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出错的跟进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思维障碍或认识有误差而产生的。在倡导“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今天,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分析学生错误成因并巧妙地加以处理和利用,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内涵更为深刻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思想方法更为独特的感悟。
  一、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出错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可能出错,更何况是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小学生。教师要从儿童的视角审视学生的错误,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更不应去追求学生回答问题的绝对正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尽可能挖掘错误的潜在价值,并辅之以策略引导,让学生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把学习错误变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
  二、延迟判断,分析错误原因
  (一)旧知干扰产生错误
  新知的学习往往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密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受到旧知的干扰,出现一些错误。如“一块长方形硬纸板,长16厘米,宽8厘米,假如用它剪成半径是1厘米的圆纸片,最多可以剪多少个?”学生根据“长方形硬纸板剪成小正方形纸板”的解题经验,通常会用大面积除以每块小面积,即(16×8)÷[3.14×12]≈41(片)。然而,本题长方形剪成圆纸片后,有剩余的废纸片。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解答。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先分析题意,然后画图验证。经过这样的思考和操作后,学生豁然开朗,很轻松地就找到正确的解法:(16÷2)×(8÷2)=32(片)。
  (二)概念理解产生错误
  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常因概念理解不到位而产生错误。如:“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4和0.25是倒数”,学生受理解能力的限制,认为这句话是对的。但这是因为他们在这里没理解“互为”的意思,才错误地认为“4和0.25是倒数”。
  (三)生活经验产生错误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场景。当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如:一杯饮料,果汁和水的比是1∶2,喝掉半杯饮料后,果汁和水的比是多少?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喝饮料,随便怎么喝都不会改变这瓶饮料1∶2的浓度。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生会认为果汁少了一半,因此得出果汁和水的比是1∶4这一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缺失生活经验而会导致解题出现错误。
  三、巧妙纠正,开启学生智慧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议错、理错后,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并通过适时、巧妙的引导,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促进共同提升,开启学生智慧。
  (一)把握错误,寻找起点
  学生的错误本身是课程资源要素之一,是教学的真正起点。教师应以生为本,顺应学情,摸清错误根源,对“症”下药。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练习中有一道题: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一个学生回答:“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教师微笑地看着他:“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他大胆说:“两个角是锐角,那么另一个角也是锐角。”教师追问:“另一个角一定是锐角吗?”他犹豫了一会儿:“不一定。”在教师的引导及鼓励下,他顺利地理清思路,找到了错误根源,解决了知识难点。
  (二)将错就错,举一反三
  教师有时可以“将错就错”,启发学生针对错误去思考,而不是将答案强加给学生。教师适时点拨,引出学生正确的想法,进而举一反三,深化学生思维。如教学“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之后,教师设计一道实际问题:树人学校今年春季植树,四年级栽树58棵,比三年级栽的2倍还多6棵,三年级栽树多少棵?结果学生出现三种做法:58×2+6;(58-6)÷2;(58+6)÷2。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后,教师请三位学生分别说出列式的理由,请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并写出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出正确列式应是(58-6)÷2。在这之后,还要求他们针对原先的错误列式改编题目,并进行比较。这样的“将错就错”,教师引导学生从错误列式出发,分析原因,改编题目,举一反三,既理清了错误原因,又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
  (三)设置记录,提醒自己
  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每位同学都有一本“错题记录本”。同学们把自己遇到的一些易错的、常错的、易混淆的题目记录在本子上。“错题记录本”每页分左右两部分,错题整理在本子的左边,用红色笔在错误之处做上标记,写明错误原因,在右边空白之处加以订正。每周组织学生在组内、班内进行两次错题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内化知识。
  错误是教学中的特殊资源。教师要及时发现且正视学生的错误,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化解,让学生在错误中总结原因、收获成功、获得发展,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童话故事用独特表现手法塑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经典形象,这也正是其受到学生广泛喜爱的原因,其丰富、夸张的内容也吸引了众多的眼球,成为孩子们最喜爱阅读的文体。阅读童话不仅能够让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力,还能促使他们养成美好的内心素养。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童话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增强学生的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采用童话教学的方式,以学生喜爱的文体作为教材,还可以丰富小学生的阅读内容。 
2009年10月30日第一批28家上市公司登陆国内创业板市场,三年多的时间里创业板共产生了三百五十五家上市公司。如此快速的增长以及创业板本身所具有的时间短、风险高、偏技术型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最显著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取材广泛,手法灵活,章法自由。所谓“神不散”,是指中心明确,紧凑集中,始终不离开中心思想。“形散”与“神不散”是和谐统一的,既放得开——“形散”,又收得拢——“神不散”。笔者认为高效数学课堂也应像一篇散文一样,要有一个主题,一个线索。数学中的形散,是指变化数学知识的外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式,如变化叙述的情景,变化知识的呈
翻开《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智慧的展现,是作者独特感受的表达,都能引发阅读者的思考。“群花渐欲迷人眼”,怎么让孩子感受课文独特的魅力呢?  用众多元素填满一个家,对室内设计师们来说极其容易,貌似出彩,却不显其精到功力。要打造个性居室,他们大多会从最简单的点线面开始,让一个空间看似简单,却令人回味。成功的秘诀在于借用了线条这样的简单元素。让我们走进一个个由文字和符号构建的精神殿堂,于细微处巧
中国家装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萌芽,至今经历20年发展,属于大行业小企业业态,行业比较分散、无行业标准、供应链服务水平低,消费者满意度低且无大企业垄断。2015年以来,行业进入互
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数学教学中,情感随着认识过程从觉察某种现象并愿意作出注意→需求反应→行为满意欣赏→形成个性、人生观,这个过程与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应用是紧密交替发展的。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时而需要用情感目标作为达到认知目标的手段;时而把认知领域中的变化作为引起情感变化的手段。以情导知,知情交替,情知交融,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学生的实际”就包括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实际得当,可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一、巧用生活资源  斯苗儿老师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其实并不是‘新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旧知识’。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与‘数’和‘形’打交道,
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将科学教育内容寓于幼儿游戏中,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同时能够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从幼儿园教师设计科学游戏活动的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为基础,以技术、知识、智力和R&D资金密集为条件,因其污染程度较低、市场潜力极大、附加价值极高等优点,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产业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要想学好任何一门功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笔者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趣好动等方面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三要法则”,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课前导入要有吸引力  笔者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导入这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比如,在教学“十几减几”时,笔者紧扣授课内容给学生讲了一个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