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是融听、说、交际于一体的一种能力。据专家研究,在一个人必备的四种语文能力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听说的使用频率和范围远大于读写,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在这种人才竞争剧烈的形势之下,口语交际成为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农村初级中学作为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主阵地,更是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口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竞争精神。”农村学生由于受到农村生活环境条件的限制和方言土语的影响,再加上部分教师“重成绩轻口语”的指导思想,在语言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城市学生。而近年来,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城乡人才的流动,更多的农村学生会成为将来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口语交际能力也将成为他们终生受用的基本能力之一。无论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终身发展,口语交际能力都是农村初中学生必不可少的语文素质之一,这是全面贯彻新课标,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学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农村初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一、在日常生活中创设口语交际的环境
大多数农村学生从小学习的是方言土语,“乡音难改”是很多人交际的障碍,方言差异又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不同地区人们的交际。农村学校历来是课内使用普通话,课外使用方言交流,这显然不利于形成学生口语交际的规范性。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普通话由课堂用语变为生活用语,优化语言环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通过舆论宣传,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逐步形成“讲普通话文明进步”的舆论导向。
(2)在校园内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引导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用普通话交流。
(3)运用各种监控、激励手段,鼓励学生把普通话当作日常交际用语。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开设口语交际课进行专项训练
在新的语文教科书中,口语交际已成为独立的教学系统,与阅读写作同时登上了大雅之堂,口语交际课自然应成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主阵地。
首先,应严格按照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
同时,教师也可因地制宜,自己创设情境,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农村的孩子从小与外界交往相对较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敢说,不会说”的问题,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与老师、与同学打招呼。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可从克服学生不愿讲、怕丢丑的心理障碍出发,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口语训练形式,如从最简单的问候、打招呼、打电话等情境开始,从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容易讲、乐意讲。
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通过复述、讨论课文内容训练,让学生有更多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让学生进行复述课文内容的训练,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情节展开复述。在赏析课文时,在关键地方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并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在讨论、评价中,学生加深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但课堂毕竟空间有限,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是拓宽学习时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另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在活动中,学生因为没有课堂学习的压力,会更积极地参与。在班上,我们开展了课前一分钟说话训练。刚开始时,可随便选题,自由发挥。到八年级后再每周规定一个话题进行训练,有时也开展朗读比赛,从语音、语速、语调等方面作具体要求。或是举行故事会,如西游记故事、民间故事会等,让学生把阅读到的故事大胆地讲出来,力求绘声绘色。
活动的空间可延伸到社会。我们引导学生在家庭中、社会中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关注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的生活,在活动中让他们体验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我们举行了班级拍卖会,让学生认识拍卖会的场面;“当一回小记者”的活动要求学生采访自己的父母或同事,让他们了解长辈的生活和工作,也过了一把记者瘾;“我来待客”模拟的是家庭生活中的待客之道,“商场交易”让他们学着讨价还价,走进现实生活的林林种种……总之,语文实践活动可以结合教材,也可立足生活,它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发出的伟大号召,培养新农村的建设者,是每一所农村中学的重任,而让这些未来的建设者们都能说会道,是每一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从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抓起,全面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农村建设得更新更美!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在这种人才竞争剧烈的形势之下,口语交际成为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农村初级中学作为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主阵地,更是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口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竞争精神。”农村学生由于受到农村生活环境条件的限制和方言土语的影响,再加上部分教师“重成绩轻口语”的指导思想,在语言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城市学生。而近年来,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城乡人才的流动,更多的农村学生会成为将来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口语交际能力也将成为他们终生受用的基本能力之一。无论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终身发展,口语交际能力都是农村初中学生必不可少的语文素质之一,这是全面贯彻新课标,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学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农村初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一、在日常生活中创设口语交际的环境
大多数农村学生从小学习的是方言土语,“乡音难改”是很多人交际的障碍,方言差异又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不同地区人们的交际。农村学校历来是课内使用普通话,课外使用方言交流,这显然不利于形成学生口语交际的规范性。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普通话由课堂用语变为生活用语,优化语言环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通过舆论宣传,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逐步形成“讲普通话文明进步”的舆论导向。
(2)在校园内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引导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用普通话交流。
(3)运用各种监控、激励手段,鼓励学生把普通话当作日常交际用语。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开设口语交际课进行专项训练
在新的语文教科书中,口语交际已成为独立的教学系统,与阅读写作同时登上了大雅之堂,口语交际课自然应成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主阵地。
首先,应严格按照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
同时,教师也可因地制宜,自己创设情境,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农村的孩子从小与外界交往相对较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敢说,不会说”的问题,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与老师、与同学打招呼。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可从克服学生不愿讲、怕丢丑的心理障碍出发,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口语训练形式,如从最简单的问候、打招呼、打电话等情境开始,从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容易讲、乐意讲。
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通过复述、讨论课文内容训练,让学生有更多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让学生进行复述课文内容的训练,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情节展开复述。在赏析课文时,在关键地方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并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在讨论、评价中,学生加深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但课堂毕竟空间有限,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是拓宽学习时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另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在活动中,学生因为没有课堂学习的压力,会更积极地参与。在班上,我们开展了课前一分钟说话训练。刚开始时,可随便选题,自由发挥。到八年级后再每周规定一个话题进行训练,有时也开展朗读比赛,从语音、语速、语调等方面作具体要求。或是举行故事会,如西游记故事、民间故事会等,让学生把阅读到的故事大胆地讲出来,力求绘声绘色。
活动的空间可延伸到社会。我们引导学生在家庭中、社会中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关注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的生活,在活动中让他们体验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我们举行了班级拍卖会,让学生认识拍卖会的场面;“当一回小记者”的活动要求学生采访自己的父母或同事,让他们了解长辈的生活和工作,也过了一把记者瘾;“我来待客”模拟的是家庭生活中的待客之道,“商场交易”让他们学着讨价还价,走进现实生活的林林种种……总之,语文实践活动可以结合教材,也可立足生活,它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发出的伟大号召,培养新农村的建设者,是每一所农村中学的重任,而让这些未来的建设者们都能说会道,是每一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从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抓起,全面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农村建设得更新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