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地域与工作的双重机缘,我与许友兰工作室的两批学员都有过深入的接触,参与了他们教学理念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打磨、科研专题的确立、教育专著的构思。如何引领他们尽快冲破成长瓶颈,走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许友兰工作室的助推策略是,以打造鲜明的教学个性、构造自己的专业“地标”为突破口,引领学员潜读经典宏赡文化视野,对话名家提升教育理念,击楫教海锻炼教学内功,投身科研植根生命沃土,入专业之门,炼教学之术,开育人之智,悟教育之道,在磨砺、淬炼中找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一、在对个性化教学主张的追寻中找到“自我”,走出“高
原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有意或无意地对相关现象、问题进行思考,这些思考不乏有价值的见解,但总体而言,是零散、模糊、肤浅的,不够系统、清晰,没有深度。只有对这些教学现象、问题进行理性的发酵与加工,教学思考才能升华为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是教学思想的具体化、个性化,是理论与实践、认识与情感、知识与智慧的“合金”,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因此,提出个性化的教学主张,不仅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一步,也是工作室培养名师、助推教师成长的核心抓手之一。
工作室第一期学员姜树华正是在渐进中看清“自我”,追寻“言意共生教语文”这一个性化教学主张的过程中实现专业腾飞的。“言”“意”问题是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关键问题,其间纠缠着“文”与“道”、“工具”与“人文”、“形式”与“内容”、“感悟”与“训练”、“表达”和“思维”等众多复杂的关系。姜老师迎难而上,认真梳理“言”与“意”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然后借鉴共生理论,实现了对“言意兼得”这一学界共识的超越:“言意共生”不仅着眼于“言意兼得”“文意兼得”之意,更落点于“言”“意”的彼此交融、彼此支撑、彼此相长之实。有了感性经验向理性思考提升的这一步,有了“言意共生”教语文这一个性化的教学主张,姜树华走到了人生的新高度,不仅成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也从语文教学的实践者逐步演化为语文教学的实践家。几年间,不仅《窃读记》《鞋匠的儿子》《伊索寓言》《假如没有灰尘》等课例叫响全国,专著《言意共生教语文》也已问世。
在导师许友兰的引领下,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帮助下,第二期的7位学员都有了或正在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构想。语文与道德教育密不可分,王志刚老师的工作与研究又横跨语文、思品两个领域,因此,他提出“道德语文”的教学主张,力图厘清语文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复杂关系,发掘语文教育的道德价值,探寻教道德的语文、道德地教语文的途径。朱圣宏老师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很多问题都源于缺乏哲学高度的思考与把握,儿童性不强,他主张从儿童哲学的视野审视、架构儿童语文,并努力付诸实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弊端,陈培娟老师主张从学生自主建构、回归学科本质、遵循母语规律等维度探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在对这些个性化教学主张的追寻与实践中,二期学员必将一路风景无限,收获多多。
二、在对独特教学理念的探求中找到“自我”,走出“高原期”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映,同时又对教学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有所设定,约束并引导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体现出对教学未来发展状态的期待,是教学行动的思想先导。
第一期学员朱爱华老师在认真钻研贝塔朗菲系统论的基础上,在当面请教美国课程改革专家小威廉·多尔并获得上位理论混沌学的启发后,她确立了“主题整合”这一教学理念,并大胆实践。从语文主题阅读到语文课程整合,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随着《走近莫高窟》《如梦令》《慈母情深》等代表案例的诞生和教学专著《大语文:主题整合下的微课程》的出版,她的主题整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探索在教育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目前,朱爱华不仅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也是百年名校如皋师范附属小学的掌门人。相信她提出的“主题语文——主题教学(不限于语文)——主题教育(不限于学科)——自主主题学习”的教育理念一定会落地生根,结出丰硕的成果。
三、在对鲜明教学风格的打造中找到“自我”,走出“高原期”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而艺术的魅力往往是与风格联系在一起的。德国著名文学大师歌德指出:“风格,这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作为艺术高度成熟标志的风格,也是语文教学和优秀教师追求的境界。
语文教学风格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它是“教师个人的心、性在教学中的投影,是教师的个性心理、教学特长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教师个人对学科的独特感悟、体验之后,采用独特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特有概括,也是教师的文化视野、精神风貌、人格魅力、人生境界在教学中的反映”。
第二期学员李继东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准确的把握,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游戏是儿童主要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儿童是游戏的化身、游戏的精灵、游戏的天才,游戏是儿童自由生命的依靠、儿童本真的存在。李继东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游戏精神的感悟,与其活泼的性格、聪颖的天资、灵活的思维、幽默的谈吐有内在的联系。工作室启发李继东老师将自己的个性之光投射到教学中,将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自然嫁接,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几年时间过去了,李老师不断追求风趣生动的教学风格,随着全国苏教版教材教学大赛特等奖的获得,随着代表课例《鸟语》《鹬蚌相争》《池上》的诞生,随着专著《游戏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即将出版,他的影响越来越大,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同行的认可。
