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它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活动而不断生成的过程。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结合本人的学习与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目标,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前提
要把握好一种事物,首先就必须了解它。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的课程。它往往以主题的形式进行探究实践活动,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劳动实践、服务、技术实践等,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一门发展性课程,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回归学生本性,解放学生的个性是其基本价值追求。比如:在“交通安全课”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他们深知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各种交通安全标志,做文明、有序的交通参与者,并带领学生到十字路口进行交通指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交通参与者及每名交通参与者遵章守序的重要意义。
二、注重互动,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和评价者。教师本身要具备规划与设计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及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等。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态度、能力等将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成效。这就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兴趣和特长,有较强的自主空间;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学习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学会从中了解自己,并与他人分享探索的体会和进步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学校、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确定。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上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要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领域的扩大,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人交流沟通,陶冶情操,树立良好道德意识,使自我人格臻于完善。
三、加强管理,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建议每一个学校根据本校的特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出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力求从课程安排组织上落实计划性,体现规范化。
在师资配备与培训上,要体现群体合力,发掘教师潜能,以研促教。即提倡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制度,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研讨活动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此外,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建议学校利用社会教育力量,聘请部分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校外辅导员等,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在硬件设备上,应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如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基地、多种教学功能室的作用,并尝试开发社区资源,争取社会教育力量支持,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只有学校普遍有效实施,才能让它放射出应有的光彩。
践活动课程,结合本人的学习与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目标,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前提
要把握好一种事物,首先就必须了解它。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的课程。它往往以主题的形式进行探究实践活动,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劳动实践、服务、技术实践等,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一门发展性课程,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回归学生本性,解放学生的个性是其基本价值追求。比如:在“交通安全课”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他们深知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各种交通安全标志,做文明、有序的交通参与者,并带领学生到十字路口进行交通指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交通参与者及每名交通参与者遵章守序的重要意义。
二、注重互动,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和评价者。教师本身要具备规划与设计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及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等。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态度、能力等将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成效。这就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兴趣和特长,有较强的自主空间;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学习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学会从中了解自己,并与他人分享探索的体会和进步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学校、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确定。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上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要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领域的扩大,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人交流沟通,陶冶情操,树立良好道德意识,使自我人格臻于完善。
三、加强管理,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建议每一个学校根据本校的特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出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力求从课程安排组织上落实计划性,体现规范化。
在师资配备与培训上,要体现群体合力,发掘教师潜能,以研促教。即提倡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制度,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研讨活动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此外,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建议学校利用社会教育力量,聘请部分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校外辅导员等,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在硬件设备上,应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如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基地、多种教学功能室的作用,并尝试开发社区资源,争取社会教育力量支持,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只有学校普遍有效实施,才能让它放射出应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