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简言之,有效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有效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在中学历史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问题探究、角色扮演、影视片段等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促进有效课堂的实现。 今天我着重谈一下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创造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法,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问题设计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当教师所教内容处于“最近发展区”时,教学不仅可行而且有效。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跳起来摘得到”。这样的问题设计常常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殖民掠夺之路,请谈谈你的看法”。这样的问题设计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照本宣科,而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这一问题情境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有了重要的保证。
第二、掌握契机,设疑发问,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决不是为问而问,也不是随时发问。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就在于把握住提问的恰当时机,在关键处设疑,在紧要处发问。何处设疑,何时发问,是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魅力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思考,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积极地创设提问的最佳时机。
如在讲授“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时,可以抓住“挥手之间”这一特定的情境:毛主席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一步地登上飞机,当他到达机舱门时转过身来,环顾四周……机场上、机场周围的黄土坡上,到处都是默默送行的人们。主席慢慢地摘下帽子,然后把它高举过头顶,轻轻地挥了两下,然后毅然地走进了机舱……。
这一历史情境的创设,使伟大领袖毛泽东为早日争取国内和平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崇高形象和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爱戴之情,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毛主席到底应不应该去参加谈判?”学生中立即形成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为了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的阴谋,尽力争取和平必需要去。有的同学认为,既然国民党是搞假和谈,就没必要去,而应抓紧时间进行反内战的准备,争取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在这一问题情境中,学生各抒己见,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有了重要的保证。
第三、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度”,问题呈现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可以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能力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
如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中,可以出示《波音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示意图》,让学生探究“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利弊”这个核心问题,教师可以提问:美国为什么将某些零部件的生产放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接受?这对发展中国家会有什么影响等问题,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利弊问题。
第四、问题呈现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问题呈现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论开放,只要结论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即可。二是思维结构开放,允许和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各抒己见。
例如,设计辩题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对于“经济全球化是否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请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探究出发展中国家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无可阻挡。发展中国家只有抓住机遇,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经济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
第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是获得实践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真正的进步”。
如中国明朝的内阁制和西方国家的责任内阁制有何不同;中国唐朝有三省六部制,美国有三权分立,都存在分权,其本质相同吗?
学生这种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质疑的精神要得到我们教师的鼓励,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其大胆质疑的勇气,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使学生在一种和谐、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让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
有效之“效”并非立竿见影的,而是“余音袅袅”、深沉悠长的;不是短视的,而是远观的。有效教学不是要给学生确立一个发展的典范,而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底蕴,一种内涵,一种潜质。眼前的“效"和长远的“效”要相结合。设疑置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打造有效历史课堂的关键。正是设疑置问将教与学、师与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启迪着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
2、许华琼.胡中锋.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及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8].
3、关文信.有效教学评价标准新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4].
4、赵远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学位论文].2009[10].
5、孔学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学位论文] .2011 [11].
6、季欣怡.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效益的优化设计.[学位论文] .2007[4].
7、金华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探索. [学位论文].
2009[5].
在中学历史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问题探究、角色扮演、影视片段等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促进有效课堂的实现。 今天我着重谈一下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创造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法,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问题设计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当教师所教内容处于“最近发展区”时,教学不仅可行而且有效。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跳起来摘得到”。这样的问题设计常常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殖民掠夺之路,请谈谈你的看法”。这样的问题设计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照本宣科,而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这一问题情境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有了重要的保证。
第二、掌握契机,设疑发问,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决不是为问而问,也不是随时发问。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就在于把握住提问的恰当时机,在关键处设疑,在紧要处发问。何处设疑,何时发问,是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魅力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思考,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积极地创设提问的最佳时机。
如在讲授“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时,可以抓住“挥手之间”这一特定的情境:毛主席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一步地登上飞机,当他到达机舱门时转过身来,环顾四周……机场上、机场周围的黄土坡上,到处都是默默送行的人们。主席慢慢地摘下帽子,然后把它高举过头顶,轻轻地挥了两下,然后毅然地走进了机舱……。
这一历史情境的创设,使伟大领袖毛泽东为早日争取国内和平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崇高形象和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爱戴之情,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毛主席到底应不应该去参加谈判?”学生中立即形成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为了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的阴谋,尽力争取和平必需要去。有的同学认为,既然国民党是搞假和谈,就没必要去,而应抓紧时间进行反内战的准备,争取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在这一问题情境中,学生各抒己见,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有了重要的保证。
第三、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度”,问题呈现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可以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能力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
如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中,可以出示《波音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示意图》,让学生探究“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利弊”这个核心问题,教师可以提问:美国为什么将某些零部件的生产放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接受?这对发展中国家会有什么影响等问题,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利弊问题。
第四、问题呈现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问题呈现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论开放,只要结论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即可。二是思维结构开放,允许和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各抒己见。
例如,设计辩题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对于“经济全球化是否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请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探究出发展中国家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无可阻挡。发展中国家只有抓住机遇,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经济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
第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是获得实践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真正的进步”。
如中国明朝的内阁制和西方国家的责任内阁制有何不同;中国唐朝有三省六部制,美国有三权分立,都存在分权,其本质相同吗?
学生这种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质疑的精神要得到我们教师的鼓励,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其大胆质疑的勇气,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使学生在一种和谐、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让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
有效之“效”并非立竿见影的,而是“余音袅袅”、深沉悠长的;不是短视的,而是远观的。有效教学不是要给学生确立一个发展的典范,而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底蕴,一种内涵,一种潜质。眼前的“效"和长远的“效”要相结合。设疑置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打造有效历史课堂的关键。正是设疑置问将教与学、师与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启迪着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
2、许华琼.胡中锋.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及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8].
3、关文信.有效教学评价标准新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4].
4、赵远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学位论文].2009[10].
5、孔学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学位论文] .2011 [11].
6、季欣怡.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效益的优化设计.[学位论文] .2007[4].
7、金华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探索. [学位论文].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