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英语学习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掌握了一门交际工具,但从深层价值上来看则是增添了新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及能力。因此,英语学习应该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非智力因素指的是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一切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
一、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一些效仿性强的实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领会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些目的可以大到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小到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之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上的多样化,需因材施教并把握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采用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具体教学情况的英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如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课后开展竞赛、组织英语角及英语晚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要求,让他们各有所获,体验成功的感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模仿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兴趣。
2.热爱学生。
情感激励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过程,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微妙、细腻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情感教育主要体现为客观、公正、一视同仁,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不迁怒、不训斥学生。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有一颗宽容的心,当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方面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都要适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3.磨砺学生的意志。
培养优秀品质,非智力因素中对智力和能力有明显作用的性格特征是勤奋,而勤奋往往与踏实、自信、坚韧、刻苦等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坚韧、勤奋、刻苦的优秀品质。在英语教科书中也有大量的课文渗透了磨炼意志、培养性格的教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适时进行激励性的教育,力求使学生克服惰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自省、有所进步。
二、培养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可以说是一门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艺术,教师不仅要自己创造,而且要鼓励学生创造。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的服务上,“教”和“学”应体现互动性。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学必须着重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这是人类最复杂、最高级的思维过程,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发散思维、辐射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方面的训练。如在词汇、句型教学中运用“一词多义”、“一句多译”来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阅读教学中采用“读前预测”、“归纳总结”,以及语音教学中的“音义联想”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联想、类比及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探索“启发式”教学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地吸引学生从问题出发,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展学生的类比、联想等发散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空间。
2.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习惯、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独立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学习策略上,要尊重学生主体,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向“发现学习”。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如在讲新课前编制预习提纲,要求学生根据提纲结合课文与练习等材料,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等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带着问题上课。在学生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有了系统的掌握,听、说、读、写等技能都有一定提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阶段性知识形成逻辑结构,根据单元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将所学知识纵连成一串,横连成一片,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只有注重学生的内化进程,在教学中刺激、促进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求知,才能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多年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摆脱种种错误思想的束缚,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发挥创新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以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学情与教情的英语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学生在智力、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使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一些效仿性强的实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领会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些目的可以大到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小到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之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上的多样化,需因材施教并把握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采用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具体教学情况的英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如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课后开展竞赛、组织英语角及英语晚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要求,让他们各有所获,体验成功的感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模仿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兴趣。
2.热爱学生。
情感激励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过程,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微妙、细腻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情感教育主要体现为客观、公正、一视同仁,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不迁怒、不训斥学生。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有一颗宽容的心,当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方面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都要适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3.磨砺学生的意志。
培养优秀品质,非智力因素中对智力和能力有明显作用的性格特征是勤奋,而勤奋往往与踏实、自信、坚韧、刻苦等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坚韧、勤奋、刻苦的优秀品质。在英语教科书中也有大量的课文渗透了磨炼意志、培养性格的教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适时进行激励性的教育,力求使学生克服惰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自省、有所进步。
二、培养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可以说是一门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艺术,教师不仅要自己创造,而且要鼓励学生创造。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的服务上,“教”和“学”应体现互动性。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学必须着重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这是人类最复杂、最高级的思维过程,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发散思维、辐射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方面的训练。如在词汇、句型教学中运用“一词多义”、“一句多译”来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阅读教学中采用“读前预测”、“归纳总结”,以及语音教学中的“音义联想”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联想、类比及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探索“启发式”教学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地吸引学生从问题出发,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展学生的类比、联想等发散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空间。
2.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习惯、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独立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学习策略上,要尊重学生主体,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向“发现学习”。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如在讲新课前编制预习提纲,要求学生根据提纲结合课文与练习等材料,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等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带着问题上课。在学生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有了系统的掌握,听、说、读、写等技能都有一定提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阶段性知识形成逻辑结构,根据单元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将所学知识纵连成一串,横连成一片,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只有注重学生的内化进程,在教学中刺激、促进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求知,才能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多年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摆脱种种错误思想的束缚,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发挥创新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以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学情与教情的英语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学生在智力、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使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