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下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建立在历史基础知识之上的学科能力该如何培养、如何训练、提升呢?经过高中三年新课标教学以及高考辅导、认真反思后得到认识:在有限的时间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是适应新课标高考要求的关键性环节。
关键词:历史教学 有效性 五个一工程
中图分类号:G623.4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实施课堂教学的“五个一工程”是打造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历史课堂教学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五个一工程”的核心关键。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这个主体。教师从观念到实践都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室变为学堂。新课程改革目的是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有创造性地发展。因此,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从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发者和组织者,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充满活力,要想办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愉快主动地去学习新知。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做到每一节课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到学生学到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多少。每一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的实施最后到教学反馈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去考虑。知识是无限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综合等基本能力,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指引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才真正向学生传授了打开知识王国的钥匙。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位人物,一个故事”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掌握历史知识不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意识、健全人格、个性发展等非智力因素能力比认知能力更为重要,对人的一生影响更大。从三维目标的实现来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
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意识、健全人格、个性发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及历史学科所承担的德育教育的重任,不是光凭教师硬生生喊几句口号就能被学生所接受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英勇无畏、艰苦奋斗……所有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都是由历史上一个个或伟大或渺小的人物铸就与传承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生动有趣的故事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健全人格的塑造、创新发展精神的培养。
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但是学生感觉课本上的历史生硬枯燥,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偏好现代“穿越”剧的特点,开学后不久,布置学生自由“穿越”为任一节内容当中的历史人物,搜集整理这个历史人物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最好是两到三人合作完成,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搜集甄选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课上讲述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视频展示历史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透过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润物细无声地达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还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三、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则材料,一道真题”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初中阶段很多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基本知识的积累已经很难做到,更别说历史学科基本能力的形成简直就是奢望。在各学科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选择牺牲在他们看来只需要背背就能对付的历史等学科。以往高一教学仅仅重视学业水平考试的目标要求,没有把高一历史教学看成是高中三年历史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多高一任课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前的背诵默写、突击复习,很多选择上了文科以后的学生无法适应突然增加的试题难度,从而对学习历史丧失了信心。因此,从高一开始,既要注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养成,还要注重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历史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从高一阶段教学开始,每节课选取适当的材料,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围绕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内容来进行问题设计。材料的问题设置可以不必很多,一般两、三问即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逐渐增加难度,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材料题展示的形式既可以是多媒体,也可以是同步练习册上的作业题,或者就是针对课本上某一段文字作为材料设计问题,形式多样,可灵活掌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去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教师的讲解分析既有解题思路又有答题技巧,久而久之,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就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课堂上选取的一道真题,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也必须以围绕主干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来选题。例如:在高一上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内容时,可以选取: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 郡县制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而到高三复习时就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可以选取: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在不同阶段、不同班级选取适当的高考真题进行训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加上教师的解题指导,很多学生会很快适应高中阶段历史学科能力水平的要求。
高中三年历史教学,每节课都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都关注“一位人物”、叙述“一个故事”、训练“一则材料”、实战“一道真题”,通过打造 “五个一工程”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和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 有效性 五个一工程
中图分类号:G623.4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实施课堂教学的“五个一工程”是打造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历史课堂教学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五个一工程”的核心关键。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这个主体。教师从观念到实践都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室变为学堂。新课程改革目的是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有创造性地发展。因此,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从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发者和组织者,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充满活力,要想办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愉快主动地去学习新知。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做到每一节课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到学生学到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多少。每一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的实施最后到教学反馈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去考虑。知识是无限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综合等基本能力,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指引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才真正向学生传授了打开知识王国的钥匙。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位人物,一个故事”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掌握历史知识不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意识、健全人格、个性发展等非智力因素能力比认知能力更为重要,对人的一生影响更大。从三维目标的实现来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
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意识、健全人格、个性发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及历史学科所承担的德育教育的重任,不是光凭教师硬生生喊几句口号就能被学生所接受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英勇无畏、艰苦奋斗……所有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都是由历史上一个个或伟大或渺小的人物铸就与传承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生动有趣的故事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健全人格的塑造、创新发展精神的培养。
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但是学生感觉课本上的历史生硬枯燥,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偏好现代“穿越”剧的特点,开学后不久,布置学生自由“穿越”为任一节内容当中的历史人物,搜集整理这个历史人物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最好是两到三人合作完成,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搜集甄选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课上讲述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视频展示历史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透过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润物细无声地达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还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三、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则材料,一道真题”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初中阶段很多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基本知识的积累已经很难做到,更别说历史学科基本能力的形成简直就是奢望。在各学科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选择牺牲在他们看来只需要背背就能对付的历史等学科。以往高一教学仅仅重视学业水平考试的目标要求,没有把高一历史教学看成是高中三年历史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多高一任课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前的背诵默写、突击复习,很多选择上了文科以后的学生无法适应突然增加的试题难度,从而对学习历史丧失了信心。因此,从高一开始,既要注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养成,还要注重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历史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从高一阶段教学开始,每节课选取适当的材料,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围绕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内容来进行问题设计。材料的问题设置可以不必很多,一般两、三问即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逐渐增加难度,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材料题展示的形式既可以是多媒体,也可以是同步练习册上的作业题,或者就是针对课本上某一段文字作为材料设计问题,形式多样,可灵活掌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去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教师的讲解分析既有解题思路又有答题技巧,久而久之,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就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课堂上选取的一道真题,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也必须以围绕主干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来选题。例如:在高一上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内容时,可以选取: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 郡县制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而到高三复习时就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可以选取: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在不同阶段、不同班级选取适当的高考真题进行训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加上教师的解题指导,很多学生会很快适应高中阶段历史学科能力水平的要求。
高中三年历史教学,每节课都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都关注“一位人物”、叙述“一个故事”、训练“一则材料”、实战“一道真题”,通过打造 “五个一工程”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