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娴熟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诊断与调适,必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升数学教学的绩效。
1.抓住苗头,消除厌学心理的滋生基础
数学和其他科目不同,有很强的严谨性和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和抽象性不一样,一个指很强的逻辑性和较高的精通性,另一个指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所以,数学学习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专业技能,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有意识地预防厌学情绪与心理。重大考试考不出好分数,与数学试卷的压轴题失分率高关系最直接。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解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意解析解题思路,通过同类型题的比较、归纳、综合,从而把课本习题引申、拓展、变化,展示给学生一个个新的思维空间,变死板的知识传授为猜想、探究的过程。为了应对低分数打击,一定要多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还要养成细心的习惯。偶尔一次,应分析原因,鼓励进步。若是多次分数低,则不能置若罔闻,而要一面及早进行心理干预,一面查找、弥补学生的知识缺漏,并要予以鼓励迎头赶上。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较复杂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它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这些章节,更值得借助多媒体等能增加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现代手段辅助教学,更应实行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这正是关键知识点教学时四平八稳枯燥乏味的对症良药。
2.把握机会,纠正自卑与自负等心理偏差
数学学科有自身的特性,越是高年级,两极分化越是严重,后进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长期作用会让学生难以突破自己的局限性,从而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曾记得有这么一个学生,我中途接手教他时,数学测验不及格是常态,整天耷拉着脑袋瓜子。我几次批作业改试卷发现,他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只是有些难题一看就觉得难以下笔而就此作罢。陪他写过几次练习,引导他思考过几次,指出他有自卑心理一直在作祟,告知他要自己突破,我在平时在他不经意间暗暗给以肯定性评价,帮助他重建了自信,慢慢地,他的数学成绩提高了,中考时还突破了100分。
自卑不好,自负亦然。有位学生其他学科都较好,数学尤其突出。结果上课老是不听,对教师所讲似乎不屑一顾。渐渐地,基础知识变得不再扎实,加上马虎不认真,成绩下滑到平时测验一般只有六七十的境地。后来师生共同分析,发现问题出在他的自负心理上,是自负导致了学习态度的偏差,继而导致学业成绩滑坡。大凡自负的学生,只要意识到了自负心理的存在,适时乘机调整过来,只要一旦把学习心态端正到扎实稳重、细心诚恳的位置,学习成绩便会迅速恢复,并可能超量恢复与提升。
3.指向激励,提升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理
自信是做好许多事情的必备心理,表扬,能够促进自信心理的建立。然而,对学生进行过于频繁与廉价的表扬,不但意义不大,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学生感受不到肯定与表扬的价值,会让其更加无所适从。窃以为,教师的激励话语一定是要发自肺腑的才有神效,表扬、褒奖的频度、次数绝不宜过高过多。一位后进生,有一段时间学习状态比较好,上课高高地举一次手,而且回答问题响亮而正确,这时好好地肯定与鼓励一番,是抓准了良机。有些时候,后进生转化的契机并未真正来到,若生硬地制造与寻找时机实施刻意的、廉价的表扬,效果肯定不好。一位学生在做几何证明题时找到了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作为促进个体自信心理的机会。一段时间里,学生探讨研究的风气较浓厚,多数学生的解题能力都在稳步提升,这时给予集体鼓励与表扬,则对于集体自信心理的建立、稳固与增强,都是必要而合适的。
4.维持成功体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
新课程改革十年来,数学课程的新教材及新教辅资料上的例题与习题的设置与配合,几乎九成以上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这可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设法获取一些辅助信息,在合作探究中去切身体会成功的喜悦。
现在有不少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很多教师面对网络游戏这个“超级杀手”束手无策,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对策问题有待另论,我们不能不关注“游戏为何如此吸引我们的学生”?新鲜、新奇、刺激是网络游戏的表面现象,游戏设计者似乎个个都是心理干预的技术高手,他们故意让玩家在体验游戏低级趣味与虚拟痛苦的同时享受职级晋升与能力倍增带来的无穷诱惑。为什么不可以把数学教学当成游戏一样来做呢?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一方面要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那份新颖与快乐,另一方面每运用一项新知识技能去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可设计奖励性的庆贺方式。试想,与一个个数学问题周旋的过程,何尝有异于自我感觉越来越快乐的游戏的过程?
