度、深度,学生使用语言的广度及深度对四节课的互动状况进行分析。
二、课例互动情况的分析
按照上面的思路,笔者对四节课例的热身环节、阅读前和阅读中的活动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1.在热身环节中。在热身环节,每位教师都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但是每位教师的方式、时间情况完全不同,因此师生互动的效果也不相同。
从上表格可看出,教师A和C的热身较简单甚至没有。而教师B和D的热身活动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人数、时间来说都更加充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从教学效果来看,在这部分活动之后,教师A本身仍略紧张,和学生仍较陌生,而教师C较放松,先解释名字读音,但只是全班说了两次,大部分学生不熟悉词的读法。接着播放的歌曲Doyouknow whatseasonitis?”有两分钟,学生只是听,3分钟的破冰行动基本上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输出。教师B则不仅通过手脑并用的TPR游戏和学生间亲密起来,还复习了相关的月份。教师D的第一个热身活动参与人数不多,但是方式刺激,学生兴趣大,都想回答完老师问题上去射一射飞镖,而且该活动结合了学生的评价,此项活动做到了师班、师生间的互动。四节课的热身活动都没有生生互动。
2.读前活动。阅读前对于文本的背景、问题、单词、句型等的激活有利于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1.分析学生。奥苏伯尔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应充分分析学生后再教学。C的课例中的阅读前的单词句型激活,以春天为例,教师先后提出了“Whatseasonis it?”“What’stheweatherlike?”“Whatshouldwe take?”三个句型,这三个句型有两个是学生在五年级上学期时学的,当时赛课学生处于六年级下学期中,未开始总复习,中下生都忘记了五年级内容。而第三个句子拆开来学生明白,但合起来学生没見过。教师给的图片是衣物是拿来穿的,怎么说take呢,学生会认为是wear才对,再如sunglasses,boots等也是学生不熟悉的。
2.提供支架。(1)小组合作。任何一个课堂都存在着不同水平的学生,甚至有学者认为读了六年以后,会有六个年龄段的差异。面对一些深层次、难度大的题目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小组各成员职责任务要明确。(2)必要支持。小组合作没有必要的支持仍然未必成功。如:A的拓展部分是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四个问题“Whatshould wewear?”“Whatshouldwetake?”等,但是因为学生本身这方面的词汇缺乏,教师又没有提供更多的单词、句型、图片等,结果能够回答问题的学生屈指可数,最后时间到了A的课也没完成这部分。
3.学会等待。在几节课中,都曾经出现过个别学生对问题没有反应的情况。有的老师的做法是直接自问自答以保证课的顺利完成;有的是直接叫下一位同学,原先的那位同学自尊心受挫,直接影响了以后英语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延迟评价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过早评价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本研究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课堂,选取的实例也只反映一部分现状与问题。但是,对于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我们仍在路上。正如佐藤学所说: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
【参考文献】
[1]陈奎熹.教育社会学研究[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2,155-156.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JohnHattie.可见的学习(教师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