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好物理随堂探究实验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46-02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展示创新能力和个性特长的主渠道,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理解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教学的辅助语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它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起着任何其他教学都无法代替的作用。学生在物理概念、规律等的学习中,仅仅靠教师的演示实验还不足以获得深刻的认识,为了更好地为物理课堂教学服务,满足学生的动手欲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隨堂探究实验,收到明显的效果。在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选择设计什么样的随堂实验,以及如何设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都必须从教学目的出发,必须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应用过程,发掘这些过程中的创造性成分,合理选择、精心设计并适当组合一些随堂实验,将物理现象的展示,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现象的探究,物理结论的交流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活动中,主动摄取知识,发展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随堂探究实验的设计中应做到:
  一、随堂探究实验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在设计一节课堂的教学时,必须首先从整体着眼,深入分析教材和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设计教学过程和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教师必须非常明确所设计的随堂探究实验在整节课中担负着什么作用,这样才能选取最合适的题材,并在最恰当的时机安排随堂探究实验,避免盲目的堆砌。
  二、随堂探究实验的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科学始于好奇。好奇心是引起学生探索、学习和创造冲动的重要因素。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强烈的学习愿望,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随堂探究实验实验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大自然的思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这对于培养学生热烈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只有在充满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状态中,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认识。因此,在随堂探究实验的设计上,应尽量选取、设计一些实验现象明显、新奇有趣而且容易操作、成功率较高的实验,通过精心设计物理情景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对获取知识和追求真理的强烈的渴望之中去探索和认识物质世界,实现物理教学情感的转移。例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用“被压的易拉罐”的实验引入新课,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一个易拉罐、一块橡皮泥或生面团、一小块金属片,实验时,先用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片刻,再用金属片和橡皮泥将易拉罐的口密封,过一会儿,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易拉罐竟然瘪了!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立刻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寻物理现象背后的奥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在随堂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知识,而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是在亲身体验、领悟和创造中获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初中生的好奇心强,易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有较强的动手欲望。教师应充分结合这一年龄特点,利用随堂实验进行情景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及时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与动脑、发现与思考,使学生真正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是当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主动摄取者。
  四、在随堂探究实验中要注意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有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过程,在随堂探究实验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讨论、争论,大胆质疑和发问,大胆发表新见解、新思路,大胆创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他们的个性,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通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随堂探究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观察实验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產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以及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应该积极推进教学有效策略的改革,是目前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教学策略 ; 小学数学 ;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42-01  1.创建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兴趣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目的:(1)使用PLGA支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进行三维培养,构建HGFs-PLGA力学加载模型。(2)采用i TRAQ标记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2D-LC-MS/MS)对三维培养及压应
【摘要】观察能力作为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延伸,对学生学好数学、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总结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激发兴趣、积极评价,突出目的、防止干扰,启发善导、教贵得法,讲究策略、培养习惯,逆向思维、发现规律等教学策略,对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促进小学数学的教与学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 ; 数学教学 ; 培养 ; 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44-02  冬至以后的宜昌,难得有阳光暖暖地照着,一个由42名学生组成的班级里,传来了一阵阵大笑声。凑近一看才知道,英语基础薄弱的704班的孩子们,居然一个二个在这节英语课上发言了。这节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点教学课,是16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是“基于学生立场的英语语言点教学”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44-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一个教师只有当她真心实意爱着自己学生的时候,她才能够把学生完全吸引到所主持的教育过程中来,才能够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地運用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确如此,如果我们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良好的教育就
【摘要】英语作为当前全球通用语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应仅仅着眼于英语成绩,还要让学生有所得,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让学生不再沉默、无声,让学生想说、敢说、在说、要说。在本文中,笔者概述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略谈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 ; 英语口语 ;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45-02  初中英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应用题的解答能力需要教师的用心启发“得法”启发,也就是说需要教师针对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少,思维程度有限的特点,尽量于他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来启发他们,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够由此及彼地联系和共鸣,才会取得与其教学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 应用题 ; 由此及彼 ; 得法启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47-01  前段时间一节试教课上,学生在进行小练笔,我发现一位同学在横放的本子上写字,指尖朝向身体左边。我赶紧帮他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把他的本子摆正,告诉他正确的写字姿势。过了一会儿,他竟然又变成了老样子。我问他:“你怎么还这样写?”他说:“按你说的那样写,我写不好字。”  这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