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活动。新课程改革呈现新的课程特点,对职业高中历史教学提出新的变革要求。
1.历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1.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历史教师不可或缺的学科能力之一。教师良好的语言素质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真实情感。因此,教学的成败,以语言为先。
1.2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书面表达能力主要是指教学研究能力,撰写教学研究方面论文的能力。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学科指导意见和教材,有利于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和总结能力,也有利于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之余进行一些学术方面的研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题,不断搜集与所选专题有关的资料,掌握学术动态,撰写学术论文,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
1.3史学。对历史教师的史学要求,主要是指系统的、扎实的、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与历史有关的其他知识。系统的历史知识是指能把课本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和简约化,能对课本知识进行横向、纵向、古今中外的分析、综合、对比。扎实的历史知识是指对课本知识做到“懂”、“精”、“深”。渊博的历史知识是指在知识的量和质上要广于和高于教材,要站到历史学科和史学专著的高度研究教材。另外,还要经常了解史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不断更新历史知识。同时,我们要具备一定的地方史知识、历史文献知识和史学理论。历史教师只有具备了上述史学方面的素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居高临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
2.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情感不是灌输的,应该是体验性的。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习的促进者。那么,教师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情感培养。学习产生于某些特定的情境中,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我们在教学中离不开必要的硬件环境,需要关注教学的心理环境,平静的心境、愉悦的情感、师生融洽的关系都会生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同接触的各种情境发生交互作用,并不断地进行调整,同化各种感觉经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指导和控制作用。
2.2采用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是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迅速普及。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虚拟性、交互性、延伸性等特点,深刻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并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在职业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集中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等手段为教学服务,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直接体验情感。历史学习中的角色扮演就是以历史人物的特定身份出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从而体验历史人物当时的情感,模拟历史人物当时的表现,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这种途径,学生可以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在讲授“戊戌变法”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体验谭嗣同为崇高理想献身的思想感情,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体验历史人物的高尚情操。让学生设计狱中谭嗣同的内心独白,并在课堂上为学生表演。在角色扮演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通过角色的体验,学生的知、情、意得到了发展。
3.重视运用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文字信息的重要补充,又有文字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具有高度灵活和对信息高度浓缩等特点。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价值。
3.1借助文物类、想象类图片,如:照片、遗迹、漫画等,真实、形象、有趣性强,可让学生更形象、贴切地感受历史。既在视觉上给予学生强有力的冲击,又在心理上带来似切肤般的震撼。
3.2.借助历史图片可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减轻抽象思维的负担。比如,在《文艺复兴》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单纯理解人文主义的“人文”何在是很有难度的。若引导学生将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图片中富有人性的、慈祥的圣母与文艺复兴前呆板的、无感情的圣母作比较,学生很容易就会理解“人文”的根本就是重视人的价值和崇尚人性。
3.3历史图片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3.3.1历史图片以形象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对某事、某人的印象形成长期印象,效果往往比文字信息带来的印象持久。在教师点拨下,效果更好。
3.3.2有的图片对历史知识高度概括。教学生掌握一幅图片往往意味着掌握了需要几段甚至几页才能讲述的大量知识。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一课中“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四大基本构成清晰完整、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且空间感强,有利于学生巩固这部分基础知识。
3.3.3历史图片与有关知识广泛联系。教师可据此将其与有关历史知识结合,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有关历史知识,让学生对有关历史知识进行“发掘”和再整理。这必将使记忆更加深刻,从而较好地巩固基础知识。
4.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科学化、多样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增加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科学化就是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再单纯地机械记忆历史,而是系统地认知历史,全面地把握历史。新教材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取消了旧教材中很多定性的评价,以课后思考题的形式鼓励学生通过翻阅查找资料和相关文献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因此,职业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用发展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思考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历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1.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历史教师不可或缺的学科能力之一。教师良好的语言素质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真实情感。因此,教学的成败,以语言为先。
1.2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书面表达能力主要是指教学研究能力,撰写教学研究方面论文的能力。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学科指导意见和教材,有利于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和总结能力,也有利于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之余进行一些学术方面的研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题,不断搜集与所选专题有关的资料,掌握学术动态,撰写学术论文,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
1.3史学。对历史教师的史学要求,主要是指系统的、扎实的、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与历史有关的其他知识。系统的历史知识是指能把课本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和简约化,能对课本知识进行横向、纵向、古今中外的分析、综合、对比。扎实的历史知识是指对课本知识做到“懂”、“精”、“深”。渊博的历史知识是指在知识的量和质上要广于和高于教材,要站到历史学科和史学专著的高度研究教材。另外,还要经常了解史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不断更新历史知识。同时,我们要具备一定的地方史知识、历史文献知识和史学理论。历史教师只有具备了上述史学方面的素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居高临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
2.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情感不是灌输的,应该是体验性的。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习的促进者。那么,教师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情感培养。学习产生于某些特定的情境中,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我们在教学中离不开必要的硬件环境,需要关注教学的心理环境,平静的心境、愉悦的情感、师生融洽的关系都会生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同接触的各种情境发生交互作用,并不断地进行调整,同化各种感觉经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指导和控制作用。
2.2采用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是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迅速普及。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虚拟性、交互性、延伸性等特点,深刻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并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在职业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集中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等手段为教学服务,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直接体验情感。历史学习中的角色扮演就是以历史人物的特定身份出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从而体验历史人物当时的情感,模拟历史人物当时的表现,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这种途径,学生可以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在讲授“戊戌变法”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体验谭嗣同为崇高理想献身的思想感情,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体验历史人物的高尚情操。让学生设计狱中谭嗣同的内心独白,并在课堂上为学生表演。在角色扮演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通过角色的体验,学生的知、情、意得到了发展。
3.重视运用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文字信息的重要补充,又有文字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具有高度灵活和对信息高度浓缩等特点。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价值。
3.1借助文物类、想象类图片,如:照片、遗迹、漫画等,真实、形象、有趣性强,可让学生更形象、贴切地感受历史。既在视觉上给予学生强有力的冲击,又在心理上带来似切肤般的震撼。
3.2.借助历史图片可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减轻抽象思维的负担。比如,在《文艺复兴》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单纯理解人文主义的“人文”何在是很有难度的。若引导学生将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图片中富有人性的、慈祥的圣母与文艺复兴前呆板的、无感情的圣母作比较,学生很容易就会理解“人文”的根本就是重视人的价值和崇尚人性。
3.3历史图片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3.3.1历史图片以形象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对某事、某人的印象形成长期印象,效果往往比文字信息带来的印象持久。在教师点拨下,效果更好。
3.3.2有的图片对历史知识高度概括。教学生掌握一幅图片往往意味着掌握了需要几段甚至几页才能讲述的大量知识。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一课中“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四大基本构成清晰完整、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且空间感强,有利于学生巩固这部分基础知识。
3.3.3历史图片与有关知识广泛联系。教师可据此将其与有关历史知识结合,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有关历史知识,让学生对有关历史知识进行“发掘”和再整理。这必将使记忆更加深刻,从而较好地巩固基础知识。
4.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科学化、多样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增加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科学化就是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再单纯地机械记忆历史,而是系统地认知历史,全面地把握历史。新教材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取消了旧教材中很多定性的评价,以课后思考题的形式鼓励学生通过翻阅查找资料和相关文献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因此,职业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用发展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思考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