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对象,大学生的素质水平是辅导员职业能力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从个人层面讲,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以提高工作效率;从学校层面讲,要扩大职业能力提升的外延,加强对辅导员职业态度和素养的培养。同时完善辅导员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为职业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学生需求;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对策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笔者以所在院校辅导员和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辅导员职业能力自评情况与学生期望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找出辅导员职业能力存在的不足,为探索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对策指明方向。
1.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现状自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发现,认为个人职业能力情况“好和较好”,以及能够胜任各项工作需求的辅导员超过总人数的75%,分别为32.14%和43.57%,总体情况良好。
2.关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性,辅导员与学生存在差异。从此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上,辅导员和学生的认知存在差异。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作为最重要的职业能力源于国家对辅导员角色与职责的要求,而学生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源于自身的实际需求和读大学的动机。当辅导员努力的方向与学生需求不一致时,容易降低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职业倦怠,因此辅导员和高校应对此加以关注。
3.开放式问题调查结果及分析。为了获取更加深入客观的信息,在对学生进行调查时问卷设立了一个开放式问题:“您喜欢什么样的辅导员”。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辅导员类型排前五位的依次是:沟通交流能力强,具有亲和力;阅历丰富,能够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深入学生,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辅导员;见多识广、思维活跃、能力较强的辅导员。由此可以看出,在学生心目中辅导员的职业素养远比工作能力重要。这些调查结果将为我们研究探讨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提供研讨角度和数据支撑。
二、基于学生需求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辅导员工作成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该辅导员的认同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需求理应成为研究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1.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确保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有的放矢。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辅导员,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此基础上总结学生的发展规律,确定有效的职业能力发展方向。辅导员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目标,以此为主要参考依据,有针对性地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对自身职业能力进行完善和提高,确保职业能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增强工作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2.完善辅导员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为职业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难度较大,繁杂的日常事务占据了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学校管理部门应从制度层面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范畴,让辅导员从职责不清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专心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生管理工作,避免出现“辅导员忙得焦头烂额,学生问题却未见减少”的现象。同时从制度层面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方向,对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督促和指导,帮助辅导员在迷茫中坚定提升职业能力的意识。
3.扩大职业能力的外延,加强对辅导员职业态度和素养的培养。从学生关于“您喜欢什么样的辅导员”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辅导员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上,这说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要伴随自身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这是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基础。一个好的辅导员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更需要拥有“敬业爱生”的态度和精神。因此,高校在要求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职业态度和素养的培养。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管理者整合学生、辅导员、学校三方的利益需求。在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指导下,搭建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激发辅导员的工作动力,使其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服务管理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蒲清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4).
[2]富显韬.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1).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思政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HXSZ1506)的阶段性成果。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金指导)“心理资本视阈下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6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学生需求;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对策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笔者以所在院校辅导员和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辅导员职业能力自评情况与学生期望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找出辅导员职业能力存在的不足,为探索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对策指明方向。
1.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现状自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发现,认为个人职业能力情况“好和较好”,以及能够胜任各项工作需求的辅导员超过总人数的75%,分别为32.14%和43.57%,总体情况良好。
2.关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性,辅导员与学生存在差异。从此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上,辅导员和学生的认知存在差异。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作为最重要的职业能力源于国家对辅导员角色与职责的要求,而学生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源于自身的实际需求和读大学的动机。当辅导员努力的方向与学生需求不一致时,容易降低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职业倦怠,因此辅导员和高校应对此加以关注。
3.开放式问题调查结果及分析。为了获取更加深入客观的信息,在对学生进行调查时问卷设立了一个开放式问题:“您喜欢什么样的辅导员”。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辅导员类型排前五位的依次是:沟通交流能力强,具有亲和力;阅历丰富,能够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深入学生,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辅导员;见多识广、思维活跃、能力较强的辅导员。由此可以看出,在学生心目中辅导员的职业素养远比工作能力重要。这些调查结果将为我们研究探讨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提供研讨角度和数据支撑。
二、基于学生需求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辅导员工作成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该辅导员的认同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需求理应成为研究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1.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确保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有的放矢。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辅导员,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此基础上总结学生的发展规律,确定有效的职业能力发展方向。辅导员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目标,以此为主要参考依据,有针对性地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对自身职业能力进行完善和提高,确保职业能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增强工作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2.完善辅导员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为职业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难度较大,繁杂的日常事务占据了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学校管理部门应从制度层面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范畴,让辅导员从职责不清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专心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生管理工作,避免出现“辅导员忙得焦头烂额,学生问题却未见减少”的现象。同时从制度层面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方向,对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督促和指导,帮助辅导员在迷茫中坚定提升职业能力的意识。
3.扩大职业能力的外延,加强对辅导员职业态度和素养的培养。从学生关于“您喜欢什么样的辅导员”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辅导员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上,这说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要伴随自身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这是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基础。一个好的辅导员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更需要拥有“敬业爱生”的态度和精神。因此,高校在要求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职业态度和素养的培养。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管理者整合学生、辅导员、学校三方的利益需求。在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指导下,搭建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激发辅导员的工作动力,使其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服务管理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蒲清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4).
[2]富显韬.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1).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思政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HXSZ1506)的阶段性成果。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金指导)“心理资本视阈下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6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