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为中心”的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让学生在持续的启发中不断思考,最后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通过借助启发性演示,丰富学习感知;设计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运用启发性事件,引导学习反思;运用启发性故事,丰富学习感悟的策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高效教学;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0-0112-02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高效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该模式,可以把学生自普通的“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并且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思考创新思维,渐渐的增强自主学习的技能.在落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持续的启发中不断思考,最后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一、借助启发性演示,丰富学习感知
1.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启发性演示
高中生物中涵盖许多抽象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如果只是让教师教学,并不能够全面的阐述,学生在理解时也会产生大量的障碍.伴随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学已经变成教学改革的需要,把多媒体技术和学科教学高度结合.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的启迪学生,让学生在课上保持专注,实现思维的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教学时,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展示核酸的立体模型,带领学生总结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随后,提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最后使用幻灯片展示核苷酸链,让学生探讨DNA和RNA分别是多少条核苷酸链组成?并探究一条还是两条链更加稳定.这一方式,结合各个知识点选择对应的启发方式,逐步把抽象的内容更加清楚的表现给学生.
2.借助趣味性广告,进行启发性演示
学生正式步入高中过后,生物学习难度显著提升,如果应用传统的方式讲解,仅仅利用黑板表现,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对此,就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位,直接地表现重点知识,让学生通过启发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以此增强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的课堂.目前,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在科目教学中得到应用,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用途,这不但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而且给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条件.在该背景下,便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让其开拓视野,在持续丰富认知时探究发现新知识,健全认知,让知识结构得到完善.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物质跨膜运输”进行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大宝SOD蜜”的广告,从而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学生的表情便可以看到学生困惑不已:生物课上播放该广告的原因是什么?等到看完广告,就可以通过下面的问题启发学生:大家都了解大宝SOD蜜,然而是否有真正了解这款产品的?对此,学生沉默不语,然后教师继续使用多媒体介绍:大宝SOD蜜的成分是超氧化物歧化酶.这里,学生又产生新的问题:此种物质的作用是什么?自此,继续启发学生,让其伴随问题进入到文本中探究,通过兴趣的驱使投入到探究之中,改善教学的质量.
二、设计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
教师设计启发性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意愿,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唤醒创新意识,所以启发性问题是组织启发式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当先设计好课前提问,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接下来鼓励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讨.随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科学的掌握时间与尺度,不可以耗费过多的课堂时间,防止教学进度延误.最后,在问题难度上要重视科学性.如果问题设计毫无难度,则无法发挥启发与激发学生讨论的作用,也会白白耗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并不能够正确的了解问题的实质,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能够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设计问题时难度必须要注重一定的科学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酶的作用和本质”进行教学时,为了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设计下面的问题:“同学们共同探讨,酶的作用是什么?化学、生物学科中的酶的差异是什么?”随后,教师让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中探讨问题.学习小组的人数最好规定在4~6人,提供学生五分钟时间讨论.接下来,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班级中汇报本组的讨论情况.最后,教师归纳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采用该方式,提升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被動学习状态成功的转为主动学习的状态,实现提升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
三、运用启发性事件,引导学习反思
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其和生活实际的关系极为密切.结合该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着眼于生活热点,将其作为学生的兴趣点,保障在短时间中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通过启发实现提高,实现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起源自生活,然而却又站在生活的肩膀上.学生普遍会关注到现实发生的热点问题,所以,在设计教学时便可以使用学生关心或者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专注度.并在该过程中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想法,更加积极的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该过程中,便可以展现问题的实质,让学生通过兴趣的驱使积极的探索.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进行教学时,引入克隆这一科学热点问题,以此启发学生,让其在话题讨论中对该部分留下深切的印象.首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是否听说过‘克隆’吗?”学生会纷纷表示自己听说过,此时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你是否可以简述自己对于克隆的理解呢能?”面对这一问题,假设让学生自主思考基本上不会有结果,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围绕该问题探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样,便可以使用热点问题导入课堂,首先,增强课堂气氛的活跃度,不再使用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其次,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可以充分的展示自我.在交流环节中,部分学生联想到克隆羊多利,还有些学生认为克隆技术可以完成无性繁殖.在该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其在已有的基础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
四、运用启发性故事,丰富学习感悟
托尔斯泰指出,优秀的教学并不需要强制逼迫学生,而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把握住这一点,教师设计教学时便可以利用故事启迪学生,让其联系文本理解,通过认知形成探究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启示,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进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与教师的精心设计分割不开,在这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极有必要性.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把简洁、趣味性强又可以表示问题的故事加入到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伴性遗传”进行教学时,介绍《少年包青天》中的一段破案故事:一个县衙验尸官谋财害命,将这些罪责嫁祸给死者有恩怨的哑巴.在公堂上让人惊讶的是,识字的哑巴必然可以在认罪书中画押,随后被判决砍头.接下来,包拯路过这个地方,哑巴的父亲为了让儿子不再含冤,就求包拯帮助他洗脱冤情.验尸官其实已经提前得知哑巴患有红绿色盲,就体现在预备好的判决书上做出一些改变,让哑巴看错判决书的字,无端丧命.在讲述时,学生听的特别仔细,随后,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迁移该故事:结合曾经学习的色盲遗传定律,你认为包拯的判断是否正确?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深受启迪,立刻深度思考,观察到其中的问题,因此设计修改方案,最后获得统一的结论:让哑巴的色盲母亲来取代色盲父亲.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思考课程学习的内容,通过兴趣的驱使自主探究,最后使用自己具备的经验理解课程的知识,在该过程中不断健全自我,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是高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其在自主参与中勤于思考.教师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启发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能力,实现提高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50-51.
[2]徐慧琴,曾丽霞,何桢等.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05):336-337.