以上思索表明,心理因素在数学学习中有重大作用,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千变万化的心理现象结合起来,探索其中变化的规律,寻求促进数学教学高绩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省浮梁县王港学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
1.抓住苗头,消除厌学心理的滋生基础
数学和其他科目不同,有很强的严谨性和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和抽象性不一样,一个指很强的逻辑性和较高的精通性,另一个指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所以,数学学习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专业技能,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有意识地预防厌学情绪与心理。重大考试考不出好分数,与数学试卷的压轴题失分率高关系最直接。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解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意解析解题思路,通过同类型题的比较、归纳、综合,从而把课本习题引申、拓展、变化,展示给学生一个个新的思维空间,变死板的知识传授为猜想、探究的过程。为了应对低分数打击,一定要多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还要养成细心的习惯。偶尔一次,应分析原因,鼓励进步。若是多次分数低,则不能置若罔闻,而要一面及早进行心理干预,一面查找、弥补学生的知识缺漏,并要予以鼓励迎头赶上。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较复杂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它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这些章节,更值得借助多媒体等能增加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现代手段辅助教学,更应实行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这正是关键知识点教学时四平八稳枯燥乏味的对症良药。
2.把握机会,纠正自卑与自负等心理偏差
数学学科有自身的特性,越是高年级,两极分化越是严重,后进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长期作用会让学生难以突破自己的局限性,从而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曾记得有这么一个学生,我中途接手教他时,数学测验不及格是常态,整天耷拉着脑袋瓜子。我几次批作业改试卷发现,他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只是有些难题一看就觉得难以下笔而就此作罢。陪他写过几次练习,引导他思考过几次,指出他有自卑心理一直在作祟,告知他要自己突破,我在平时在他不经意间暗暗给以肯定性评价,帮助他重建了自信,慢慢地,他的数学成绩提高了,中考时还突破了100分。
自卑不好,自负亦然。有位学生其他学科都较好,数学尤其突出。结果上课老是不听,对教师所讲似乎不屑一顾。渐渐地,基础知识变得不再扎实,加上马虎不认真,成绩下滑到平时测验一般只有六七十的境地。后来师生共同分析,发现问题出在他的自负心理上,是自负导致了学习态度的偏差,继而导致学业成绩滑坡。大凡自负的学生,只要意识到了自负心理的存在,适时乘机调整过来,只要一旦把学习心态端正到扎实稳重、细心诚恳的位置,学习成绩便会迅速恢复,并可能超量恢复与提升。
3.指向激励,提升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理
自信是做好许多事情的必备心理,表扬,能够促进自信心理的建立。然而,对学生进行过于频繁与廉价的表扬,不但意义不大,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学生感受不到肯定与表扬的价值,会让其更加无所适从。窃以为,教师的激励话语一定是要发自肺腑的才有神效,表扬、褒奖的频度、次数绝不宜过高过多。一位后进生,有一段时间学习状态比较好,上课高高地举一次手,而且回答问题响亮而正确,这时好好地肯定与鼓励一番,是抓准了良机。有些时候,后进生转化的契机并未真正来到,若生硬地制造与寻找时机实施刻意的、廉价的表扬,效果肯定不好。一位学生在做几何证明题时找到了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作为促进个体自信心理的机会。一段时间里,学生探讨研究的风气较浓厚,多数学生的解题能力都在稳步提升,这时给予集体鼓励与表扬,则对于集体自信心理的建立、稳固与增强,都是必要而合适的。
4.维持成功体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
新课程改革十年来,数学课程的新教材及新教辅资料上的例题与习题的设置与配合,几乎九成以上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这可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设法获取一些辅助信息,在合作探究中去切身体会成功的喜悦。
现在有不少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很多教师面对网络游戏这个“超级杀手”束手无策,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对策问题有待另论,我们不能不关注“游戏为何如此吸引我们的学生”?新鲜、新奇、刺激是网络游戏的表面现象,游戏设计者似乎个个都是心理干预的技术高手,他们故意让玩家在体验游戏低级趣味与虚拟痛苦的同时享受职级晋升与能力倍增带来的无穷诱惑。为什么不可以把数学教学当成游戏一样来做呢?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一方面要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那份新颖与快乐,另一方面每运用一项新知识技能去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可设计奖励性的庆贺方式。试想,与一个个数学问题周旋的过程,何尝有异于自我感觉越来越快乐的游戏的过程?
以上思索表明,心理因素在数学学习中有重大作用,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千变万化的心理现象结合起来,探索其中变化的规律,寻求促进数学教学高绩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省浮梁县王港学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