第二期学员中,徐丹阳爽直干练、张瑞芬充满灵气、鞠僖格开朗大气、朱圣宏朴实儒雅、陈培娟本色自然、王志刚睿智内秀,他们都在努力将自己的自然个性与教学个性有机熔铸。假以时日,他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闪烁风格之光的。
四、在对专属研究疆界的开拓中找到“自我”,走出“高原期”
在进入工作室之前,学员们的语文教学研究大多搞的是“游击战”,缺少连续跟进的意识和深度掘进的能力,教学研究难以跃上新的台阶。工作室导师要求学员潜心阅读,深入思考,发现自己的研究领域或研究课题,打“阵地战”,打持久战,在对专属研究疆界的开拓中找到“自我”,走出“高原期”。现在,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都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发现了自己的生长点。
自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后,“语用”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朱圣宏从阅读教学切入,积极探寻“立足文本,指向语用”的随文练笔方法,他总结提升出的模仿性练笔、想象性练笔、理解性练笔、转述性练笔等方略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鞠僖格则是自觉回应席卷全国的“真语文”大讨论,开辟出回归原点、构建“真学”课堂的专属研究阵地,探索真阅读、真思考、真表达的有效方略。张瑞芬在理性分析“变味经典”对小学生语言学习影响的基础上,通过“走近渔父”等主题阅读课的试验,研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等经典触摸中华传统文化、扎根民族土壤,如何按照汉语的规律教学语文,如何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徐丹阳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现实中儿童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关怀儿童的生活质量,而且要关怀儿童未来应该怎样活着,关怀其理想的可能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因此,她将研究的重心定位于语文与儿童的可能性,力图站在儿童的立场,实施积极的语文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儿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欢愉,实现语文素养和精神生命的双重成长。
美国作家海明威有句名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强调了一个作家观察生活、认识世界、思考问题、表达思想都要有独到的地方。许友兰工作室助推新一代名师成长正是从“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切入,引导学员主动彰显特色,发展个性,占领阵地,形成风格,因此成效卓著。相信学员们经历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精心选择、“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艰苦付出,一定会顺利走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进入教学和人生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高等师范学校)
(责任编辑 张振清)
一、在对个性化教学主张的追寻中找到“自我”,走出“高
原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有意或无意地对相关现象、问题进行思考,这些思考不乏有价值的见解,但总体而言,是零散、模糊、肤浅的,不够系统、清晰,没有深度。只有对这些教学现象、问题进行理性的发酵与加工,教学思考才能升华为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是教学思想的具体化、个性化,是理论与实践、认识与情感、知识与智慧的“合金”,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因此,提出个性化的教学主张,不仅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一步,也是工作室培养名师、助推教师成长的核心抓手之一。
工作室第一期学员姜树华正是在渐进中看清“自我”,追寻“言意共生教语文”这一个性化教学主张的过程中实现专业腾飞的。“言”“意”问题是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关键问题,其间纠缠着“文”与“道”、“工具”与“人文”、“形式”与“内容”、“感悟”与“训练”、“表达”和“思维”等众多复杂的关系。姜老师迎难而上,认真梳理“言”与“意”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然后借鉴共生理论,实现了对“言意兼得”这一学界共识的超越:“言意共生”不仅着眼于“言意兼得”“文意兼得”之意,更落点于“言”“意”的彼此交融、彼此支撑、彼此相长之实。有了感性经验向理性思考提升的这一步,有了“言意共生”教语文这一个性化的教学主张,姜树华走到了人生的新高度,不仅成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也从语文教学的实践者逐步演化为语文教学的实践家。几年间,不仅《窃读记》《鞋匠的儿子》《伊索寓言》《假如没有灰尘》等课例叫响全国,专著《言意共生教语文》也已问世。
在导师许友兰的引领下,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帮助下,第二期的7位学员都有了或正在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构想。语文与道德教育密不可分,王志刚老师的工作与研究又横跨语文、思品两个领域,因此,他提出“道德语文”的教学主张,力图厘清语文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复杂关系,发掘语文教育的道德价值,探寻教道德的语文、道德地教语文的途径。朱圣宏老师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很多问题都源于缺乏哲学高度的思考与把握,儿童性不强,他主张从儿童哲学的视野审视、架构儿童语文,并努力付诸实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弊端,陈培娟老师主张从学生自主建构、回归学科本质、遵循母语规律等维度探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在对这些个性化教学主张的追寻与实践中,二期学员必将一路风景无限,收获多多。