[责任编辑:季春阳]
作者简介:薛靓,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关键词:“启发式”;高效教学;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0-0112-02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高效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该模式,可以把学生自普通的“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并且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思考创新思维,渐渐的增强自主学习的技能.在落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持续的启发中不断思考,最后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一、借助启发性演示,丰富学习感知
1.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启发性演示
高中生物中涵盖许多抽象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如果只是让教师教学,并不能够全面的阐述,学生在理解时也会产生大量的障碍.伴随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学已经变成教学改革的需要,把多媒体技术和学科教学高度结合.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的启迪学生,让学生在课上保持专注,实现思维的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教学时,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展示核酸的立体模型,带领学生总结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随后,提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最后使用幻灯片展示核苷酸链,让学生探讨DNA和RNA分别是多少条核苷酸链组成?并探究一条还是两条链更加稳定.这一方式,结合各个知识点选择对应的启发方式,逐步把抽象的内容更加清楚的表现给学生.
2.借助趣味性广告,进行启发性演示
学生正式步入高中过后,生物学习难度显著提升,如果应用传统的方式讲解,仅仅利用黑板表现,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对此,就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位,直接地表现重点知识,让学生通过启发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以此增强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的课堂.目前,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在科目教学中得到应用,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用途,这不但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而且给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条件.在该背景下,便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让其开拓视野,在持续丰富认知时探究发现新知识,健全认知,让知识结构得到完善.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物质跨膜运输”进行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大宝SOD蜜”的广告,从而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学生的表情便可以看到学生困惑不已:生物课上播放该广告的原因是什么?等到看完广告,就可以通过下面的问题启发学生:大家都了解大宝SOD蜜,然而是否有真正了解这款产品的?对此,学生沉默不语,然后教师继续使用多媒体介绍:大宝SOD蜜的成分是超氧化物歧化酶.这里,学生又产生新的问题:此种物质的作用是什么?自此,继续启发学生,让其伴随问题进入到文本中探究,通过兴趣的驱使投入到探究之中,改善教学的质量.
二、设计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
教师设计启发性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意愿,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唤醒创新意识,所以启发性问题是组织启发式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当先设计好课前提问,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接下来鼓励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讨.随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科学的掌握时间与尺度,不可以耗费过多的课堂时间,防止教学进度延误.最后,在问题难度上要重视科学性.如果问题设计毫无难度,则无法发挥启发与激发学生讨论的作用,也会白白耗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并不能够正确的了解问题的实质,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能够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设计问题时难度必须要注重一定的科学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酶的作用和本质”进行教学时,为了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设计下面的问题:“同学们共同探讨,酶的作用是什么?化学、生物学科中的酶的差异是什么?”随后,教师让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中探讨问题.学习小组的人数最好规定在4~6人,提供学生五分钟时间讨论.接下来,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班级中汇报本组的讨论情况.最后,教师归纳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采用该方式,提升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被動学习状态成功的转为主动学习的状态,实现提升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
三、运用启发性事件,引导学习反思
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其和生活实际的关系极为密切.结合该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着眼于生活热点,将其作为学生的兴趣点,保障在短时间中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通过启发实现提高,实现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起源自生活,然而却又站在生活的肩膀上.学生普遍会关注到现实发生的热点问题,所以,在设计教学时便可以使用学生关心或者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专注度.并在该过程中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想法,更加积极的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该过程中,便可以展现问题的实质,让学生通过兴趣的驱使积极的探索.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进行教学时,引入克隆这一科学热点问题,以此启发学生,让其在话题讨论中对该部分留下深切的印象.首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是否听说过‘克隆’吗?”学生会纷纷表示自己听说过,此时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你是否可以简述自己对于克隆的理解呢能?”面对这一问题,假设让学生自主思考基本上不会有结果,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围绕该问题探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样,便可以使用热点问题导入课堂,首先,增强课堂气氛的活跃度,不再使用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其次,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可以充分的展示自我.在交流环节中,部分学生联想到克隆羊多利,还有些学生认为克隆技术可以完成无性繁殖.在该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其在已有的基础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
四、运用启发性故事,丰富学习感悟
托尔斯泰指出,优秀的教学并不需要强制逼迫学生,而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把握住这一点,教师设计教学时便可以利用故事启迪学生,让其联系文本理解,通过认知形成探究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启示,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进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与教师的精心设计分割不开,在这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极有必要性.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把简洁、趣味性强又可以表示问题的故事加入到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伴性遗传”进行教学时,介绍《少年包青天》中的一段破案故事:一个县衙验尸官谋财害命,将这些罪责嫁祸给死者有恩怨的哑巴.在公堂上让人惊讶的是,识字的哑巴必然可以在认罪书中画押,随后被判决砍头.接下来,包拯路过这个地方,哑巴的父亲为了让儿子不再含冤,就求包拯帮助他洗脱冤情.验尸官其实已经提前得知哑巴患有红绿色盲,就体现在预备好的判决书上做出一些改变,让哑巴看错判决书的字,无端丧命.在讲述时,学生听的特别仔细,随后,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迁移该故事:结合曾经学习的色盲遗传定律,你认为包拯的判断是否正确?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深受启迪,立刻深度思考,观察到其中的问题,因此设计修改方案,最后获得统一的结论:让哑巴的色盲母亲来取代色盲父亲.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思考课程学习的内容,通过兴趣的驱使自主探究,最后使用自己具备的经验理解课程的知识,在该过程中不断健全自我,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是高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其在自主参与中勤于思考.教师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启发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能力,实现提高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50-51.
[2]徐慧琴,曾丽霞,何桢等.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05):336-337.
[责任编辑:季春阳]
作者简介:薛靓,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