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兮,形兮,相得益彰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王国中的一座高峰,千百年来它随着“数”与“形”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精深.伴着新课程研究实践的不断深入,它不朽的魅力又重现世间.本文通过对六年级“数与形”课例的研究,阐述、推广“数形结合”这一思想,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数;形;数形结合;数感
  “数兮形之所倚,形兮数之所伏.”一语惊醒梦中人……
  一、“数形结合”之前世今生
  夫数者,世间量之表征也;夫形者,空间形式及其数量间关系之称也.此二者是数学王国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数与形既各自开山立派,欣欣向荣,同时两者又同气连枝,相存相依,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印证,联系可谓千丝万缕.这血脉相连的关系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形结合.它意蕴深厚、源远流长,其诞生可以追溯到“数”“形”产生之初.千百年来,后继者不断探索它,丰富它,使它成为数学王国中的一座高峰.
  “数”“形”在小学阶段分别以“数与代數”“空间与图形”为统称;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数与形”一课是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二、“数形结合”之雾里看花
  “数形结合”这个词语浅显易懂,即使不是专门从事数学教育或研究的人也只能知之大概,但是您真能解释得清楚它吗?很难!何故?因为它很“玄”.“玄”在哪呢?“玄”在它不像“数”或者“形”那样是看得见、摸得着、物化的,“数形结合”阐释的是一种联系,一种思想,一种策略,古往今来,兴许有赏识它的伯乐,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感觉它还是像镜中月、水中花那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于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和反思中常常会有这样连串的困扰:第一学段:“数形结合”中是“数”先,还是“形”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直观的图形揭示数,是否影响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第二学段:如何在教学中很好地通过数抽象出图形、解决问题?数学课堂中能否建立一种(数—形—数)或(形—数—形)的“普世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形怎样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数形结合”在一片纷繁的嘈杂声中似乎被说得更“玄”了,力挺声中也夹杂着质疑的声响:难道“数形结合”真的这么重要吗?
  三、“数形结合”之舍我其谁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有诗曰:“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其重要性跃然纸上,笔者结合六年级“数与形”,发现数形结合有如下“三好”.
  (一)变“一知半解”为“入木三分”
  在课的导入部分,让孩子说说数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孩子们的发言是松散,碎片式的,教师再出示如下三幅图,让孩子说说看到了什么?和数学有什么联系?从而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也给后进的孩子一个平台,使得数学研究的对象“数”与“形”,以及两者的联系,深入孩子的心田.
  【设计意图:新课的导入,联系生活,拉近学生距离.通过旧知,唤起学生对数与形的感知,初步建立数与形结合的思想.】
  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孩子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数形结合的应用,教师再举例子.
  【设计意图:适时地介绍一些小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形结合的研究兴趣.通过回忆旧知,唤起相关活动记忆,沟通本节课与过去学习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并不陌生,它将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学习.】
  (二)变“机械学习”为“合理建构”
  在探究例1,发现规律中,让小正方形来拼出更大的正方形,从中发现数与形的奥秘.
  ①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学习单中的想一想、拼一拼、算一算、议一议.
  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拼图呈现在黑板上,并汇报.
  结合图形发现算式中的特点:从1开始,连续奇数相加,有几个这样的奇数和就是几的平方.
  2.验证规律:结合图形总结得出:从1开始连续奇数相加,有几个这样的奇数拼出的图形就有几行几列,也就是几的平方.
  3.写写填填.
  1 3 5 7=( )2
  1 3 5 7 9 11 13=( )2
  =92
  请你根据例1的结论算一算.
  1 3 5 7 5 3 1=( )
  1 3 5 7 9 11 13 11 9 7 5 3 1=(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想一想、拼一拼、算一算、议一议,亲历了从“形”到“数”的过程,能直观地发现“形”与“数”的关系.结合图形与算式发现计算规律,并且能应用规律来解决一些计算问题.让学生初次体验“形”能直观解释“数”的计算,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变“山穷水尽”为“柳暗花明”
  数形结合,能有效防止“生搬硬套”或“一棵树上吊死”,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在学习教学例2中,计算12 14 18 116 132 164 ….单纯给孩子们题目,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圆,画线段,画正方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去计算,就能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时,观察、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借助不同的几何图形解决例题中的代数问题,把抽象的代数问题形象化,使其直观、简洁、易懂,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例题中数与形关系的基础上,充分体会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的直观性,感悟数学的极限思想.】   综上三例,我们发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不可撼动的地位,他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构建、数感的培养、数学学习方法的获得都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四、“数形结合”之适得其法
  数形结合虽好,但怎么用却是很有讲究的,用不得法,往往得不到臆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慎重考虑“先形后数”还是“先数后形”.如何把握呢?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而定.
  1.就教材内容而言,对较新、较难的教学内容、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先形后数,借助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来表示数或数量之间的关系;对后续教材和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可先数后形,通过数来揭示形.
