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表格建构式”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y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游记文章,这些文章往往语言优美,游览顺序清楚,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针对这类课文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可采用“表格建构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利用表格建构为载体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第四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来谈谈这类课文的教学。
  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祖国美丽山河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随作者一同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想了解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与你想的是否一样?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预设表格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简单的路线图。
  3.教师根据学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游双龙洞的路线图。(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4.对照板书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填写在表格中。
  第三环节:探究品味,体验感知
  教师:这些景点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关键词语概括吗?请仔细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关键词句体会。小组讨论解决。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深入感悟。
  (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品读“孔隙”“内洞”)
  1.品读“孔隙”。(在学生交流了孔隙的特点之后)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来感受一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过孔隙的?(学生产生兴趣之后,要求学生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我们要怎样过孔隙。)
  教师:请同学到前面演示一下,让大家看看这船到底有多宽,人们怎样从孔隙中通过。(把墙面当作船底,请两位学生试着“躺一躺”,当两名学生将身体如文中所写的那样紧贴在墙上的时候,出示过孔隙时的动画展示,教师进行画外音的配合,从而让大家对孔隙的窄小低矮的特点有比较真实的感受。)
  教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相机点拨:正是由于外洞和内洞的大,才显得孔隙越发的窄小、低矮。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的同时,还着重描写了过孔隙时的内心感受,这样就更加突出了孔隙有别于内、外洞的特点了。)
  学生活动: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的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2.品读“内洞”。
  教师:“双龙”其实是什么?(教师点学生回答)
  教师: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状,并给它取一个动听的名字。(教师出示千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第四环节:师生总结,形成表格
  教师:你从大家的交流中感受到各景点部分分别有什么特点?你学习到作者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收获?(要求学生将疏理的知识设置成表格,然后交流汇报。)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内化语言
  教师:同学们,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固然值得观赏,但我们的家乡兴化也有很多值得游览的景点。你能举些例子出来吗?(水上森林、上方寺、郑板桥故居、千岛菜花等,特别是水上森林,每天都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来旅游观光。)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有关景点,好吗?(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水上森林和其他景点的图片)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共写导游稿,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阐释与点评
  “表格建构式”教学模式是以过程与方法目标为载体,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又是知识传播者,还是学习伙伴。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在探究体验中形成表格,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主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点。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4 Time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询问时间”这一功能项目,按照时间顺序创设了一个个真实自然的场景,并由此展开了1~12的教学。要求学生比较熟悉地掌握时刻表达法What’sthe time?It’s…o’clock,以及数词1~12外,还出现了常用句型Shall we…?It’s time to…,再加上Let’s…。的复
《欢乐的泼水节》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但是,对于江南的学生来说,傣族的泼水节离他们很遥远,很难理解泼水节在傣族人民心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切身感受到欢度泼水节时人们的浓浓的喜庆之情。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决定用“情境教学法”,把全班学生组成一个“小小导游团”,走入课文情境,以“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但是,实际的
有很多小学生学书法常常半途而废,这一方面与书法入门不易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自身有关。所以,教学中,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让学生尽快找到入门的感觉;二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持之以恒。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经验。    一、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    主要是进行书法美感和手感的训练。   1,美感训练  商承祚说:“如果好坏不辨,盲目模仿,依样画葫芦,那对我们临写是有不利的。”所以,首先要培养小学生敏锐的书法美感
解决问题的策略宗旨是加强对策略形成过程的体验,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策略意识”。具体表现为能体会策略的特定价值与意义,掌握运用策略的基本思路和过程,能适当地将策略与实际问题匹配,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问题解决后的成功体验,它更多地强调“过程”的价值和策略的丰富内涵。让策略体验贯穿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去体验策略形成过程?下面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活动课程范畴,是活动课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深化与发展,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它强调以多元价值取向,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方式的多元方式,以此更好地落实课程的各项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设计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小超市》。  课堂设计分活动和评价两大块。    一、活动购物    活动准备:各种物品(文化用品:书包、钢笔、文具盒、彩笔
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这是新课标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基础。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而,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叩开《品德与生活》之门。  一、突出直观的教学形式  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按照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生动、直观的形式,能充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必备的能力。语文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途径,本课教学巧设情境,通过实践或模拟训练开辟一条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让学生真正成为口语交际课堂的主体。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2.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训练学生,使学生了解购物讲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能上好作文课,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乐”写。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多说    说好话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我规定学生在校一律讲普通话,提倡校外也讲普通话。同时可结合一些活动,如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开辟“普通话一角”等进行
设计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风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让风走进学生的视线,进入学生的画中呢?我引领孩子从寻找风、留住风入手。展开本次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表现的天性,通过让彩带飘起来、留住风、表现风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问题,在探究中展开想象。  “风”的创作过程,是学生造
一天,女儿在我办公桌上写家庭作业,忽然,她伸出右手说:“妈妈,我大拇指上有个东西,硬硬的,中指上也有,好痛!”我一看,在那只稚嫩、白皙的小手上竟然长着两个硬邦邦的茧子。毫无疑问,那是写作业留下的痕迹。那一刻,我心中有一根弦被拨动了,作业留给孩子的究竟是什么?是这样一个略显突兀的茧子,还是帮助孩子发展心智的梯子?这引起了我对作业问题的深刻反思。  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我一直认为,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