二、在对独特教学理念的探求中找到“自我”,走出“高原期”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映,同时又对教学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有所设定,约束并引导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体现出对教学未来发展状态的期待,是教学行动的思想先导。
第一期学员朱爱华老师在认真钻研贝塔朗菲系统论的基础上,在当面请教美国课程改革专家小威廉·多尔并获得上位理论混沌学的启发后,她确立了“主题整合”这一教学理念,并大胆实践。从语文主题阅读到语文课程整合,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随着《走近莫高窟》《如梦令》《慈母情深》等代表案例的诞生和教学专著《大语文:主题整合下的微课程》的出版,她的主题整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探索在教育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目前,朱爱华不仅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也是百年名校如皋师范附属小学的掌门人。相信她提出的“主题语文——主题教学(不限于语文)——主题教育(不限于学科)——自主主题学习”的教育理念一定会落地生根,结出丰硕的成果。
三、在对鲜明教学风格的打造中找到“自我”,走出“高原期”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而艺术的魅力往往是与风格联系在一起的。德国著名文学大师歌德指出:“风格,这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作为艺术高度成熟标志的风格,也是语文教学和优秀教师追求的境界。
语文教学风格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它是“教师个人的心、性在教学中的投影,是教师的个性心理、教学特长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教师个人对学科的独特感悟、体验之后,采用独特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特有概括,也是教师的文化视野、精神风貌、人格魅力、人生境界在教学中的反映”。
第二期学员李继东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准确的把握,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游戏是儿童主要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儿童是游戏的化身、游戏的精灵、游戏的天才,游戏是儿童自由生命的依靠、儿童本真的存在。李继东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游戏精神的感悟,与其活泼的性格、聪颖的天资、灵活的思维、幽默的谈吐有内在的联系。工作室启发李继东老师将自己的个性之光投射到教学中,将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自然嫁接,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几年时间过去了,李老师不断追求风趣生动的教学风格,随着全国苏教版教材教学大赛特等奖的获得,随着代表课例《鸟语》《鹬蚌相争》《池上》的诞生,随着专著《游戏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即将出版,他的影响越来越大,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同行的认可。
第二期学员中,徐丹阳爽直干练、张瑞芬充满灵气、鞠僖格开朗大气、朱圣宏朴实儒雅、陈培娟本色自然、王志刚睿智内秀,他们都在努力将自己的自然个性与教学个性有机熔铸。假以时日,他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闪烁风格之光的。
四、在对专属研究疆界的开拓中找到“自我”,走出“高原期”
在进入工作室之前,学员们的语文教学研究大多搞的是“游击战”,缺少连续跟进的意识和深度掘进的能力,教学研究难以跃上新的台阶。工作室导师要求学员潜心阅读,深入思考,发现自己的研究领域或研究课题,打“阵地战”,打持久战,在对专属研究疆界的开拓中找到“自我”,走出“高原期”。现在,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都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发现了自己的生长点。
自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后,“语用”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朱圣宏从阅读教学切入,积极探寻“立足文本,指向语用”的随文练笔方法,他总结提升出的模仿性练笔、想象性练笔、理解性练笔、转述性练笔等方略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鞠僖格则是自觉回应席卷全国的“真语文”大讨论,开辟出回归原点、构建“真学”课堂的专属研究阵地,探索真阅读、真思考、真表达的有效方略。张瑞芬在理性分析“变味经典”对小学生语言学习影响的基础上,通过“走近渔父”等主题阅读课的试验,研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等经典触摸中华传统文化、扎根民族土壤,如何按照汉语的规律教学语文,如何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徐丹阳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现实中儿童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关怀儿童的生活质量,而且要关怀儿童未来应该怎样活着,关怀其理想的可能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因此,她将研究的重心定位于语文与儿童的可能性,力图站在儿童的立场,实施积极的语文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儿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欢愉,实现语文素养和精神生命的双重成长。
美国作家海明威有句名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强调了一个作家观察生活、认识世界、思考问题、表达思想都要有独到的地方。许友兰工作室助推新一代名师成长正是从“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切入,引导学员主动彰显特色,发展个性,占领阵地,形成风格,因此成效卓著。相信学员们经历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精心选择、“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艰苦付出,一定会顺利走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进入教学和人生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高等师范学校)
(责任编辑 张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