  2.就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言.第一学段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实施先形后数,让学生从形中读懂重要的数学信息,并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对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第二学段的学生,应该逐步过渡到先数后形,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拼、截引起的面积变化时,让学生通过画出直观图形,能让学生很快找出面的变化,揭示出面积变化的规律;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通过准确的线段图,很快找出单位“l”,量和量所对应的分率,确定解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数形结合”之发扬光大
  (一)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现行教材和《课标》,注重了知识、能力、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思想的培养,而数学思想的核心是数学本质,要揭示数学本质,主要阐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规律的发现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理性知识的应用等,并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研读教材、钻研教材,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形”找出解决问题的“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主动而有效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其他图形,从图中读懂重要信息,并整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对数形结合思维模式的认知,体会图形教学对数学知识形成的意义,注意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关注学生数形结合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图形与空间观念的认知能力.
  (二)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学习方式的应用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数与形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要做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让学生寓知识于活动之中,以形思數,帮助记忆;数形对照,加深理解;数形联系,以利解题;以形载数,以数量形;数形互释,图文并茂.把数形结合作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终结目标.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突出形象的感觉、形象的储存、形象的判断、形象的创造和形象的描述,重视有效的动手操作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动手、动跟、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使操作、观察等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三)注重让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良好习惯
  我们在学习简单的解决问题、认识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以及加、减、乘、除的意义及计算时,在解决分数应用题时,就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来.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发生变化时,都要求学生画出图形,用“形”来理解它们的变化,从而再用数来表示,达到用“形”来理解“数”,用“数”来表示“形”.经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转化能力,达到数形统一.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一种至关重要的思想方法,它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它的内隐性、弥散性、普遍性使得学生往往是在“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隐含于其中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的数学构建得到提升.正确充分合理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使学生更科学地搭建数学知识结构,培养数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更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研究与实践,不断丰富它的新内涵,从而为数学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袁桂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及其运用[J].广西教育,2014(15):26-27.
  [2]张亮.数形结合法的几个应用[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5):88-90.
  [3]肖柏荣,潘娉姣.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示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张硕,石俊娟.关于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思考.[J].数学通报,2007(11):16-19.
其他文献
【摘要】《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可见作为一位教师,传道为先.所谓传道即为育人之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这是新课程标准赋予教师的一个责任.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教学中肯定要重视德育渗透.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渗透.  【关键词】情境;过程;数学活动;魅力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
【摘要】数学教学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不断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设计的优劣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十分注意提问的艺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一个萌芽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建立起来,但经过一年级一年的学习,他们的数学思维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可以进行一些稍微有一点难度的数学知识学习.在小学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函数零点问题越来越受命题者的青睐.作为基本初等函数,方程和图像的交汇点,要解决这类问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还要熟练灵活地变通.这类问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蕴含了丰富的数形结合与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高考函数零點的考查大多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可能也会在导数压轴题中涉及,难度较大,大多数学生会选择放弃.小题所考查的角度有解方程求具体函数的零点、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确定零点存
“计”,我认为是对于算理的理解,计谋、合计是观察思考后做出合理的选择;“算”,我认为是对算法的归纳,运用正确的理解,快速地解决问题.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在计算教学中,算理探究与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立足理解,算理是基础  何为算理?顾名思义,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
【摘要】知识从生活中而来,同时知识最终运用于生活,以此为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及时地进行教学改革,尽量缩短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更强,这样既能直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可以为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利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与探究数学问题,并透过生活现象来强化数学知识的理解,真正解
【摘要】课堂是教师开展学习,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优劣.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改变,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能力,因此,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做出分析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可以产生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优化课堂;兴趣;初中数学;策略;分析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学生可以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感,可以在有效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重提出“四基”“四能”,为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四基”、培育“四能”,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为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四基”;“四能”;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11361027,No.1127104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14A030313625);广东省教育
一道例题,如果静止、孤立地去讲解它,那么充其量只不过解决了一个问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一般都具有典型性、探索性,大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笔者在使用教材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对图形、题设和结论进行恰当的变化,充分发挥例题、习题中图形的教学功能,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画图、观察、探索、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一、注重一题多解  如,75页例题10:已知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中,AB
背景分析:高考是一座独木桥,躲不掉也逃不过,高考中数学分数比例是8∶1∶1,80%是中低难度的题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得120分的,更不是所有的学生在高考中,数学都能达到及格的分数.  近几年,阅读能力在数学试卷中都有所体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阅读仍然存在一些偏见,不少人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
【摘要】近年來,各地不少中考几何压轴题,用传统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的难度很大,如果能有意识地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分析、解答,往往更加简捷、巧妙.本文以2017年广州中考的一道几何压轴题为例,进行对比说明.  【关键词】平面直角坐标系;几何压轴题;定量分析  一直以来,围绕相似三角形、圆等内容命制的纯几何证明题,不断出现在各地的中考压轴题中.由于其常需添加辅助线、涉及的数学思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